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念:42岁丧夫,51岁入狱,52岁女儿“自杀”,享年94岁

雨寒说历史 2023-02-23 09:52:09

1973年,58岁郑念因拒绝出狱,监狱长得知后暴跳如雷,直接命人把她架走,当众扔在大街上。郑念艰难地爬起来,不顾旁人指点,用手整理好衣服后,抬头挺胸地走回家。走着走着,郑念有些心不在焉。6年的牢狱之灾,让郑念头发已经花白,身体也满目疮痍。但这些并没有让郑念丢失一分美丽,反而因那段经历,美得愈发有力量。要知道,还未入狱前,郑念就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名媛。

郑念,原名姚念媛,她生于1915年的北平,那是一个风雨飘渺、末日余晖的年代。

郑念的父亲是北洋政府高官,如同其他贵族小姐一般,郑念在百般呵护中长大。家境优渥的她受到了极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塑造了她的睿智与温婉。

如此一位美丽动人又心地善良的大家闺秀,一时之间惊艳了整个北平,来自各家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纷纷拜倒在郑念的石榴裙下,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但郑念并没有看重这种"门当户对"的联姻,她希望一生只爱一人,立志要把婚姻与自己最爱的人建设在一起。

放弃约定俗成的阔太生活,郑念选择发奋读书,她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入了天津南开大学与北平燕京大学,后又去英国留学,并取得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在事业上她有着不错的成就,凭借一口流利的英文,获得“上海口语最好的名媛”的美誉。

在留学期间,她也遇见了自己的一生挚爱,认识了同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郑康琪。两人情感日渐深厚,故随夫名改名为郑念。两人在英国完成学业后便一同回国。那时的中国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两人不得不一同奔赴相对平静的重庆。

郑念和丈夫加入外交部,一起驻澳大利亚长达七年之久。而这七年,是郑念最幸福的时候,他们还有了爱情的结晶,郑念诞下一女-郑美萍。

1949年,夫妻二人毅然决定回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留在上海。

郑康祺曾担任市长陈毅的外交顾问,后又出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而郑念也凭借自己的才识在事业上帮助丈夫良多,生活平静而充实。

战乱平息,新中国成立,自己在上海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有独立的事业,有深爱的丈夫,有可爱的女儿,不必再去漂泊,一切都似乎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岂料命运的玩笑才刚刚开始。

1957年丈夫去世,她便接替了丈夫的位置,管理这家公司!后来又出任了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

因为英语极好,被誉为“上海口语最好名媛”的郑念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非常成功,她是同时代女性中岗位最高者。

郑念家最多的就是各种藏书了,这些藏书从经典的中外名著到中国香港和英国的杂志,可以说无所不有;她还有无数象征那个年代的唱片和唱片机,这些唱片里的魅惑声音,是她和女儿梅萍还有朋友们最喜欢的。

正是这些,让她陷入了风波,特殊年代的开始,她被诬陷为“国外间谍”。

那是一个寻常午后,郑念的家里突然闯入四十多个陌生人,一顿乱砸。

然后,她被带到集会现场。郑念却一声不吭,第二天一大早,依然让下人给她准备了精致的早餐。

几天后,家里的东西被抢的抢,被砸的砸。

当“义愤填膺”的人们要拉走她带有资本主义味道的冰箱时,郑念正气定神闲的坐在餐桌前从容的喝咖啡,跟前还摆着配牛油和果酱的吐司。

他们看的目瞪口呆,这个即将大祸临头的“坏分子”,不想着自保,却在享受生活?

郑念明白,自己面临只不过是漫长人生中众多坎坷中的一环。

那时的她是那么的无助,她甚至没有狡辩的余地,更谈不上保护家人了。她自己被关进了监狱,女儿则被关进牛棚,受尽了折磨和羞辱。

9月份,51岁的郑念被关进了上海第一看守所,在监狱里的郑念,并没有向生命妥协,尽管监狱的环境十分恶劣,天花板上沾满了蜘蛛网,墙壁因多年失修布满裂痕,小灯泡彻夜不亮,床也是粗陋的宅木板。郑念曾表示:我有生以来,从未接触过,也没想象过,世界上竟会有这么一个简陋又肮脏的地方”。

