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中国一建立,毛主席在中南海还是忙得团团转。所以,他身边的人老劝他,说得多出去走走,看看影片、蹦蹦舞啥的……
尽管中南海内设有专门的舞会场地,但毛泽东却是个爱“掐点来去”的人。
【王鹤滨劝毛泽东看电影,江青说片子选得不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儿,地点是在中南海。
忙了一整天的毛泽东,终于放下了那支用来批阅文件的红蓝笔,从办公桌边站了起来。他舒展了一下身体,接着就开始掏烟。保健医生王鹤滨见毛泽东准备歇会儿,连忙走上前去给他点火。火苗一点,烟尾巴那儿就亮了起来,一闪一闪的,转眼间,毛泽东手里的烟就少了一截。
王鹤滨瞅见毛泽东兴致挺高,就逮着机会提议说:“主席,要不咱歇会儿,去瞅瞅电影咋样?”
毛泽东瞧着王鹤滨,直接说道:“你们要是乐意看,自个儿看去呗,干嘛非得拽上我呢!”
新到的一批电影里,有部是美国搞笑大咖劳拉和哈代一起演的,他俩一个苗条一个圆润,搭档起来特别逗乐。听说他们以前还跟喜剧泰斗卓别林学过艺,演了不少让人捧腹的喜剧,这部就是他们的经典之作。从1927年开始,这俩人就一直搭档演戏,到现在已经合作了五十多部喜剧电影了……
这时候,江青也走了过来,她劝毛主席一块儿去瞅瞅,大伙儿都挺想瞧瞧的。
最后,经过大家的一再劝说,毛泽东总算是答应一块儿去看电影了。王鹤滨心里头那个高兴啊,能让毛主席完完整整看场电影可真不容易。可谁承想,这事儿后面还出了岔子。江青看完电影后,说这部电影选得不太合适,结尾部分有点吓人。王鹤滨一听,只好对着江青无奈地笑了笑,说:“实话跟您说,这部电影我之前压根儿没看过。就听人说它是世界有名的喜剧片,哪想到会是这样啊……”
王鹤滨以前是在香山门诊部当党支部书记,还兼职业务副主任,后来在1949年8月底,他被调到了中南海,给中央的五大书记做保健医生。去报到的那天,因为王鹤滨跟值班的警卫王振海不认识,结果被这个同姓的警卫毫不客气地拦在了大门外面。后来他瞅见毛泽东从菊香书屋走出来,赶紧把介绍信递了上去。毛泽东瞅了瞅信,跟他说:“王医生,欢迎你来啊。我现在得去开会,等需要你的时候再找你。”说完跟王鹤滨握了个手,就往颐年堂开会去了。
过了几天,王鹤滨收到了毛泽东要见他的消息,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就往那庄严又带点神秘感的紫云轩赶。一到那儿,就看见毛泽东刚睡醒,半倚在床上,正拿着烟准备点。王鹤滨也没吭声,就笑着点了点头,算是问了好。
毛泽东抽了几口烟,随后讲道:“王大夫,你来我这儿吧,我这儿事儿不算多,身子骨也还硬朗,你多留意下其他几位书记的情况。特别是弼时同志,他身体不太好,你得常去看看他。”
王鹤滨站在那儿,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毛泽东。毛泽东瞧王鹤滨一声不吭地愣在那儿,就开口说:“嘿,王鹤滨大夫,到我这儿来就别太拘束了……”
之后,王鹤滨跟毛泽东打交道的时间一长,就明白过来,这其实是毛泽东天生的风趣性格,也是他让人感到亲切没架子的一面。
【毛泽东和卫士打球:杀你个顾头不顾尾!】
因为毛泽东既对看电影没啥兴趣,也不乐意搞户外活动,所以他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打算根据毛泽东的日常作息,跟着他一起工作阵子,好仔细瞧瞧他的生活习惯,然后再给他量身定制一套更贴切的保健方案。
有天下午,毛主席溜达着到了澄怀堂,瞧见休息的警卫员正热火朝天地打乒乓球呢,江青和王鹤滨就在旁边看着。毛主席瞅着他们玩得挺带劲,心里头也痒痒了,于是就抄起个球拍,笑道:“咱也来试试这小球运动!”
