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本科分追求的优质高职院校一览(表格源自新湖南)
以高于本科线几十分的高考分数,去读优质高职专科;
以等于地市二本的分数,舍弃二本去大城市读好专科。
部分优质高职专科在湘投档线超过部分二本院校2024年,湖南历史类本科线是438分,物理类本科线是422分。但今年在湘招生的高职专科批(普通类)第一批投档线中,就有110所高职专科院校的投档线超过了本科线!
看了今年湖南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普通类)第一批投档线,最撞击我的,就是以上两个印象和结论。
历史类省外高校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投档线以471分高居第一,重庆医药高专、黄河水利职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院等也是排在前列,最低投档分都在456分以上,超出湖南本科线将近20分;
省内高校中,长沙民政职院以464分位列榜首,长沙航空职院、长沙电力职院、湖南工业职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分列前几位,最低投档分都在440分以上。
物理类省外高校中,投档分占据前三位的是清一色的广东优质高职深圳高职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居第4,最低投档分458,超出本科线35分;
省内高校中,长沙民政职院、长沙卫生职院、长沙民航职院、长沙电力职院位居前四,最低投档分都在441分以上,超出本科线近20分。
这是什么概念?
无论是历史类还是物理类,超出450分以上的省内外高职专科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意味着直逼甚至略超湘南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一些地市二本院校的某些组别的最低录取线,这个最低投档分数段甚至远超民办二本湖南信息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24年的录取线。
一些超过本科线几十分的考生为何会选择高职专科?高出本科线三四十分以上的高考学生,只要志愿不挑不填错,一般还是有本科可读的。可是,为什么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宁愿不去读本科,而愿意选择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高职专科就读呢?
看了上面的表格,直觉告诉我,当下考生及其家长报考志愿方向正在发生趋势性根本性的变向,在专业优先、就业为本的导向下,大部分中低分考生的志愿选择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务实。
首先,450--500分之间的考生,如果选择本科,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一本院校基本没有可能 ,那么基本只有地市的二本可以选择。而这些学校天遥地远,且专业设置一般、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考研深造,还是毕业就业的竞争力都较小。
于是一些考生在“专业优先、就业为本”的考量下,果断放弃地市二本,而选择填报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的中东部优质高职专科学校。因为,以他(她)们超过本科线几十分的分数去读优质高专,不但可以挑选好专业,还可能一进校就当干部搞竞赛,开阔视野,锻炼能力。
相反,去区位偏遥、办学一般的地市二本,可能四年“混”得的就是一个本科文凭,在校期间可能学业水平一般,实习锻炼机会少,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心态,也可能不如中东部优质高专毕业的学生。
至于位于本科线以上,最高达450分左右的考生,即使想读本科,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三本,要么民办二本。而这两者一是学费贵,二是三风差,三是专业未必好。在三者的夹持下,一些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刚好卡线、超线不多的考生,被迫或自愿选择中东部大城市的优质高职专科。
其次,超过本科线不多的中下层考生出现了“挑”城市的趋向,而且越来越明显。
高考,既是实力的展示,也是选择的学问。挑学校,还是挑专业,还是选城市?不同的人面临不同的选择情境。头部的高分考生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实现学校、专业、城市完美获取;
中上成绩的人,就会在到底是优先保学校,还是保专业之间纠结。有的人选择保学校,认为学校层次高,自己未来获得的机会较多;有的人选择保专业,宁可牺牲学校层次,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未来好就业的专业。
相对而言,这部分考生也能实现专业和城市的兼顾。因为985、211、双一流、重本、一本基本都在大城市、省会或经济发达地区。
比较难选择的就是450--500分的这部分考生。以前,他(她)们中许多人为了获得一个本科文凭,不惜“屈就”自己去读一个天远地远的较差的地市二本。
而现在,风向似乎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既然学校层次往上选的空间极窄,那就降格到高职专科,这样可以做到城市和专业兼顾,于是许多人将眼光瞄向了大城市、省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发达城市。
从上表看到,超过本科线的许多中下成绩考生,选择的优质高职专科80%以上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长沙、南京、杭州这些大都会,以及无锡、常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选择西部和东北的极少。
这是一种现实务实的选择。
因为选择大城市,意味着教学质量高,专业设置好,孩子视野宽,发展机会多。当然,相对于下等成绩的考生而言,这部分考生还是有一定选择权的,虽然牺牲了学校层次,但收获的也不算少,至少实现了去大城市看一看的愿望,总比窝在地市强。
再次,超过本科线不多的中下层考生出现了“挑”专业的趋向,而且越来越现实。
综观上表不难发现,超过本科线不多的中下层考生,在报考优质高职专科院校时,大都是选择的铁路、电力、航空、医卫、电子、机电等类院校。这样的选择,明显透露着就业为先的想法。毫无疑问,这些专业,都是目前的就业热门,但任何行业都有一个周期,现在的功利选择,会不会为未来买单,还不好说。
就像三十年前,教师行业不受待见,后来又火得一塌糊涂,再到现在又开始趋冷,国省公费师范生一次投档招不满一样。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任何一个行业职业的盛衰冷热的转换,还需风物长宜放眼量。
地市二本面对优质高职专科的贴身逼抢,何去何从?以高于本科线几十分的高考分数,去读优质高职专科;以等于地市二本的分数,舍弃二本去大城市读好专科。这是高考学生及其家长的投票,受冲击最大的毫无疑问是一些发展孱弱的地市二本院校。
不要知识要能力,不要层次要专业,不要“本子”要“位子”,面对这部分考生的现实选择,面对优质高职专科的贴身逼抢,地市二本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前途命运,自己将何去何从?
比如专业设置,地市二本院校本应侧重于应用型专业和学科的专、精、特、优、小,但现实是,许多地市二本转型极慢,在专业的设置上不但陈旧,而且求多求全,极不适应国家、地方、市场、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再比如财政投入,长期以来,投入极少,这是导致地市二本院校难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因为没钱,所以吸引不了优秀师资。湘南某地市一个二本学院的新进老师,一个月到手才四五千元。如此低的薪资,糊口尚且困难,又怎能激发老师们潜心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呢?
因为没有钱,所以没有优秀师资,因为没有钱,所以没有优秀教学科研条件,自然也就吸引不来优质生源。几者相辅相承又相互制约,几乎构成了一个“死”结。因此,破解地市二本院校的财政困境,提高补血能力和学校自身的造血能力,当提上各级政府和各地市二本的长年日程。
地市二本院校看到这种情势,真的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认为招生还有“计划经济”这柄“保护伞”,须知“保护伞”只能保你一时,不能护你一世,因为志愿填报一直就是实行的“市场经济”。对于学校而言,最长久的“保护伞”是教学质量和成才质量,而不是别的。
如果你们最终因此而被优质高职专科院校和学生、家长用脚投票所淘汰,真的是要笑掉大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