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知名汽车博主谈智能驾驶会淘汰更多的汽车品牌,和上半场电池续航淘汰一部分车企一样,智能化智驾会是第二次筛选生死机会。
该博主称,“我觉得先不要讨论智驾有没有护城河,我们看前半段的电动化竞争,为什么很多合资品牌甚至是很多自主品牌都没跟上趟?电机有护城河吗?没有!”
“大把大把的第三方方案,供应商多到眼花缭乱,新势力随便买;要是有特殊需求还可以联合定制,甚至钱给够了让你说自研都可以。”
“电池有护城河吗?没有!电池从材料到封装,再到整包技术,都可以在宁王这里买到最好的产品,甚至可以买个整包直接回去装车,宁王还可以帮你搞一搞部分整车设计,电池和电机两大核心部件都可以从市场上采购货架产品,而且技术水平还非常高。”
为什么很多品牌电动化战略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他们还是被很多中国的自主品牌打得满地找牙?
所以,该博主称,智能化作为下半场竞争赛,一样会淘汰很多品牌,和上半场续航一样决定很多车企的生死乾坤。
我也认同该博主的观点,智能化一定是下半场的淘汰赛,但我谈谈我的理解,和该博主不同的地方。
上半场电动化,关键就是电池续航,续航能力和补能能力是电动汽车的门槛,是刚需条件,就是这个车跑在路上必须得有“油”啊,必须得有加油站啊,不然你怎么开?基于2018年之前国产电动汽车不专心造车,一心骗补贴,浪费了好几年时间,很是可惜。所以导致2018年新势力进入后,前两年的路依然走的很艰难,因为没有电池续航研发的基础,市场消费者又对电动汽车口碑否定到了极点。所以,那些电池不行,续航不行的品牌,都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了。
看看留下了的品牌,还在牌桌的,后来续航都达到了500公里以上,这两年都宣称700公里,1000公里,一直是解决的续航问题,这个刚需。
而下半场,智能化,智驾,作为关键需求,和续航补能比起来已经不是刚需了,但是重要的甚至首要的考虑因素,续航之上的考虑因素,智能化智驾和续航比起来是有先后顺序考量的,在消费者买着的时候。从现在推出的上市车型来看,也是这个情况。每个新车型上市,都是基础版,智驾版,还有中间夹层版本,基础版就是智驾很基础,是次要的。
因此下半场智驾需求不是刚需,是更高的升级需求,不是离了用不成。所以,智驾一定是淘汰赛的关键因素,会淘汰一批品牌,但这个现象一定是发生在塔尖和塔腰产品和品牌,而低端的15万以下的车型或者品牌,市场消费者不会对其要求过高,所以他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不见得会被淘汰。
现实也是这样的,智驾重要发生在蔚小理、问界、极氪等20万以上主打智驾的车型和品牌,而20万以下,15万以下的车型和品牌,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是会自然分层的。比如哪吒、零跑、埃安、秦、他们的定位,以及市场消费者对这些车型在智驾方面的要求不会苛刻。苛刻的反而是小鹏,问界,理想,蔚来,极氪等,你主打高端智驾的品牌和车型,他们之间一定会发生智驾淘汰赛。
所以,电池续航补能,上半场是一个全体赛,谁不行就死就下牌桌。下半场智驾智能化,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高端局、布局战争,淘汰赛发生在优等生之间。但,随着时间轴的拉长,汽车行业整体都会走向智能化智驾化,但智驾的水平依然会分层,同一层级的会竞争淘汰,而不是智驾水平最高的淘汰所有品牌所有层级,他们淘汰不了低端,因为需求不同,群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