对于一个出生于名门的小姐实在无法忍受。哪怕心有愤恨,也并没有抱怨。她一点一点收拾着,让环境变干净,让自己住得舒适些。

她将原本就不多的米饭,每顿留有一些当浆糊用,将手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弄脏;

聪慧的她向看守员背一节毛主席语录“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以此借得扫帚将屋内打扫干净;

她还借来针线将毛巾缝制成马桶垫;给贮存水用的脸盆做盖子防灰尘……

为了不让自己在监狱里崩溃,郑念在狱中出自创了一个运动操,让自己保持着健康的身体。别人在监狱里放弃自己的时候,郑念却凭着强大的意志力活了下来。

她既没有被人陷害而死,也没有在狱中自杀,而是在1973年被释放,释放之前她不愿意这么“自然而然刑满释放”,因为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是罪犯,她要求监狱给她道歉,并且登报,当时看守所人员嗤之以鼻,看守所人员迅速将郑念扔到了大街上,不过1978年他们还是低下了的头颅。

从监狱中出来后还有更大的打击,原来他的女儿郑梅萍早在1967年自杀了。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郑念如同五雷轰顶。当年她和女儿约好,无论日子再苦,也不能自杀。郑念根本不相信女儿郑梅萍会自杀。

郑梅萍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年轻漂亮又可爱。郑念万念俱焚,后来她费尽千辛万苦查明真相,女儿是被打死的,不是自杀的。而真凶被判了死缓,坐了15年牢后就放了。

在中国已经没有了亲人,65岁的郑念只身移居美国,因为她看到黑发姑娘的背影,总恍惚觉得那是自己的女儿。

出国前,她将家中剩下的文物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后来,她在书中写道:

  “船起錨了,先朔江而上调转船头,透过迷濛的雨雾,我瞥见了壳牌公司大楼和我昔日办公室的窗子,往事真如虚假的梦……

我深深感到悲哀,因为我将永久离开我出生的故国,这真是万念俱灰的最后一刻。

苍天可鉴,我曾如何竭尽对祖国真诚。

但我全然失败了,罪不在我。”

在美国,她很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学会超市购物,银行自动存取款,开车上高速,学会了老年迪斯科……

描眉、涂口红、戴耳环、穿当时最流行的尖头皮鞋……与生活斗智斗勇,却始终保持着优雅而又精致。

福楼拜曾说过:“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贵族,而是他直到去世仍然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郑念就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贵族大小姐”。

1987年,郑念在自己的华盛顿居所里回忆往事,不禁泪流满面,她想起了很多往事,她想为自己、女儿做点什么的想法愈演愈烈。

随后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一本全英文小说《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纪念无辜死去的女儿,回忆那段昏暗的岁月,和当年那个不屈不挠的自己。

后来程乃珊和母亲一起把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版的《上海生死劫》,可惜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书在国内已经停止发行。

当年这部作品在英美文学界还引起了强烈反响,郑念也带着它走进了美国多所高校,举办个人演讲。

在书中郑念选择用郑念这个名字让我们看到了老人对自己亲人的怀念,郑是自己丈夫的姓氏,念则是用来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只不过这一切都已然是空中楼阁。而晚年的郑念,在贵族精神上依然有所追求。

郑念晚年住在华盛顿高档住宅区的一所自有公寓中,一百八十平方米。郑念的家布置得十分有品位,满屋是书。然而,命运赋予她的却是日复一日的孤独。

有一次,她在家中洗浴时摔倒,一直起不来,幸好第二天上午约好的一个朋友到访,按门铃无人应答,便叫来公寓管理员打开房门,郑念才得以被送入医院。

检查后医生告知:你的寿命最多只有一年。郑念听后平静地回答说:“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2009年11月2日,她安然离世,享年94岁。逝世前她的书桌插着的鲜花依旧香气盎然,屋子里依旧精致又整洁……

她去世后,遵照遗嘱,将她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很多人以为贵族就是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前呼后拥的生活,所谓名媛也无外乎是显赫的家世和嫁个有钱有势的丈夫,但是郑念却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其实与物质、教育,甚至出身都无关,它是一种长在血脉中的风骨与傲气,关乎一个人的尊严,坚强和拼搏。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