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捞”事件水落石出,太原公安背了个锅

长江岸边吹小风 2023-08-19 10:29:00

太原市的“水果捞”事件过去几天了,当事双方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舆情仍然持续发酵,公安部门被迫连续作出了两次通报,但是无论是当事双方还是众多网友,都并不买账。

按说,就是一盒小小的“水果捞”,价格也仅仅是不到50块钱,这么个小事公安部门怎么就处理不好呢?问题的症结到底是出在哪里呢?

先来看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综合网络各种信息,事情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一个小女孩买了一盒“水果捞”,认为价格太贵不合常理,所以不想要了。老板认为我是明码标价的,做好了的水果捞没有办法卖给他人,小女孩要求必须购买。小女孩爸爸要求复称老板不同意,最终双方发生语言冲突,相互辱骂,而且不断升级,闹到了派出所。

最后,老板方一人因为辱骂未成年人被判拘留,双方因为“互骂”被各自罚款500元。

之后双方均将信息发布到了网上,大众舆论一片哗然,先是不满老板姐妹辱骂女孩是其爸爸的“小三”和“穷*”,确实骂的太难听了。接着是不满警察“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罚方式,认为是“和稀泥”。

其实从警察的角度出发,双方发生的是一件极为微小的“互骂”事件,没有肢体冲突,连一个轻微伤都没有,可能根本没有当回事。还有,他们的处罚也是依据国家法律执行的,没有太大问题。

可是仔细推敲,公安部门的处罚,回避了两个关键环节,导致了大众的“意难平”。这两个环节也成为了大众舆论不满的矛盾集中点。一是商家按半斤来标价卖实际重量较大的“水果捞”,算不算“切糕”式的价格欺诈。二是商家所要价47元的“水果捞”是不是足斤足两,毕竟小女孩爸爸要求换摊位复称,老板却没有同意。

这两个问题成为困扰大家的焦点,而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是公安部门的职责,而是市场监管部门应该管的事。

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对商家“半斤9.5元”,而且酸奶也计算为重量的做法进行评判,确定这种计价模式算不算价格欺诈。如果这种计价模式是合理的,事件发生的最初过错方为小姑娘。如果不合理,事件发生的根源就是商家价格欺诈,应当予以重罚。

第二,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对商家的电子秤进行检查,对这一盒水果捞进行复称。如果缺斤少两,商家就是欺诈行为,而强买强卖就是犯罪,应该予以重罚。如果足斤足两,则商家的行为就属于正常维护自己权利,小女孩父女就应该购买。

其实这两个问题都非常简单,而市场监管部门却始终没有进行核实与认定,特别是没有进行复称,颇为耐人寻味。

舆论既然已经发生了,如果不能进行公开公平的处理,最终必定会越炒越热。公安部门应该对自己的职责进行说明,不明不白的替市场监管局背了一个锅,却没有解决问题。市场监管局是时候该站出来走两步了,一味的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太原市场监管局会公布答案吗?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欢迎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关注一下作者,便于以后的交流。如果您能给个点赞,在此表示感谢。对于您的观点,更是欢迎留言一起讨论。[作揖][作揖]

3 阅读:156

长江岸边吹小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