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不管用了多少种化妆品,脸上的麻子终究还是要露出来的

采蓝说历史 2024-10-16 11:45:37

公元450年,北魏发生了一件在整个中华史上永远无法覆盖的重大案件——国史之狱。

啥叫国史之狱呢?

大致是拓跋焘感觉事业到了顶峰,便得了生前功又想要身后名了,让文臣之首崔浩给他们拓跋家修一部家族创业史。

修史之前,为了体现自己的逼格,拓跋焘还十分圣女地交代,咱们草原汉子主打就是一个真实,崔老您给实录就行了,千万不要刻意包装。跟现在某些节目都主打直播,不搞剪辑那一套,是一个意思。

这个崔浩呢?很复杂,也因为功勋卓著有点飘了,所以真就把领导这句“套话”给听进去了,还真就把拓跋家族那些前尘往事都一五一十地刊载出来了。结果,拓跋家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毁三观大瓜就这么一丝不挂地暴露在天下人眼前,简直让人无地自容。

最后,皇家颜面扫地在宗室贵族的一致抗议下,拓跋焘高举屠刀挥向了崔浩这个三朝元老、革命导师、亲密伴侣——他把崔浩的家族和亲属都给灭族了。

这便是著名的“国史之狱”!虽说“国史之狱”的真实内容其实北魏代人集团和河北汉人集团的党争,但是不管怎么说,崔浩修史是导火索、爆破口。那么,问题来了,北魏的祖上究竟干了一些啥事,让他们的后代无脸以真相示人呢?

北魏家族史的主要争议是集中在拓跋珪身上,因为他是北魏创始人,牵一发而动全身,他身上的一小块污点便是北魏的一大块污点,所以必须要粉饰、包装得极好。看看成书于北齐时代的《魏书》,就做得相当不错。

但是呢,掩耳盗铃的东西永远长久不了,油头粉面的人总会有遭到被人卸妆的时候,拓跋珪的一生终究还是瞒不住的。

首先是拓跋珪的身世问题,《魏书》和《资治通鉴》这些主流声音都说拓跋珪是前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是拓跋什翼犍儿子拓跋寔的遗腹子。但在《南齐书》、《晋书》之中,则直接说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那么,拓跋珪到底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还是孙子呢?

拓跋珪的出生背景大致是这样的,他名义上的爹拓跋寔在他没有出生前就嘎嘣了,然后他妈贺兰氏立马就被他爷爷拓跋什翼犍给收编了,几个月后就生下了拓跋珪。草原上的人,伦理意识没有汉人这么讲究,也没有人费那个心思帮你去掐算什么受孕时间,你是你妈跟拓跋什翼犍时期出生的,那就算你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反正都是你们拓跋家的血脉嘛,儿子还是孙子都一样。

那么,到后来为什么又会普遍出现一种“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的亲孙子”的声音呢?这一切还是要从拓跋珪那个十分不简单的娘说起。

376年冬,前秦灭代。这件事在史书中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魏书》和《资治通鉴》的主流说法,说是拓跋什翼犍屡战屡败后,被儿子争权政变,身死国灭。

时秦兵尚在君子津,诸子每夜执兵警卫。斤因说什翼犍之庶长子君曰:“王将立慕容妃之子,欲先杀汝,故顷来诸子每夜戎服,以兵绕庐帐,伺便将发耳。”君信之,遂杀诸弟,并弑什翼犍

另一种是《前秦书》等各种史书的说法,说是拓跋什翼犍被拓跋珪给绑了向前秦请降。

《前秦书》:翼犍战败,遁于弱水。苻洛逐之,势窘迫,退还阴山。其子翼圭缚父请降。坚以翼犍荒俗,未参仁义,令入太学习礼。以翼圭执父不孝,迁之于蜀

上述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可信呢?其实从《前秦书.苻坚传》以及《魏书.燕凤传》等史料之中稍加对比和分析就可以看出,后一种说法是更接近真相的。