卫士们打球的技术虽然不算精湛,但真要比起来,也不见得会输给毛泽东。不过,他们哪里敢赢他呢?所以,卫士们打球时总是规规矩矩,把球稳稳地送到对方那边,直接放到毛泽东的球拍前头。
毛泽东握着球拍,就像是握着把大刀,打球的方式那叫一个不拘一格。他就像以前指挥游击战、运动战时那样,全然不顾球可能会出界或者落网,一门心思要让球路变幻莫测。那球飞得忽东忽西、时远时近,卫士们跑得气喘吁吁,根本跟不上节奏,没一会儿工夫就满头大汗了。
卫士给毛泽东送了个高空球,他猛地睁大了眼,假装用力地看着对手右边的场地。就毛泽东那球技,能打到右边场地就很不错了,不过卫士还是提防着,万一球掉下来,他得随时准备接住。
没想到,毛泽东刚把乒乓球拍挥起一半,忽然就收了回来,往前轻轻一送,球就慢悠悠地往对方的左桌角飞去。这球速度不快,但卫士的重心已经偏向了右边。他急着往里转身,结果整个身子都晃了,差点摔倒,连退两步才站稳,只能眼睁睁看着球落在左桌角,然后又慢悠悠地弹起,最终掉到了地上。
毛泽东爽朗大笑起来:“咱们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他们手忙脚乱,自顾不暇!”
大伙儿都快要笑趴在地上,就连江青和王鹤滨也忍不住拍起了手。能让毛泽东乐呵乐呵,帮他放松下紧绷已久的神经,这始终是卫士们心里琢磨的事儿,也是保健医生该尽的责任。
这时,江青瞅见王鹤滨的脸色有点苍白,看上去状态不佳,就问他是不是有啥不舒服。
王鹤滨坦言,他本想试着按照主席的日程来过日子,感受一下,结果没想到才没过几天,自己就有点扛不住了。
讲完后,王鹤滨走到毛泽东身边,一脸担忧地说:“主席,您这样没日没夜地忙活,身体哪能吃得消啊?我自己试着连续几天这样干,都顶不住。”
“嘻嘻嘻……”毛泽东带着几分智者的幽默,他张开双手比划了下自己魁梧的身材,“瞧瞧,我这块头也不比你小嘛!”
江青讲道:“主席的身体素质真的不错,但还得继续保持锻炼。”她说,“打乒乓球确实是个挺棒的锻炼方式,只不过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儿风险,容易受伤。我个人觉得,游泳啊跳舞啊这些活动,更适合老年人……哎,说起来,今晚有个舞会,主席可别忘了去参加啊!”
【毛泽东是延安舞步,朱德是慢步舞,刘少奇会得多……】
春藕斋又要办舞会啦,舞蹈爱好者们吃完晚饭,就陆续往那边赶了。
春藕斋是丰泽园里头一个特别的书房样式建筑,形状像个“凸”字。它是用砖和木头搭的,顶上铺的是琉璃瓦,底子是青石块。这房子宽有五间屋,深有三间屋。里头虽然梁柱上雕了花,顶上也有彩绘,但因为时间久了,看起来就有点老旧,颜色也不亮了。整个房间大概不到一百平米,除了摆屏风、衣架、桌子椅子这些家具的地方,能腾出来跳舞的地儿也就五六十平米。而且啊,那地面铺的是大块石头,不怎么平滑。
这天下午,叶子龙瞧见毛泽东挺清闲的,没啥急事要忙,就吩咐闺女二娃去把李敏和李讷找来,跟她们几个说:“等主席吃完饭,你们就拽着他去南海那边遛遛弯儿。别忘了,别光顾着让主席给你们讲那些趣事,把正事儿给忘了——八点钟的时候,你们几个可得提醒他,一块去春藕斋跳跳舞。”
“拉毛伯伯为啥会跳舞呢?”二娃抬起头,好奇地问。
主席每天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机会真正放松一下。如果你们真心心疼主席,那就得拿出点儿真家伙,想办法让他去跳跳舞,舒展舒展筋骨。行了,就定在八点,看你们的表现了!
