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到了晚年,他经常会想起自己的妻子杨开慧。
有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回想起来,说毛主席到了晚年,时常会翻阅那些怀念杨开慧的诗。每次一读这些诗,毛主席就忍不住泪水直流,满脸都是泪水。
毛主席这辈子真正承认的老婆总共有三位,其中第二位妻子贺子珍的故事被后人讲了很多。但要说到毛主席心里最爱的那个人,那肯定是杨开慧。
说到杨开慧,后来有很多人心里都琢磨着一个事儿:要是当初杨开慧跟着毛主席一块儿上了井冈山,走了长征那条路,那后来的故事会是个啥样呢?
【一、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背后的隐情】
1927年那会儿,毛主席正在家里呢,突然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说是得让他去带头搞秋收起义。这时候啊,他和杨开慧的第三个小子毛岸龙,刚出生没多久。
杨开慧为了革命事业,硬着头皮跟丈夫说了再见,心里头那个难受劲儿,真是难以言表。
出发前,毛泽东紧紧搂着妻子,心里满是感情地说:“开慧,等仗打完了,局势安稳了,我立马回来带你们娘几个走。”
杨开慧应声点头,态度明确地说:“润之,我深信革命终将胜利,我也会在这里等你来接我。”
1927年秋天,10月份那会儿,毛主席领着秋收起义后剩下的几百号人,一路走到了井冈山。到了第二年,朱德和毛主席的队伍在井冈山成功碰头了。
据说,毛主席在井冈山站稳脚跟后,很快就安排了一个信使赶往长沙,目的是去找他的妻子杨开慧。
交通员给毛主席捎回的消息是,杨开慧已经离世。因为这个原因,毛主席在1928年5月份和贺子珍成了家。
交通员带回那个消息,并非他工作马虎,而是因为当时长沙已经对杨开慧发布了通缉令。党组织为了杨开慧的安全,只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属万般无奈。
直到1930年快结束时,国民党那边的报纸上登出了杨开慧牺牲的事儿,毛主席这才晓得杨开慧牺牲的实际情况。
对毛主席而言,失去杨开慧,可能是他心里一辈子的痛。
1946年那会儿,毛岸英从苏联回到了延安。毛主席不顾身体不舒服,还是坚持去机场接他。当天晚上,毛岸英就跟毛主席说了些杨开慧牺牲前的事儿。一听这话,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二、如果杨开慧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结局会怎样】
这儿,挺多喜欢历史的人说,假如当年毛主席派去的人能顺顺利利找到杨开慧,并且一路畅通无阻地把她接到井冈山,那杨开慧最后的下场肯定会完全不同。
要是情况真是那样,杨开慧上了井冈山之后,凭着她作为我们党第二个女党员的资历,她肯定会在红军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在党里的地位,绝不会比邓颖超、蔡畅这些女同志差。
要是杨开慧真的去了井冈山,那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婚事估计就不会成了。
杨开慧在党内有着深厚的资历,文化功底也相当扎实。要是让她去党内各部门做事,或者给毛主席当秘书,她肯定能做得非常棒。
杨开慧脾气好,对党忠诚,像她这样的女同志,能够得到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赞赏,也能收获战士们的敬重。
要是杨开慧跟着毛主席一起踏上长征的征途,那不管路上有多苦多难,这位勇敢的革命女士杨开慧肯定不会打退堂鼓。她绝对能够一路坚持,走完整个长征。
说实话,历史上真有那么一档子事,贺子珍在1937年跟毛主席分开了。他们为啥离婚呢,主要是因为贺子珍性子急。刘志丹的夫人曾经说过,其实他们之间没啥大不了的疙瘩,就是老吵架,吵着吵着,感情就没了。
跟贺子珍比起来,杨开慧的性格那真是温柔多了。在真实的历史里,杨开慧和毛主席共度了近七年的时光,他们两人之间几乎不怎么拌嘴。对毛主席这位丈夫,杨开慧更多的是给予支持和理解。
所以,假如说杨开慧没牺牲,而是跟毛主席一起上了井冈山,还一起走了长征那段路,就凭他们俩那深厚的感情,肯定是一直形影不离的。
【三、杨开慧活着还会有十年动乱吗?】
按照杨开慧的才干和在党里的老资格,她完全有资格成为毛主席身边的重要帮手。至于江青,她是个后来才显露政治野心的家伙,原本是不太可能站到毛主席身边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四人帮搞得国家乌烟瘴气,他们对很多老前辈下了狠手。举个例子,像彭德怀元帅,就是惨遭四人帮的摧残,不幸离世。
1967年那会儿,彭德怀在四川,结果让四人帮的手下给弄回了北京。
后来的几年里,彭德怀的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自由越来越少。就算他生了重病,四人帮也没停止对他的指责,更糟糕的是,有些心怀不轨的人还在身体上对他进行了虐待。
说实在的,江青能当上政治局委员,还拉拢了一票搞阴谋的人跟着她,四人帮能在党内搅动起风浪,主要还是靠江青那与众不同的身份在起作用。
要是杨开慧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那她在安全方面肯定就稳妥多了,很有可能就能活到亲眼见证革命成功的那一天。
杨开慧性格平易近人,对党忠心耿耿,她本人完全没有追求政治地位的欲望。
所以,就算未来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像十年那样的特殊难关,也不可能会有像四人帮那样的团伙出现。相反,杨开慧肯定会站出来,和那些搞阴谋的人硬碰硬。凭借她在党里的老资格,还有作为毛主席夫人的特别身份,杨开慧肯定会尽力保住很多老同志。
挺让人惋惜的是,过去的事儿没法重来,对杨开慧,毛主席心里头一直记着呢。
新中国成立那会儿,毛岸英代替老爸回老家探望亲人和乡亲们。要走的时候,毛主席专门跟儿子说,别忘了去长沙给你妈上个坟,祭奠一下。
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会儿,毛岸青因为身体原因在大连养病。毛主席有好多次机会路过大连,但他每次都忍着没去探望儿子。
护士吴旭君好奇地问毛主席,为啥不去瞧瞧毛岸青呢。毛主席只说了一句话,就让吴旭君眼泪哗哗地流。他跟吴旭君说,一看到岸青,心里头就全是他妈妈杨开慧,还有毛岸英。怕自己心里头难受得不行,也怕岸青心里头更不好受。
毛岸青和邵华喜结连理后,毛主席很快就提醒他们,得赶紧回老家去拜拜杨开慧。
毛主席因为心里特别在乎杨开慧,所以对她家人也是特别好。到了杨开慧母亲八九十岁那年过寿,虽然毛主席没能到场,但他还是精心准备了贵重的礼物送过去。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杨开慧的妈妈过世了,毛主席他不仅自己写了吊唁的电报,还托人送去了好几百块钱。
挺多人觉得奇怪,毛主席那么爱杨开慧,但他却从没去她墓地看过。有些研究历史的人说,毛主席不去祭拜,是因为他心里太难过,怕受不了那个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