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北京这支100亿母基金正式发布

木基研究 2024-11-27 22:24:43

今天(11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主会场,顺义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即北京顺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正式发布。北京顺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顺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基金有限公司举行联动投资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

据悉,北京顺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远期规模100亿元,首期10亿元,由北京市顺义区财政局、北京顺义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北京工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人为北京工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顺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将探索采取子基金、项目直投和S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对于首期资金拟采取“3+N”模式开展投资。其中,“3”是指围绕顺义区重点先导产业设立的三只产业子基金,初步拟定名为北京顺义战略机遇股权投资基金、北京顺义高端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北京顺义临空产业发展基金。“N”主要是指由引导基金直接投资的N个领域,包含标志性产业项目直接投资和市场化子基金,将重点围绕顺义区“3+3”高精尖产业布局进行投资,即新能源智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主导产业,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新兴产业。

基金运作将参照北京市八大产业基金的模式,实行项目库机制。项目主要由产业主管部门,各镇、街、功能区,区属国企及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等推荐优质项目,由引导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分类管理,优中选优,更好服务于产业项目招引策。

目前,北京顺义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已正式向基金业协会提交备案,预计将在12月份完成备案审核,具备对外投资条件。该基金将继续发挥政策磁石效用,为顺义区高精尖产业汇聚提供资本服务和产业赋能,推动顺义区产业集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顺义区早在2017年即成立公司制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北京顺义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即顺义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一期。该只公司制基金规模100亿元,目前已招引设立10只子基金,其中国家级基金3只,省部级基金2只,市场化基金5只,招引子基金管理规模逾3500亿元。

顺义区在基金方面的活跃,也反映出北京市生机勃勃的创投生态。北京一直是母基金和创投行业的热土,不仅多个国家级母基金在此落地,同时各区的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均蓬勃发展。据母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北京有超过50家母基金,集聚效应明显。

去年以来,北京的各区级母基金十分活跃,接连对外征集子基金,并且这些母基金的规模基本都是百亿级。

近期,北京在政府投资基金上做出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和举措,去年年底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联合一流机构一口气成立了8支基金,规模达到1000亿元,主要投入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信息产业、绿色能源和低碳、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先进制造和智能装备等多个方向。

作为传统的创投高地,北京近来在母基金与创投行业的大手笔投入,将使北京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以风投思维培育创业创新,进一步投早、投小、投创新、投科技。

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随着国令783号《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从8月起正式施行,我国各地的招商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这两个月以来,我们发现,已经有很多地区裁撤招商办了。有一些原来引进项目和我们做对接的招商部门,现在已经被收编和缩减。”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林丽(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上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其中第十条要求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在此背景之下,资本招商模式逐渐兴起,更为契合招商引资的实践。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地将财政补贴转变为资本招商。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基金,并设定相关条件,吸引投资项目进入当地发展,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引进优质产业项目。

基金招商的核心内涵包括,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物色一家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和并购对这家龙头企业形成影响力乃至控制力,龙头企业产生产业链虹吸效应,产业基金又围绕龙头GP和龙头企业投资并购形成基金集群和产业集群,兴起一个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活跃一片城市经济,即一只产业基金,一个龙头企业,一个支柱产业集群,一方城市经济。这里面还有民资和国资如何相互借力、打配合。

在资本招商的大潮中,GP也在“转型升级”。

“有头部机构正在成立专门的子公司来做招商。其实,从去年开始,大家就陆续都设置了‘招商办’这个新部门,顾名思义,这个部门专门负责招商和返投落地。像我们机构的这个团队就是专门负责整理各地税收和招商政策,和地方政府、企业对接沟通,协助落地返投,完成招商任务。现在无论是头部还是中小机构,基本都会有这样的团队设置。即使是小型VC,也必定有一两位同事专门负责项目落地的工作。但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个部门已经不够了,已经有先行者嗅到机会成立专业化的子公司来专门做招商,不得不说是一个新的思路。”北京某VC机构执行董事赵照(化名)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投资机构部门设置的变化、旗下公司设置的变化,都反映出,在当前一级市场的环境中,国内创投机构自身正在发生一场变革——创投机构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适应于市场最大LP群体需求,即国资LP对招引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行业机构不断转变、迭代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

“有投资机构成立专门做招商子公司的事情我也有耳闻,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投资机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完成引导基金的返投,某种程度上也是从财务投资转向产业投资的探索,其实是一种双向的赋能:赋能LP的需求,也是赋能投资portfolio企业,更好进行资源整合和对接。”华东地区某引导基金管理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除自身探索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转型之外,正如上文赵照所言,现在招商方面的工作并没那么好做,成立专业化子公司来做这样的工作未尝不是一个破局思路。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强化引导基金的调节效应来实现招商引资的功能,在此“资本招商”模式下,创投机构发挥发现产业价值的角色,强化投前研究,加强投后服务。而成立专业化招商子公司,加强了GP在招商方面的服务属性。

“在新形势下,GP的返投考核压力毫无疑问是会加重的。为了完成返投,我们绞尽脑汁推动被投企业去LP地区建厂或落研发中心。现在也有部分引导基金LP对招商返投这方面的最新做法是,让子基金投资他们推荐的当地比较有价值的科技项目。虽然不是硬性要求,但肯定会影响后续和GP再合作、给新基金出资等方面。但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P独立的投资决策判断。”华东地区某VC机构投资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我们关注到,政府引导基金正从部分省、发达地市向区县“下沉”,这体现出了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较高的“资本招商”诉求。

从整个母基金行业来看,当前国内的引导基金已经进入3.0版本:从1.0版本的“粗放式”发展,到2.0版本的精耕细作,再到现在,由单一引导基金设立转变为设立引导基金集群,打造基金矩阵,并注重形成省级、市级、区县级引导基金的合力,并且基金集群中明确各产业方向基金的设置,母基金发展进一步产业化、矩阵化。

为了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作用,地方政府近年间在持续完善“投行思维”,充分运作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优化绩效考核、基金激励与尽职免责,逐渐提高对子基金的出资比例,这都是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体现。

对GP而言,提前调研当地产业禀赋、储备优质项目,也成了申请引导基金出资的“敲门砖”。引导基金更偏好拥有产业资源和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具有差异化和突出能力的GP,同时他们会重点关注GP是否拥有丰富的项目储备与项目发掘、把控、招商引资的能力和GP能否与LP形成良性的业务协同作用。

除了业绩之外,国资LP还看中GP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持续输出能力的生态赋能体系的能力,即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差异化服务,为LP创造独特价值的能力。GP需要更多的考虑不同地区的产业规划,思考招商引资的策略,这也为GP带来更多的转型要求和压力,促使其不断修炼内功、积累资源、优化服务。

0 阅读:7

木基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