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出场的时候说过,他早先是燕京大学的学生,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抗战开始之后才被送去延安抗大上学,毕业后又分配到前线工作。
首先是抗大的定位,这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而且是专门抽调各个战区和战线上的干部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重新分配工作,所以很多人都去抗大学习过,包括徐向前、陈赓、陈锡联等高级将领,都被抽调到抗大去学习过。
所以抗大的配置本身就比较高,毕业的学生分配出去担任各种职务的都有,1939年下半年去晋西北当个团政委,也不算特别高的职务。
分配的时候,有些人和入学前的级别差不多,有些人升级,很少出现降级的情况,因为这时候部队扩张得很快,所以干部本身也越来越缺了,前线都在问后方要干部。
其次,一二九运动是TG在抗战前第一次发动和领导学生运动,因为当时华北的情况比较危急,所以原本计划长期潜伏和发展的一大批学生党员也被紧急派出去了,到了一线,暴露了身份。
华北不是苏区,没有根据地,也没有游击队,完全是白区,华北局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学生中活动,储备干部,以备将来,所以有些学生中表现比较好的人,很快就被任命为一些城市和地方的主要干部,比如区委书记等等,这是很常见的情况。
一二九运动过后,这些暴露了的学生都无法继续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只能转入地下工作状态,所以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级别,并不是咱们现在说的刚毕业的大学生。
所以赵刚去抗大之前虽然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但并不意味着就是纯粹的学生,很有可能是之后就参加了地下党工作,抗战开始后被派往延安学习,然后分配到前线工作。
第三,因为路线问题,之前白区和苏区都遭遇了重大挫败,损失惨重,到陕北的时候,红军中稍微有点文化的干部比较紧缺,尤其是开始建设抗日根据地之后,大量的地方行政和党务工作,光靠泥腿子不够用,必须要有些有文化的干部,才能掌握好政策。所以,这个时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都重用了一大批这种参加学生抗日运动出身的干部,而且提拔得也非常快,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三八式干部,就是抗战时期才快速晋升的学生出身的干部。所以,赵刚这种大学生出身、参加过地下党工作的干部,在抗大学习完之后,又被分配当团政委,是很正常的,只是和李云龙、孔捷、丁伟这些完全从战士成长起来的军事干部相比,他在部队里的资历似乎浅了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