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常用一句质朴而又深刻的话语告诫我们:“育儿若不施教,不如饲豕。”
当父母将一个新的生命带入这个世界,他们便肩负起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涵盖了经济支持、学业引导、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旨在为子女创造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
然而,不少父母对于责任的界限认知并不清晰,误以为责任是无穷无尽的。实际上,正如《道德经》中所阐述的:“宇宙间万物背阴而向阳,和谐统一于气的流动之中。”
若父母之爱过分“完美”,将一切包办代替,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立的能力,变得无法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同理,子女成年后,若对父母的回馈过于“周全”,这种过度的关怀也可能引发诸多不快。
一个真正和谐的家庭,懂得如何将责任调整至最适宜的平衡点,既不过分干预,也不放任自流,从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有序的家庭氛围。

01 父母过度负责,是干扰子女的人生。
在无数温馨又忧心的家庭场景中,我们屡见不鲜这样的情景:当孩子不慎犯错,挺身而出向他人赔礼道歉的总是父母;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想方设法使其继续留校的也是父母;甚至孩子步入社会,交何人为友,父母都会立刻提高警觉,唯恐孩子交友不慎,有时甚至要暗中跟随……
在父母的庇护伞下,孩子们似乎永远不会摔跤,一切看似平坦无阻。这是父母心中的愿景,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美好而不切实际。
当父母肩负起过多的责任时,往往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孩子感到窒息,进而变得更加叛逆;二是孩子变得无所畏惧,无论何种胡闹,都期待父母为其收拾残局。
明代作家冯梦龙曾讲述过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名叫过善的富人和他的儿子过迁。过善为了儿子的发展,不惜重金早早为他定下了亲事,准备了丰厚的聘金,购置了大量田产,还建起了宽敞的家园。他还将儿子送入了学堂,然而儿子过迁对读书并无兴趣,反而沉迷于赌博。每当欠下赌债,都是过善出来偿还。
直到有一回,过迁赌博的恶习愈演愈烈,过善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愤怒。自此,父子关系破裂,过迁甚至对父亲大打出手,并离家出走。
常言道:“最能承受失败的人,方为最能担重任的人。”在父母的支援下,孩子们从未真正体会过失败的滋味。这非但不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育儿之责固然在父母,但更应平衡分布于父母与子女之间。自小教育子女,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适当地让他们经历失败,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学习上,父母应当引导子女热爱读书,激发他们的志向,但子女也应为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将读书与个人的人生理想相结合。
在婚姻上,父母可以协助子女成婚,分担抚养子女的责任,而非全权承担所有开销。至于购房购车的经济支持,应根据家庭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不应成为一种硬性要求。
在犯错的问题上,父母有责任教导子女何为道德底线,何为法律红线。当子女犯错时,应按照规则接受相应的惩罚,而非父母四处周旋,让子女误以为“即使错了,父母也会摆平”。
在职业选择上,父母应学会放手,子女选择的道路或许不会获得父母的完全认同,也许会遭遇挫折,但那未必不是最适合他们的道路。
古人有言:“世人切莫闲游荡,游荡从来误少年。”若父母代子女完成了所有事宜,子女还有什么可做?只能终日游手好闲,这绝非明智之举。
02 子女过度负责,总是费力不讨好。
“孝道为百善之首”,这是我们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
然而,究竟何为孝顺呢?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将孝顺划分为三个层次:滋养身体,抚慰心灵,激发志向。
子女若是对父母的责任过于沉重,充其量只能说是满足了身体的需求,而心灵和志向的需求,往往是难以顾及的。
身为70后的我,见证了无数同龄人尽孝的实例。
比如我的同学老张,高中毕业后,只身前往深圳谋求生计。
老张在工厂里,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步晋升为主管,最终在深圳购置了房产和汽车。
随着父母年事渐高,老张将他们接到身边,另外租了一间车库,权当是给父母的新家。
每月,老张都会给父母一千元生活费。
表面上,父母似乎享受着城市的便利,但深入观察,他们的内心其实是极度痛苦的。
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退休的概念。在城市中,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开销,对于深圳这样的高消费城市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在小区附近寻找菜地,母亲则不得不翻捡垃圾桶。
这样的行为,让老张倍感愤怒,也引发了邻里之间的矛盾。
实际上,老张并未理解,父母在城里举目无亲,没有退休老人的经济条件,这样的生活,远不如农村自由自在。
对于父母而言,来到城市,就如同被禁锢了一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女将父母强行迁至身边,是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即使子女付出再多,也难以获得父母的认同。
此外,如果父母从五六十岁起就开始游手好闲,依赖子女养老,而子女又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无疑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父母的索取往往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子女无法满足,父母就会指责子女不孝。
有些子女,为了独自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甚至辞去工作,全心全意伺候父母。父母可能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子女自己的小家庭,却因此陷入困境。
再说,如果父母犯了错,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子女不去教育,反而替他们承担过错,这只会导致父母倚老卖老,成为社会的隐患。
比如,父母盗窃邻居的财物,子女不让父母自己承担责任,而是代替他们赔偿邻居。
《论语》中有云:“忠诚地劝告,善巧地引导,如若不听,便适可而止。”
真正的善良,是包含着“忠诚”的,是知道适可而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