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半导体产业已然成为各国角力的关键战场。而就在拜登政府即将谢幕之际,又一次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挥出了 “限制大棒”,试图给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设置重重阻碍,此次涉及多达 140 多家中国企。
据路透社 2024 年 12 月 2 日消息,拜登政府计划公布一揽子最新的限制措施,旨在削弱中国的晶片制造能力。在这一轮出口限制中,诸如晶片设备制造商北方华创科技集团、晶片工具制造商拓荆科技(Piotech)和新凯来技术(SiCarrier)等众多企业都被列入受打击的范围之内。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涵盖了约 24 家半导体公司、两家晶片投资公司以及 100 多家晶片设备制造商,像深圳昇维旭技术(Swaysure)、青岛芯恩(Si’en)和深圳鹏新旭技术(Pensun)这些与华为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未能幸免。
这一系列新限制措施可谓是 “多管齐下”。一方面,美国将对运往中国的高带宽内存(HBM)晶片实施限制,要知道,高带宽内存晶片对于人工智能训练等高端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限制其对华出口,无疑会对我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产生不小的掣肘作用。另一方面,美国还拟对另外 24 种晶片制造工具和三种软件工具实施新限制,并且将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制造的晶片制造设备也纳入了新的出口限制范畴,极大地压缩了中国半导体企业获取关键制造设备和工具的渠道,试图从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切断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 “补给线”。
美国此举背后的动机,依然是其老生常谈的所谓 “国家安全” 借口,妄图通过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来维持自身在全球高科技领域的霸权地位。然而,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影响却是多方面且负面的。
从全球产业链角度来看,半导体产业是高度全球化、分工协作极为精细的产业,美国的这一出口限制措施,打乱了原本正常的全球产供链秩序,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面临着供应中断、订单减少等诸多问题,不仅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对美国自身以及其盟友国家的相关企业同样会带来不小的伤害,一些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可能会因为失去大量订单而面临经营困境。
从中国半导体行业自身来讲,尽管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在半导体领域自给自足的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工智能晶片方面仍落后于英伟达(Nvidia)等领军企业,在晶片设备制造方面也落后于荷兰的阿斯麦(ASML)。此次美国的新一轮限制,无疑是在我国半导体产业努力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又增加了新的阻力,部分企业的生产计划可能需要重新调整,一些研发项目也可能因关键设备和工具的缺失而延缓进度。
面对美国的这一不合理且霸道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中国一贯坚决反对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措施,对中国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中国也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一直以来,中国都深知自主创新对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年美国多次的打压之下,早已开启了坚定的自主研发、自力更生之路。加大在半导体领域的科研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攻克核心技术难题,提高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国产化率等一系列举措都在稳步推进中。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也可以通过合理的反制措施,来应对美国的无端限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公平合理的国际经贸秩序。
尽管拜登政府在即将谢幕之时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使出了这样一招,但这绝不可能阻挡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大势。反而会更加激发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斗志,促使全行业继续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加速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美国这种逆全球化潮流、破坏国际经贸秩序的做法,也越来越遭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和诟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平、公正、开放、合作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环境终将回归,各国能够在良性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总之,美国的这一轮出口限制是科技领域霸权思维的又一次体现,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在挑战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