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7号,94岁高龄的刘伯承大元帅,在北京安详离世。
刘帅这辈子,经历了好多让人惊叹的事儿。
出身贫穷,他特别能吃苦,一步步从当兵的开始,后来做到了元帅的位置,最终成了老百姓心里公认的“军中传奇”。
然而,在刘帅心底,有个秘密的遗憾一直藏着,直到他离世那天,这个遗憾也没能释怀。
关键是要找出究竟是谁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女儿刘华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啊?
【中央托儿所的成立】
1935年10月19号那天,革命队伍一路奋斗,中国工农红军的陕甘支队终于成功走到了陕北的吴起镇。
11月7号那天,中央的队伍抵达了瓦窑堡,这意味着红军的主力部队大多都已经挪到了陕北这块地方。
过了大概半年时间,到了1936年6月21号,中央的队伍就搬到了保安县城。然后,到了1937年1月10日,他们又转移到了延安。紧接着,1月13号,毛主席和其他中央的大领导们也来到了延安。
从那以后,延安就变成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大脑和坚强后盾。
后来那段时间,大家称之为延安岁月,就是说中央的那些部门在陕北待了13年。这13年是从1935年10月19日开始的,那天中央的部门跟着中央红军长征,最后到了陕北的吴起镇。
没多久,抗日战争就轰轰烈烈地打响了。中央机关挪到了延安,为了大伙儿的安全着想,我军那些大领导的家属们,也开始陆陆续续往延安搬。
1940年春天,延安那边搞了个中央托儿所,没过多久,第一批小朋友就住进去了。
这七个小家伙分别是:罗小金,其实他叫李铁映;毛娇娇,大家都知道她是李敏;还有贾丽丽、谢定定、王苏云、傅维芳,以及小胖,一共七个孩子。他们算是中央托儿所最早的一批小朋友,总共就他们七个。
那时候,他们年纪都还小,所以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只能一个人负责带一两个孩子。
那时候战争挺紧张,到处都缺人手,后方资源挺紧缺的。托儿所里管事的、还有负责买菜做饭的,加起来也就七八个人,活儿特别多,忙得不行。
这些小不点,连站都站不稳的小家伙,带起来可真的不容易,稍微不留神,就可能出岔子。
不过,那时候的革命先辈们,心里都有把使命扛在肩上的觉悟,始终把任务看得比啥都重。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他们愣是没让孩子们遭过一点罪。
即使食物紧缺,不够吃的时候,他们也坚决要先让孩子们吃饱,自己哪怕饿着肚子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托儿所的工作人员们咬紧牙关,硬是把前几年那些难熬的日子给撑过来了。
【物资匮乏的危机】
1942年那年的秋天,战事慢慢没那么紧张了。有了中央的帮忙,托儿所就从延安别的地方找来了十多个年轻女干部。这些女干部责任心强,思想好,也不怕吃苦,她们加入了保育员的队伍,给这里增添了新力量。
没过多久,陆续分配了一些窑洞和平房给托儿所,这样一来,中央托儿所很快就扩大了规模,孩子数量也从原来的7个迅速增加到了十几个。
许多在前线跟日军打仗的抗日将领,为了让孩子安全,都把他们送到了延安。
那时候,刘伯承的女儿刘华北也被送到了这儿。
刘华北在1939年来到这个世界,她是刘伯承和他的夫人汪荣华所生的宝贝女儿。
刘华北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打得最苦最累那会儿。那时候,东北三省早被小日本给占了,就连华北的好多地方也是危在旦夕,形势特别严峻。
因此,刘伯承决定给女儿起名叫“华北”,以此显示他与敌人抗争到底、守护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坚定信念。
刘华北三岁那年,被送进了中央托儿所。那时候的他,刚学会迈步说话,正是黏着爸妈不放手的时候。
不过,刘伯承夫妇俩因为工作实在太多,还老是在前线忙着指挥打仗,所以没法陪在女儿身旁。
那时候,不少我军的高级领导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
跟刘华北一块被送到托儿所的,还有刘伯承的大儿子刘太行、左权的小闺女左太北、邓小平的闺女邓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黄镇家的黄文、黄浩,后来还有杨勇司令的儿子杨小平、白坚同志的儿子白克明等等,好多人的孩子都在那儿。
突然要照看这么多小朋友,幼儿园的老师们立马觉得责任大了不少。
再者,家里小孩一多,每天得用的东西也跟着涨了好几番。
就在那个时候,日本鬼子又对陕北地区搞起了军事包围,让咱们通过正常路子买物资变得特别难。
这样一来,托儿所平时的花费就受到了很大影响,只能想办法去找外面的援助了。
【海外华人的帮助】
那时候,中央直接给远在香港的宋庆龄女士发了一封信,跟她说了那边的情况。中央希望作为全国妇女儿童的守护者,她能伸出援手,帮帮中央托儿所的孩子们,让他们别再为吃不上、喝不上发愁了。
宋庆龄得知这事后,马上就行动起来,她赶紧联系了在美国的那个华人组织,想着能从他们那儿捞点支援。