“好吧,咱们就来尝试一下!”孩子们带着点犹豫答道。
回家后,李敏瞅见老爸吃完了饭,立马蹦跶到隔壁,跟燕燕和二娃说了声。他们三个一合计,又拉上李讷,四个小家伙一块儿跑到菊香书屋的东厢房里,围着毛泽东,又是拉又是推的,兴奋地让他一块儿出去溜达溜达。
她们一路走着,玩着,聊着,笑着,还不时拽着毛泽东的胳膊,好奇地瞅瞅他的手表。逛完南海,时间还早得很,于是她们又回到了菊香书屋,打算歇会儿。
今天可真热啊!不知道是天气太热让人难受,还是心里头急得发热,二娃抹了抹脸上的汗水,开口对毛伯伯说:“毛伯伯,给我们来点乐子,讲个故事听听呗?”
来,听我说个事儿咋样?行,那我就给你们聊聊一个小孩儿的奇遇吧!毛泽东瞅着满头大汗的二娃,开口道,“说有这么个八岁的小男孩,不知咋的就到了阎王爷的地盘。阎王爷想拿他开涮,打算把他扔进烧得滚烫的油锅里。那油啊,热得直冒泡,可小男孩一被丢进去,嘿,居然没啥反应。阎王爷好奇,凑到油锅边一瞧,你猜怎么着?那小家伙正在油锅里扑腾呢,游来游去,看起来还挺享受。阎王爷就问他,你是打哪儿来的啊?小男孩回答说,我是汉口的。阎王爷恍然大悟,怪不得呢,汉口人连油锅都不怕烫。想来是汉口的夏天热得要命,比咱这儿北京热多了,汉口人习惯了高温,都练出来了。阎王爷拿他一点办法没有,最后只能让他回家去了……”
小朋友们听得入了迷,一会儿眼睛瞪得圆圆的,一会儿嘴巴张得大大的。一脸惊讶的二娃瞅见时间快八点了,连忙拽着毛泽东往门外拽,嘴里念叨:“赶紧的,赶紧的,时间到了!”
“有啥打算呢?”毛泽东朝她们问道。
几个小家伙互相瞅来瞅去,心里都打着鼓,生怕一不小心说漏了嘴,让毛泽东知道他们不想让他去跳舞。他们琢磨着,只要能把毛泽东哄到春藕斋那儿,任务就算是大功告成了。想着这些,他们就一个劲儿地围着毛泽东,连拉带拽地往前走。
“你们打算干啥呢?要是不告诉我,我就直接坐这儿不挪窝了!”说着,毛泽东做出一副就要坐下的样子。
孩子们这下子可被吓得不轻,他们一齐喊道:“您还是快去跳舞吧!”
“咱去跳舞咋样?挺好的主意!”毛泽东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他乐呵呵地提议,“跳舞的话,要不要换双专门的鞋子呢?”
听说毛主席答应去跳舞,四个孩子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一个赶紧翻箱倒柜找那双锃亮的胶底皮鞋,另一个则动手帮毛主席脱下脚上的旧布鞋。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手忙脚乱地折腾了好一会儿,总算是把皮鞋给毛主席妥妥帖帖地穿上了。
“咱们这些小孩子又不喜欢跳舞,咋就非得拽我去跳舞呢?”毛泽东边走边向她们问道。
二娃急了,一时想不起来老爸到底咋说的,转头就问燕燕:“我爸那会儿说的啥来着?”
