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正一派,是中国道家道教传承流布的正统正宗派别,在于师从道家鼻祖老子,一以贯之传承先秦道家思想理念,保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来自老庄的道脉。
原始道教——天师道正一派,是东汉张道陵奉太上老君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以嗣传(传嫡长子)整整延续了一千八百多年。

相传张道陵奉太上老君之命收徒授业成功,将其黄老学说和道术传给后人,曾收有数百弟子,其中最得意的两个弟子蜀人王长、楚人赵升得了他的真传。其后被从天而来的千乘万骑接上了天宫,老君亲自封他为“人间天师”和“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扶救辅元大法师”。
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谓其功已行就,令张道陵乘白鹤至成都,老君授其“正一盟威”之旨,说“北斗南斗”之经。同年九月九日,老君遣特使持玉册授张道陵“正一真人”之号,准其飞升天界。事前将神授秘箓以及剑、印等封于一石函,对弟子说,他飞升后,能举此函者,便为嗣,他去三日后,当有嫡嗣至此,世为汝师也。
张道陵飞升三天后,其长子果然从龙虎山而来,揭开封函,得到了秘笈剑印。张衡嗣教,即第二代天师,从此以后张天师代代相传,绵延至当代。
张道陵据道藏《太平经》创立道教,著有《老子想尔注》,其内容多与《太平经》相吻合,是先秦道家思想理论的概述。
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张道陵为解决道教活动的经济来源和赈济凶年饥民及行旅匮乏,规定凡入教者都要交纳五斗米,治病一次也要交纳五斗米。之所以要交纳五斗,根据道书的说法,是为建立造化和五行之气。这也是五斗米道的来由。
张道陵是道教的开山祖师,也是道教符箓派的开山祖师。《老子想尔注》以“道”统帅一切,把道教的教理、教义、方术都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是五斗米道的理论基础。

五斗米道即天师道正一派,自成立始,时至今日,历经一千八百多年,历六十四代天师,民国时期张道陵后人张恩溥被国民党政府封为第六十三代天师。1949年被中国共产党逐出天师道“祖庭”龙虎山,说来奇怪,天师道正一派嫡嗣传六十三代,到张恩溥被逐沦落台湾后,嫡嗣传中断,现第六十代天师张源先是张恩溥堂侄,后继无人,道教式微啊!
道教式微主要是满清对汉族崇奉的道教打压了近三百年造成的,满清崇奉邪教“萨满教”,后受蒙古人影响奉藏传佛教,对汉族的道教嗤之以鼻,终止了朝廷和天师道正一派的关系。
天师道正一派的存在,在中国历史上保证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纯洁性、正统性。道教的全真派道藏揉和了佛教术语,有时候还混为一谈,说什么“道释儒”一家,后世的人们根据其思想理论,那差别是显然的,源头流派也不一样,一言以蔽之,自成一家的道家儒家思想理论体系才是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源头活水。
不过,天佑中华,只要《老子》《庄子》《易经》流布于世,中华文化的道统思想理念就如日月经天,光耀千秋万代,且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历经一千八百多年嫡嗣相传的天师道正一派,是人类社会史向前发展、完善的神迹奇事,它保证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一脉相承,屏蔽了旁门左道,歪门邪道,是太上老君亲授的,保存了了中华道统的道脉,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以至于达到目前“人人觉醒我觉醒,天南地北把经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