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娘带我去大姨家借钱过年空手而归,走到半路姨父追上我们

庆庆说情感 2025-02-05 03:12:14

文/舒云随笔 素材/李桂英

(声明:为方便大家阅读,全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作者身边的故事,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今年除夕夜夜,娘又包了我最喜欢吃的酸菜猪肉饺子,看着热气腾腾饺子,想起了30年前的腊月寒冬的一段往事。

记得那是腊月二十八的早晨,天还没亮,娘就把我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见娘正在油灯下整理她那件藏青色的棉袄,那是她唯一一件没有补丁的衣裳。

"快起来,把新棉袄穿上。"娘的声音很轻,但我听得出里面的紧张。

我知道今天要去大姨家借钱,昨晚就听见娘和爹在炕上叹气,说今年收成不好,连买年货的钱都没有。

我穿上那件红色的新棉袄,这是娘用旧棉袄改的,袖口还留着原先的补丁。

娘给我梳头的时候,我看见她的手在发抖。镜子里的娘,眼角已经有了皱纹,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头发里却夹杂着几根银丝。

外头的风很大,刮得窗户纸哗哗作响。娘给我围上围巾,又往我怀里塞了个烤红薯,"路上吃,别饿着。"我摸着还温热的红薯,闻到了一股焦香。

走到村口的时候,天边才泛起鱼肚白。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缩了缩脖子,把脸埋进围巾里。娘拉着我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积雪的小路上。她的手很凉,但握得很紧。

"娘,大姨家远吗?"我仰起头问。

"不远,翻过前面那座山就到了。"娘说着,却把我往身边拉了拉。我知道她在说谎,大姨家在山那边的镇上,要走整整一上午。

路上,娘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说大姨比她大八岁,小时候总是护着她。有一次娘发烧,大姨背着她走了十几里路去看大夫。说着说着,娘的声音就低了下去。

快到晌午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大姨家。大姨家住在镇上的砖瓦房里,门口还停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娘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抬手敲门。

开门的是大姨父,他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看见我们愣了一下,"哟,这不是二妹吗?快进来。"

屋里很暖和,大姨正在织毛衣,看见我们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二妹来了,快坐。"她招呼我们坐下,又端来两碗热水。

娘捧着热水,半天没说话。我看见她的手在碗边来回摩挲,指节都泛白了。最后,她终于开口:"姐,今年收成不好,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想跟你借点钱过年......"

大姨的笑容僵在脸上,她看了看大姨父,又看了看我们。屋里突然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

"二妹啊,"大姨父开口了,"不是我们不帮,实在是最近生意也不好做。你看,我们还要供孩子上学......"

娘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她放下碗,拉着我站起来,"那...那我们就不打扰了。"

大姨追到门口,"二妹,等等......"但娘已经拉着我快步走了出去。我回头看了一眼,看见大姨站在门口,欲言又止。

回去的路上,娘一句话也没说。我感觉到她的手在发抖,却握得更紧了。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天开始飘雪。雪花落在娘的发梢上,很快就化成了水珠。

突然,身后传来喊声:"二妹!等等!"

我们回头,看见大姨父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包,"二妹,这是你姐让我送来的。"他把布包塞进娘手里,"刚才...刚才是我不好,你别往心里去。"

娘打开布包,里面是两张大团结和一些零钱,还有一包白糖和两块腊肉。我看见娘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但她很快擦干了,"替我谢谢姐。"

大姨父摆摆手,"快回去吧,天要黑了。"说完,他转身往回走。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很快就模糊了他的背影。

娘把布包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什么珍宝。她蹲下来,把我搂进怀里,"娃,记住,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雪越下越大,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娘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往家走。远处的村庄已经亮起了点点灯火,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温暖。

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爹在门口张望,看见我们回来,连忙迎上来。娘把布包递给爹,爹打开一看,眼圈也红了。

那一年的年夜饭,我们吃上了久违的肉。娘把腊肉切成薄片,和白菜一起炖,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吃饭的时候,娘特意给大姑留了一碗,说等开春了送去。

晚上,我躺在炕上,听着外头的风声,想着白天的事。

娘说得对,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就像这风雪中的一盏灯,虽然微弱,却足以温暖人心。

