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父母不向儿女“借运”

墨澜清风文化说 2025-03-21 04:13:23

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

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哪怕是父母与儿女之间,也需要“亲密有间”。

为人父母,别让自己借走孩子的运气,才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01

儿女的生活,不过度介入

《资治通鉴》有言:“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儿女成家以后,父母一定要学着放手。

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个开明的长辈。

如果总是强行干涉,原本很小的一件事,最终也会演化升级。

2015年,宋丹丹的儿子巴图,向她坦白与演员王博谷的恋情。

听闻女方比自己儿子大7岁,并且性格强势,宋丹丹眉头紧锁。

她对巴图说:“你还小,十年后再谈结婚。”

但是巴图一反往日的温顺,坚持非王博谷不娶。

宋丹丹见状,也就不再干涉,允许二人低调成婚。

婚后王博谷因为琐事数落巴图,被宋丹丹撞见。

宋丹丹二话不说,转身回避。

她明白,夫妻之间的事,婆婆插手就是添乱。

在教育孙辈方面,宋丹丹更是立下“三不原则”——不过问、不干涉、不评价。

这样一来,她与儿子儿媳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老话儿说:“一辈人不管两辈事。”

为人父母,不要过度介入儿女的因果。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亲近地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与其控制儿女的生活,不如像放风筝一样。

握住底线,松开长线,让彼此自在,感受温暖与爱。

02

儿女的选择,不过度干预

《战国策》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人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儿女幸福。

动用自己多年的人生经验,托举他们走上一条相对轻松的路。

但在一些重大的选择上,父母最好不要过度插手,以免跟儿女反目成仇。

八十年前,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先生,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他的妻子林徽因,也是一名出色的建筑学家。

二人育有一子,为儿子取名梁从诫。

他们希望儿子追随北宋《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长大后也成为建筑家。

谁知,梁从诫高考只差两分,与清华建筑系失之交臂。

梁思成夫妇按照相关程序,申请复核儿子的试卷。

才发现有几道试题,显然是儿子故意答错的。

卷面之上,梁从诫还写下一行小字:“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二人反思之后,不再强求,支持儿子转投北京大学历史系。

梁从诫后来成为历史学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成就卓著。

父母一辈子的经验阅历,本是子女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这种财富应当成为一种指引,而不是一种约束。

正如胡适在给孩子的信中所写:“我爱你,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左右你的人生。”

作为父母,收起自己的控制欲。

做好儿女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才是真正的远见。

03

儿女的情绪,不过度否定

心理专家李雪指出:有的父母,压抑着子女的情绪,舒展着自己的意念。

而有的父母,则能容纳下子女的情绪,维系住家庭的和谐。

电影《哪吒》爆火,片中李靖夫妇展现出了“缸型父母”的特质。

当哪吒因为村民的误解而暴怒,二人并未出言制止。

而是精准捕捉到了孩子情绪背后隐藏的心理:渴望被认可、被接纳。

殷夫人一句:“娘从没在乎过你是魔是仙,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不仅引得荧幕前的观众落泪,也给了哪吒冲破世俗偏见的底气。

作家丰子恺,也曾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

时而打翻墨水瓶,时而故意撕毁稿纸。

起初他加以呵斥,后来则转为理解,甚至欣赏。

他意识到,孩子的天性不应当被规矩束缚起来。

允许情绪的自然流露,才能保留住“真率自然”。

毕竟,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总是压住儿女的情绪,便会堵住成长的路、成熟的门。

情绪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如何感受,如何回应。

父母若能悦纳儿女的情绪,便是亲情融洽、家人和睦的基石。

0 阅读:5

墨澜清风文化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