叶叔叔告诉李敏,要是不跳舞,肚子就会渐渐鼓起来,到时候肚子太大了,走路都会成问题。李敏听后,立马接过二娃的话题说道。
“呵呵呵……”毛泽东乐呵呵地讲,“行行行,那我去跳个舞,可别整出个圆滚滚的肚子来!”
毛泽东一踏进春藕斋,舞池里立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笑眯眯地跟大家一一握手问好,瞧见叶子龙走过来,便对他说:“子龙啊,你那老一套方法,现在还能派上新用场呢!”
毛泽东在延安那会儿,就开始跳起舞来了。
那天晚上,星星特别多,风也很舒服,吹在脸上凉凉的。黄土高坡在夜色里看起来特别美,像是被一层薄薄的、神秘的面纱盖住了。月亮的光不是很亮,但刚刚好,让整个地方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窑洞外面摆着三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个留声机,旁边还有几张唱片。音乐轻轻地放着,让整个地方都暖洋洋的。江青和朱仲丽两个人,一个劝一个拉的,好不容易把毛泽东给弄出来学跳舞。
朱仲丽,毛泽东曾夸她是“人群中的佼佼者”,特地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主席,您这么忙也得找时间歇歇脚,别太累了,得空儿动动身子骨啊!江青同志老早就撺掇我来陪您学跳舞,您这才腾出空儿来嘛!”
“跳舞究竟能带来啥好处呢?”毛泽东笑眯眯地问道。
跳舞能让腿脚动起来,特别是大腿那儿,而且还能让人乐呵乐呵。它不光是这样,还是一种和人打交道的方式,有的人甚至把跳舞当成一种有品位的爱好,乐在其中……朱仲丽一股脑儿地列举了跳舞的不少优点。
江青先领着毛泽东,随着音乐的节奏慢慢移动脚步,而朱仲丽则在一旁帮忙打着节拍。放的是一张维也纳狐步舞曲的唱片,面对那轻快又动听的曲子,毛泽东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江青硬拉着他转了几圈,他渐渐不耐烦起来,猛地甩开双手,坐回椅子上,习惯性地伸手去摸烟。随后,江青和朱仲丽跳起舞来,毛泽东坐在那儿,一边抽着烟一边认真地看着,仿佛从中发现了某种美感。等朱仲丽再次教他跳舞时,他便来了兴趣。
你得让脚变得灵活点,别跟排队走路的士兵一样僵硬。试着把脚尖稍微抬起,轻轻擦着地面跳,这样看起来就轻盈多了。还有啊,得学会转圈,不管是往左转还是往后转,对,就是这么个跳法……
真没想到,跳舞里头竟然藏着这么多门道。”被朱仲丽指挥得晕头转向的毛泽东,略带羞涩地笑道,“你这小姑娘,能量挺大嘛,现在都变成我的领舞老师了!”
美国女活动家史沫特莱曾经努力想让毛泽东学会跳舞。她对毛泽东说,跳舞得走心,不光是动脚的事儿,这样一来,毛泽东的舞步还真有了点长进。
天黑漆漆的,音乐声悠悠传来。在春藕斋的大门口,警卫连有个士兵听见舞曲飘荡在空中,就朝他的排长说道:“排长,让我瞅瞅毛主席跳舞呗?我都呆这儿俩月了,还没见过毛主席长啥样呢!”