那时候,海外的中华儿女特别关心祖国正在打的抗日战争,好多人都想着能为国家做点啥,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和门路。
这时候,宋庆龄亲自开口请求,他们心里头那个高兴啊,当然是巴不得能帮上忙。
然后,大伙儿都慷慨解囊,买了好多东西,有牛奶、面包这些吃的,还有文具、书包、书籍这些孩子们用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样不落,都备齐了。
之后就把东西全都装好,直接邮寄回了国内。
之后,经过一些特别的方法,这批援助的东西顺利被送到了延安,最后交到了托儿所那些工作人员的手上。
这次难关因为有了宋庆龄和海外朋友的大力帮忙,总算是顺利过关了。为了好好谢谢他们,中央托儿所打算换个新名字来纪念这事儿。
那时候,洛杉矶那边的华人协会最给力,帮了大忙。大家一合计,干脆就把中央托儿所的名字给换了,直接叫它“洛杉矶托儿所”。
就是从那会儿起,小朋友们在托儿所的日子才一点点变好了。
【黑夜中神秘的人影】
在幼儿园的那几年,刘华北过得确实挺美满的。那时候,他的小日子可以说是无忧无虑,特别滋润。
刘华北模样特别招人喜欢,圆嘟嘟的小脸蛋,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只要他一咧嘴笑,简直就像个活脱脱的洋娃娃。
其他小朋友或许在离开爸妈后,得好一阵子才能慢慢适应,但刘华北就不一样了,他有哥哥刘太行在身边陪着,因此就少了很多这样的困扰。
华北三岁那年进了托儿所,按常理说,三岁大的小家伙,礼仪规矩啥的还都不咋明白,动不动就爱哭鼻子,磨人的时候真是让人直皱眉头,挺让人伤脑筋的。
不过刘华北这孩子,跟一般小孩真不一样,她天生就特别懂事。在幼儿园里,老师怎么说,她就怎么做,特别听话。到了休息时间,别的小孩还在那儿蹦蹦跳跳,闹个不停,可华北呢,就自己乖乖地躺着,不跟着他们瞎折腾。
在托儿所,那些照顾孩子的保育员们,一说到刘华北,都是夸个不停,都说她是她们带过的小孩里面,最听话、最明白事理的一个。
可她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平时最听话的小女孩,竟然碰到了最狠心的遭遇。
1945年8月份的那个18号,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
陕北的夏夜,晚风总是阵阵吹来,带来丝丝凉意。这风让孩子们能很快就进入梦乡,因此,托儿所的保育员阿姨们这时也能享受到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
这天夜里,托儿所的负责人丑子冈,跟两个保育员把每个小孩都安稳睡在窑洞里查看了一遍后,就开始准备安排晚上的守夜人了。
就在这时,有个小家伙急着要去洗手间。
所以,丑子冈只能带着这孩子去窑洞外头的空地上厕所,完事儿后再把他送回窑洞里休息。
留下来的两个保育员还在窑洞外头守着。
没过多久,有个保育员就起身去厨房烧开水了,这样晚上要是有孩子想喝水,就不用担心没热水了。
就在这时,另一位保育员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她急匆匆地跑进卧室,拿了止疼药就赶紧吞下,接着又回到窑洞外面继续站岗。
不过,就在这短短十来分钟空档,有个黑影瞅准机会,悄悄钻进了其中一个窑洞。
趁着保育员还没回来,我赶紧溜了出来,一眨眼功夫就躲进了漆黑的夜里,没了踪影。
第二天早上,丑子冈早早就去叫孩子们起床吃早饭,可奇怪的是,平时特别乖,总是最先起来的刘华北,这回却赖在床上不起来。
接着,丑子冈满心疑惑地走上前,一把掀开了刘华北的被子。这一掀,她惊得发现刘华北浑身上下都是伤,正躺在一片鲜红的血里……
【难以追查的凶手】
这事儿一出,上面马上就很重视,立马就派了个调查小组过来查清楚。他们的任务就是得把这个狠心的凶手给抓住,绝对不能放过。
但这个凶手相当机灵,做了那桩恶事后就没再让人抓到半点把柄,一时间,追捕工作碰到了大麻烦。
刘伯承夫妇得知女儿遭遇不幸后,心里头那叫一个伤心,简直要崩溃了。
那位曾经在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就连动手术都硬撑着不用麻药的铁血军人,此刻却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刘伯承心里明白,敌人这是在对他带着队伍发动的攻击进行反扑。
那时候,日本刚认输不久,蒋介石就着手实施对付咱们军队的策略了。
国民党军队被我方派去,一遍又一遍地朝我军的防守区域发起冲锋。
那时候,刘伯承刚好被提拔做了晋翼鲁豫军区的头儿,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抵挡国民党反动势力的一个重要力量。
在刘伯承司令的带领下,咱们队伍对着国民党军发起了好几波反击,硬是把那些反动派的嚣张劲头给压了下去。
这让国民党反动派心生恶念,琢磨出这等卑鄙的手段来对付我们。
后来,跟刘华北住一块的几个小朋友说漏嘴了,说在华北出事前,他对着那个黑乎乎的人影说了句:“叔叔,我好像见过你。”
由此看来,这个躲在暗处的家伙,肯定是我们队伍里混进来的敌方人员。
不过那时候情况太乱了,根本没法进行大面积的调查。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也没能把凶手给揪出来。
这成了刘伯承元帅心里头最过不去的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