那么,我们大抵就可以还原当时的画面了。前秦三十万大军压境,拓跋什翼犍屡战屡败,四处逃窜,且自己还不合时宜地生了病,代国危在旦夕,其草原美利坚合众国的架子也面临了散架的危险,各路野心家蠢蠢欲动,都想对拓跋什翼犍取而代之。出身草原强部贺兰部的贺兰氏近水楼台先得月,先下手为强地发动政变,绑了前任公公、现任老公拓跋什翼犍,向苻坚政治投诚,希望苻坚能扶持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拓跋珪上位,自己以太后监国,成为草原女王。

但是呢?苻坚当时其实已经逐渐打破了胡人传统的殖民思想,他是要扶持傀儡去统治新兼并的代国,但并不想用原来的代国王族去当这个傀儡。所以便以拓跋什翼犍觉悟太低、拓跋珪忤逆不孝为由,把他们全部迁往长安进行思想改造了,拓跋珪作为思想教育的典型,还被特别发配到了巴蜀。而代国的治理权则被苻坚交给了独孤部刘库仁和铁弗匈奴刘卫辰分治。这里面刘卫辰跟拓跋部有世仇,这条走狗是相当让人放心的。而独孤部当时在草原战力较强,跟拓跋部一直在明争暗斗,这条猎狗也是很不错的。

拓跋珪一家人被当成政治犯押往长安之后,中间长达十年开始史料断层了,只是在《魏书.燕凤传》中提到过:燕凤跟苻坚说,拓跋珪是代国王室血脉,可以用来打政治牌,将来改造好了可以作为“义子”身份帮苻坚去接管代地,所以没必要发配巴蜀,留在长安改造才是最佳选择。而事实上,当时燕凤并不跟苻坚在一起,各事件的时间点也对不上,所以这事又是编撰出来的。

那么,事情的真相应该是什么呢?是拓跋珪一家人作为政治犯被押送长安,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的被重点管控的绝望情况下,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再次发挥了她外交夫人的手段。她的前任老公是拓跋寔是燕国皇室大佬慕容垂的亲外甥,她的现任老公拓跋什翼犍是慕容垂的亲妹夫,而慕容垂和苻坚是一见倾心的好基友,是能共享老婆的好兄弟,只要抱上这条大腿,自己母子才有人生翻盘的机会。所以,拓跋珪母子的长安十年应该是活在大神慕容垂的庇佑之下。

这也是拓跋珪是拓跋什翼犍孙子的说法真实出处。贺兰氏要跟慕容垂攀关系,怎么样才能攀得上呢?她必须要说拓跋珪是拓跋寔的遗腹子才行,如果说是拓跋什翼犍跟她生的孩子,那就跟慕容垂的妹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也就跟慕容垂没啥情感关联了。你得说他是拓跋寔的遗腹子,这样他才流了我们慕容家四分之一的血脉,我才能把他当自己人去呵护和培养。

当然,从客观上来看,慕容垂收留拓跋珪母子其实也并不是纯粹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也有政治利益方面的长远规划。事实上慕容垂在投奔前秦之后一直在密谋复国,而代国本身就是燕国的大后方,培养一个自己人去接管自己未来的大后方,这对自己的复国大业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慕容垂心中,拓跋珪这块王室招牌还是很好用的,只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最后是养了一只公元四世纪最大的白眼狼。

解释了拓跋珪的身世真相之后,咱们再来看看拓跋珪的复国之谜吧!下面是《南齐书》和《(刘)宋书》对拓跋珪复国的简单描述,相比于《魏书》和《资治通鉴》中直接对拓跋珪复国过程进行一笔带过,这已经是良心之举了。