第二天一大早,娘就起来了。我听见她在灶间忙活,锅碗瓢盆叮当作响。我揉着眼睛爬起来,看见娘正在和面。

"娘,要做啥好吃的?"我凑过去问。

娘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包饺子,给你大姨送去。"

我这才发现案板上摆着一块新鲜的猪肉,还有一把翠绿的韭菜。这是昨天大姨父送来的腊肉之外,娘特意去村头王屠户家买的。

娘和面的动作很麻利,面团在她手下很快就变得光滑柔软。我看着娘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皮。她的手艺真好,每个饺子皮都圆圆的,厚薄均匀。

"来,帮娘包饺子。"娘招呼我。

我学着娘的样子,把馅料放在皮上,笨拙地捏着褶子。娘包的饺子个个挺括,像小船一样,而我包的却歪歪扭扭的,有的还露了馅。

"没事,多包几个就会了。"娘安慰我,"你大姨小时候教我包饺子,我也是这样。"

包完饺子,娘烧了一大锅水。水开后,她把饺子一个个放进去,白生生的饺子在沸水里翻滚,很快就浮了上来,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娘把饺子捞出来,装在搪瓷盆里,又用毛巾裹得严严实实。"走,给你大姨送去。"

路上,娘走得很快。我小跑着才能跟上,闻着搪瓷盆里飘出的香味,肚子咕咕直叫。

到了大姨家,娘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才敲门。

开门的是大姨,看见我们,她愣了一下,"二妹,这么早......"

娘把搪瓷盆递过去,"姐,这是刚包的饺子,趁热吃。"

大姨接过盆,眼圈一下子红了。她拉着娘的手,"进来坐会儿吧。"

屋里,大姨父正在看报纸,看见我们进来,连忙站起来。"二妹来了,快坐。"

娘摇摇头,"不了,家里还有事。"她顿了顿,"姐,昨天的事......"

大姨打断她的话,"别说这个了。"她打开搪瓷盆,热气腾腾的饺子香味立刻飘了出来。"真香,还是你包的好。"

大姨父凑过来看了看,"哟,这饺子包得真漂亮。"他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咬了一口,"嗯,好吃!"

看着他们吃得香,娘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大姨非要给我们装些糖果带回去,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回家的路上,娘的脚步轻快了许多。我仰头看她,发现她的眼角带着笑意,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娘,大姨他们真好。"我说。

娘摸摸我的头,"是啊,亲人之间就是这样。有时候会有些误会,但只要心里有对方,就一定能化解。"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时候我还小,不太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能感觉到娘的心情很好。

回到家,爹正在劈柴。看见我们回来,他放下斧头,"怎么样?"

娘把糖果递给他,"挺好的,姐他们都很高兴。"

爹接过糖果,剥了一颗塞进我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我眯起眼睛笑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着剩下的饺子。爹喝了一点酒,脸红扑扑的,话也多了起来。

"等开春了,咱们多种些菜,"爹说,"到时候给你姐他们送些去。"

娘笑着点头,"好啊,姐最爱吃咱们家的黄瓜了。"

我靠在娘怀里,听着他们说话,感觉特别安心。屋外寒风呼啸,但屋里却温暖如春。

那一年,虽然过得艰难,但因为有了大姨家的帮助,我们过了一个温暖的年。后来我才知道,大姨父那天送来的钱,是他刚从银行取出来的,准备给儿子交学费的。

这件事,娘记了一辈子。每年过年,她都要包饺子给大姨送去,即使后来生活好了,这个习惯也一直保持着。

如今,大姨和大姨父都已经不在了。

但每到过年,娘还是会包饺子,说要给他们的在天之灵送去。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盆饺子,更是娘对亲情的感恩和怀念。

三十年过去了,那个风雪交加的下午,那盆热气腾腾的饺子,那份雪中送炭的情谊,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它们让我明白,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是支撑我们度过艰难时刻的力量。

现在,我也成了母亲。每到过年,我都会像娘当年那样,包饺子送给亲朋好友。我希望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看着孩子们围在桌前包饺子,笨拙却认真的样子,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自己。我知道,这份温暖的情谊,这份感恩的心,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都不会消失。

0 阅读:0

庆庆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