赶紧回去,回屋睡觉去,以后机会多得是。排长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这可不成,我都离他这么近了却还瞧不见,那怎么行呢?班长,我真的拜托你,拜托你了。他紧紧拽着班长的手臂就是不肯放。
“轻点声,别让人家听见了,我先去瞅瞅情况。”排长从春藕斋溜出来后轻声说道,“小子,今天破例让你瞧个新鲜。我会让里面的人把窗帘拉开一点,你就凑那窗帘缝往里瞅瞅吧。”
这位士兵激动万分,紧紧抓着排长的手,直接说道:“排长,你真是太好了。以后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肯定听你的。”
排长一听,立马拍了他一下:“别啰嗦了,赶紧趴上去,注意头别磕到玻璃。”
接着,那位战士趴在窗户边,往舞厅里头一瞅,嘿,里面摆满了沙发和那些带靠背的椅子。江青呢,就坐在靠近门边的一个简单沙发上。毛泽东,他穿着白衬衫和灰裤子,正跟一个舞伴跳着舞呢。那舞伴啊,两条长辫子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穿着条连衣裙。他们俩跳舞的同时,还聊着天。
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大多跳的是延安风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苏联舞步。这种舞蹈是男士先迈右脚,女士则先收回左脚。毛主席跳舞的样子就像他写字那样,自由奔放。虽说舞蹈动作不算特别出色,但他的表情却十分专注和自信。他跳舞的时间总是最短的,经常是“来得晚去得早”。
朱德喜欢跳的是悠缓的舞步,不管是三步还是四步的曲子,他都采用同一种步伐。这种跳法对像他这样年岁稍长的人来说挺合适,不容易让他感到眩晕。他跳舞时神情专注而认真,但动作上不太敏捷,看起来更像是悠闲地散步,又有点像在慢慢推磨。他不会跳得太久,每到九点半左右,他就得回去休息了。
刘少奇跳舞时挺带劲的,快三、慢四、探戈这些舞步他都不在话下。他家离舞厅挺近的,没啥急事的话,一到点儿他就去了。他爱和年轻人搭伙跳舞,因为每首曲子都得换个舞伴,所以他通过跳舞结识了不少年轻人。他常说,跳舞既能交朋友,又能了解情况,还能谈工作。每次要走之前,他肯定会和夫人跳一曲,所以只要瞅见他跟王光美在跳舞,那就意味着他快撤了。
周恩来这人,有外交风范,讲政治规矩,做事果断像军人,举手投足间又带着艺术家的那份洒脱。这样的他,在各种舞会场合都能游刃有余。他不太常去春藕斋跳舞,更喜欢在紫光阁、北京饭店、国际饭店这些地方翩翩起舞,因为那里常聚着不少民主人士和外国专家,交流起来很方便。偶尔,他也会应邀去一些家庭舞会,像宋庆龄家、张治中家,他都去过。
毛泽东晓得卫士们对跳舞也挺感兴趣,就招呼他们一起下到舞池里蹦跶。起初,卫士们心里头有点儿打鼓,毕竟他们只会跳延安那老一套,一看别人跳得那么带劲帅气,就不太好意思下场了。毛泽东瞧出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就给他们打气:“别怕,咱们抱着学习的态度,跟人家好好学学!”
李敏和几个小伙伴站在一旁,瞧着别人跳舞跳得那么带劲儿,心里直痒痒,也想上去露两手。于是,这四个小家伙手拉手,一块儿踏进了舞池。她们一会儿跟在毛泽东后面,模仿他那左右大幅度摇摆的动作;一会儿又随着周恩来的步伐,学他那洒脱自如的舞姿;再过一会儿,又跑到朱老总身后,学着他老人家那稳重的慢步舞。
舞池里,有两个年轻人在疯狂地转圈,他们那潇洒的舞步不断赢得周围人的掌声。李讷拽了拽李敏的胳膊:“姐,你瞧,咱二哥的舞技真厉害!”
李敏瞅见毛岸青正在那儿跳舞呢,就开口说:“二哥他出国留学过,见识广,这舞蹈是在苏联那会儿学的。苏联人嘛,大家都知道,又能唱又能跳,二哥自然跳得不错啦!”
姐,你之前在苏联生活过对吧,那你会不会跳舞呀?
我小时候不会跳舞,因为那时候年纪还小。
如果你能够跳舞,那该多棒啊,你来给我们当舞蹈老师吧……
春藕斋里头响起了动听的音乐,大伙儿都陶醉在欢乐的气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