坚败,子圭,字涉圭,随舅慕容垂据中山,还领其部,后稍强盛

上述这一句话虽然极其简单,但可以看出很多东西来。

首先,淝水之战后,慕容垂便开始了复国之路,拓跋珪能够突然出现在慕容垂复国后的国都中山,说明这些年慕容垂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前面关于他叛父叛国之后沦为政治犯却一直能平稳成长和发展是得益于慕容垂的庇佑。

其次,“还领其部”这四个字说明拓跋珪复国是慕容垂复国战略版图中的一块,啥意思呢?我们燕国复国成功了,在市场上打出巨大影响力之后,你狐假虎威扛着我慕容垂这块招牌去复国,逢人就说是舅爷爷我安排你过来接管家族旧产业的,就看你舅爷爷这块招牌好使不好使。

最后,“后稍强盛”说明拓跋珪复国的过程其实也并不顺利,中间肯定是遇到了很多不买慕容垂这块招牌的账的人,后面是通过其他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慢慢站稳脚跟的。

另外,请大家注意,在这里,史界还是安排了拓跋珪叫慕容垂舅舅了。

那么,为什么《魏书》里要把上述这些错综复杂的事情隐瞒或者篡改了,而采用了史界惯用的高大上写法呢?

先是给拓跋珪安排一个天生异象的出生背景:以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目有光曜,广颡大耳,众咸异之;

然后用语焉不详的写法抹去了拓跋珪在敌国当俘虏的经历:年六岁,昭成崩。苻坚遣将内侮,将迁帝于长安,既而获免。坚军既还,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分摄国事。南部大人长孙嵩及元他等,尽将故民南依库仁,帝于是转幸独孤部。

然后再出面就是直接进入了复国模式了:九年,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乃将谋逆。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于众中,帝乃驰还。是时故大人梁盖盆子六眷,为显谋主,尽知其计,密使部人穆崇驰告。帝乃阴结旧臣长孙犍、元他等。秋八月,乃幸贺兰部。

最后省略了所有过程直接上结果: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

因为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君主,弑父弑君、叛国投敌,寄人篱下、借鸡生蛋这些戏码是绝对不能发生在他身上的嘛!这让北魏皇室的脸往哪里搁呢?这让他们在天下人心目中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靠什么去支撑呢?这跟现在很多成功企业家一般都不愿意去谈自己的发家史,要谈也是各种鸡汤式地谈,道理是一样的!

拓跋珪复国的过程之前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大体复习一下:

拓跋珪穿着慕容垂的虎皮大衣去代地复国,第一战便是去了独孤部,因为独孤部的首领刘显的弟弟刘亢泥娶了他姑姑(或者叫姐妹),方便感情融资。但是刘显显然是更愿意当老板而不愿意当拓跋珪的股东,所以便打算干掉拓跋珪,是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再次躬身入局,陪刘显喝了一晚上大酒,从而给拓跋珪争取了逃生时间。在拓跋珪逃走之后,刘亢泥夫妇又保住了贺兰氏。最后母子在贺兰氏的娘家贺兰部汇合,凭借自家人的关系在贺兰部勉强立足。也就是说,拓跋珪的复国前期是不顺利的,后面是慕容垂派草原问题解决专家慕容农带兵北上,谁不服就灭谁,帮拓跋珪打服了所有威胁势力,其中就包括独孤部和拓跋珪复国的第一股贺兰部。

拓跋珪复国的过程中有三个大恩人:舅爷慕容垂、母亲贺兰氏、舅舅贺讷及其部落,这三个贵人无一例外最后被拓跋珪反咬致死了,这也是《魏书》不能把他们老祖宗拓跋珪的创业史写得太明白的另一原因。

当然,上述只是史书中为了维护拓跋珪至高无上的开国君主形象而刻意隐瞒或者篡改的一些东西,并不能说明拓跋珪自身能力不行。实事求是地讲,拓跋珪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武学奇才,在苻坚和慕容垂这两大绝世高手身边待了十年,耳濡目染之下他确实是成长为了青年翘楚。

