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主任。
最近,很多家长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来门诊,反映孩子出现频繁挤眉弄眼、耸肩摇头的情况。经过诊断,这些孩子大多患上了抽动症。家长们焦急地问:“怎么好好的孩子,突然就这样了呢?” 其实,这背后可能是肝血不足在作祟。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主筋。肝血充足时,筋脉得以濡养,肢体活动自如。但当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就容易引发肝风内动,导致肢体出现不自主的抽动。
孩子的身体如同茁壮成长的幼苗,气血相对不足,肝脏功能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更易受肝血不足的影响。
就拿前几天接诊的小宇来说,刚上小学三年级的他,近几个月来频繁出现眨眼、清嗓子的症状,学习也受到影响,成绩下滑。家长带着他四处求医,吃了不少药,却收效甚微。

我仔细观察小宇,发现他面色微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表现。于是,我以养血柔肝、息风止痉为原则,
为他开了药方:白芍、当归、熟地黄、钩藤(后下)、天麻、僵蚕、地龙、柴胡、甘草 。并叮嘱家长日常饮食多加注意。
在中医调理中,除了药物,饮食也至关重要。

如今春分已过,正是养肝的黄金时节。有一种果子堪称春分时节的 “养血果”,那就是桑葚。《滇南本草》记载:“桑葚,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现代研究也表明,桑葚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花青素等营养成分,能滋补肝肾、养血明目,对改善肝血不足极为有益。
对于肝血不足的孩子,食用桑葚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直接食用新鲜的桑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也可以制作桑葚粥,取适量桑葚、糯米,先将糯米煮成粥,快熟时加入桑葚,再煮片刻即可。

还能熬制桑葚膏,将桑葚洗净榨汁,小火慢熬,加入适量冰糖,直至熬成浓稠的膏状,每天给孩子服用一小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桑葚性偏寒,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孩子要适量食用,且食用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小宇的家长按照我的建议,坚持让小宇服药,并常给他吃桑葚。三周后复诊,小宇眨眼、清嗓子的症状明显减轻,面色也红润了许多。看到孩子的变化,家长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