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泛着油墨书香、各种版本的《诗经》,字里行间是两千多年前先民的一言语、一举一动。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跃然纸上。
在《诗经》的一行行字,一首首诗里,触摸先民灵魂深处的悸动与追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感谢《诗经》编撰者,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食粮,历久弥新、常读常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802b3171dce9f662ff34bca4514c7b.jpg)
在《诗经》《风》周南第一篇《关雎》里,就是对先民美好纯洁爱情的歌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里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的阴柔之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通读《诗经》,可以感知我们的先祖在公元前既敬天拜神又祭祖。如《雅》里的《天保》、《颂》里的《bi宫》《那》《烈祖》《玄鸟》《丝衣》《桓》《载芟》《良耜》《有客》等等。
先民自三皇五帝始的祭祀活动见于《诗经》大量篇幅。纵观《诗经》,大大彰显了《左传》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c28a60fef0b3e14b1499dd6c5bd0aaf.jpg)
在《诗经》里,先民把敬拜的上帝有时称昊天上帝、有时称上帝、有时称天,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天命降监,下民有严”“自天降康,年年穰穰”“上帝板板,下民卒瘅”“荡荡上帝,下民之辟(bi)。疾威上帝,其命多辟(pi)”“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怒,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
通读《诗篇》,两千多年前先民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日常生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且《诗经》成书编撰时,华夏先民秉承先祖遵道贵德的道家风范,是纯正的道家思想——《周易》、老庄思想的彰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f2185ff9c4e8e20d14a10862fe762f.jpg)
公元后,外来佛教传入中土,混淆了华夏本土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道家道教。
从先秦典籍,特别是《诗经》《楚辞》可以看出我们的先祖是敬拜上帝的,他们深深的知道福从天降。
阅读《诗经》,穿越两千多年前,顺着先民的生活足迹,聆听遥远的弦歌,是如此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如此亲切安舒!是如此含蓄隽永、道骨仙风自天上来!
感谢先民留给华夏子孙后代、炎黄子孙不朽的馈赠——永远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