他剿灭铁弗匈奴刘卫辰部的除恶务尽、他与后燕翻脸的“趁你病要你命”、他偷师苻坚的“离散部落”、他打赢参合陂之战的“欲擒故纵”、他与慕容宝河北对峙的“坚持才是胜利”、他迁都平城的“重塑统治中心”、他阶级分治的“畿内畿外”框架设定……这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都是先进的。

但是,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永远要保持一颗客观的心,不虚美、不隐恶。拓跋珪这个人永远是没有史书中那么高大上的,这个人是一个成功者,更是一个成功的表演者。大家不能高看他,但更不能小看他。

比如他的母亲贺兰氏在他掌权之后不久,便莫名其妙地死了,这极大概率便是被他用“隐诛”的方式给弄死了。具体原因咱会单独用一篇来分析。

比如他东拉西扯引用了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模板,狗尾续貂地搞了一个“子贵母死”制度。其实根本目的就是想摆脱他母亲以及他们拓跋家先辈那些女人们带给他的心理阴影,最后还牵强附会地说是他们草原部落的传统,很是牵强附会,结果也很打脸——他们北魏最终还是被女人改变了命运。

比如他和独孤部相生相杀,但是他的其中一个皇后,也就是接班人拓跋嗣的生母,就是来自于独孤部,是刘显、刘亢泥兄弟的堂姐妹(刘罗辰之妹)。后面被他立拓跋嗣后以“子贵母死”的规矩给杀掉了。

比如他和慕容宝以及后燕的恩怨情仇一言难尽、势如水火,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国际形势受关中方向威胁时,用册封慕容宝之女为皇后的方式向北燕示好。

比如他在释放个人欲望之时,连自己的亲姨妈也不放过,母亲贺兰氏反对说自己妹妹已经名花有主了,他就用杀死姨父的方式让自己的姨妈变成无主之女,总之他看上的女人就必须得归属他。后来他也得到了现世报,死于他和自己姨妈所生的孩子拓跋绍之手。

比如他在功业达到人生巅峰之后,突然之间变得爱磕五石散、性格极端狂躁,动不动就杀人泄愤了……实际上都是在为他暴力清除政敌、功臣打掩护,他是杀了很多人,但杀每个人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清醒的。这就好比很多人习惯性用“酒后乱性”来做幌子一样,我是行为出格了,但那是我喝多了,情有可原。我没错,是酒错了。

写了这么多关于拓跋珪的事情,归根到底并不是为了否定拓跋珪的能力和成就,而是想告诉大家,历史上那些成败是非其实并没有史书上那几行白纸黑字描绘的那么云淡风轻、清白简单。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既要看到历史人物的光彩夺目和历史成就的经久不朽,但也要适当去关注其背后之血泪残酷。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句话一方面提醒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历史,另一方面也在告诫我们,我们大多数吃的历史大餐其实都是吃的预制菜。

最后,就想借拓跋珪身上这些隐晦的历史问大家一个灵魂问题,为什么咱们中华文化要讲“真善美”呢?要把“真”和“善”放在“美”前面呢?

人世间本没有套路,但玩套路的人多了,慢慢也就有了许多套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又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唯有我们自己基于“真”和“善”的认知提升,才能让我们大浪淘沙地发现真正的人性之美。

灯光昏暗闪烁之下,一群基本统一套装、浓妆艳抹的陪酒女郎,搔首弄姿、挑逗暧昧,你真的能一眼找出那个最美的姑娘吗?或者说这群人里真的有所谓的美丽女孩吗?

浩瀚史书,拣咱们自己读得懂、看得到真相、理解得到善意的部分去读吧。恰如拓跋珪,化了妆的他确实很美,但是问题是大家知道卸了妆的他是什么样子吗?当然,就跟吃东西一样,咱如果不关心健康不健康、真实不真实,咱就是喜欢那个味道,那请便,垃圾食品制造商特别欢迎大家!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