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江青被隔离审查。其实在“隔离”与“审查”之间还隔了近8个月,江青居住在一座别墅里。除了看管他的公安人员外,身边只有护士马晓先陪伴。在8个月时间里,江青发生了哪些转变?护士马晓先通过她的视角,向人们揭开鲜为人知的一面……
01正在洗衣服的马晓先,被警卫局的人通知到江青那里去1976年10月6日,大约下午4点多钟,护士马晓先正在家里洗衣服。就见警卫局的领导来找她,让她到江青那里去一趟。当时马晓先已经下班,穿着拖鞋,领导说让她把拖鞋换一下,顺便拿点衣服。马晓先模模糊糊觉得“出事了”,否则的话局领导不会亲自过来叫她。
青年时期的马晓先(左)
多年后马晓先说:
当时宣布她隔离审查。这整个都是我陪着她过去,整个过程我都在。然后一直是,最后,我们坐着防弹车过去……反正整个过程嘛,就是局长叫了我去,把整个事情办成了,办完事情,又把江青的东西都收拾好以后,我们就坐着这车,然后我跟她到一个我也不知道的地方……
马晓先所说的“局长”,就是时任警卫局的局长张耀祠。当时他奉华国锋的命令对江青宣布隔离审查。除了马晓先在场外,江青的秘书和其他警卫人员都不在,马晓先除了认识局长外,其他警卫人员一个也不认识。
在马晓先看来,江青对这个情况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张耀祠过来时,她的动作一点也没有惊慌,虽然感到意外,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张耀祠宣读文件,江青坐在办公椅上听着。
张耀祠宣读完后,江青忽然说道:
“能不能再念一遍?”
大约是向张耀祠确认一下。
张耀祠再念了一遍。
江青确认完后,就在办公桌上给华国锋写了一封短信。多年后马晓先说,写的什么我不知道,她当时确实是在写东西,写完之后,还在信的两端粘贴了密封签,并用订书机订上。总而言之,江青认为她该做的事做完,随后把信交给张耀祠。趁江青去卫生间的时间,马晓先把出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前后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后来坊间有一种传闻,说什么宣布对江青隔离审查时,江青又是骂又是反抗的,像个泼妇一样。其实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江青表现地很冷静。张耀祠宣布完后就走了。后来江青和马晓先坐上车,身边前后都是警卫局的监押人员,她和马晓先都不认识。车子一直开到一个地方。
当时马晓先也不知道去哪里。但到了地方以后,一看还比较熟悉,江青也熟悉那个地方。原来她们都住过这个地方。
多年后马晓先说:
跟她一块去过那个地方,然后她就觉得身边有一个护士,心里就踏实,她就觉得这地方来过,她看那环境,然后她定了定神……就等于她的一个别墅,里外间。反正就在那里生活了近8个月。
02马晓先:这段日子对她来讲,是个很大的转变无论对于江青还是马晓先来说,被隔离后都面临一个接受的过程。
多年后马晓先说:
我记得这段日子对她来讲是个很大的转变。很不适应,但是后来还是很快的,相对的,我绝得还是比较快适应了。
毫无疑问,被隔离之前的江青权威很大。她身边有很多工作人员:厨师、司机、秘书、警卫员、护士等人。每天的工作都由工作人员安排好,江青在大多数时候只需要动动嘴即可,因此她指挥这个,指挥那个,颐指气使。一旦有人的工作没有达到她满意的程度,她动辄就批评、开除,甚至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但是被隔离后,工作人员没有了,江青需要自己安排生活。
除了工作人员没有外。另外在生活习惯上也改变了,以前的时候江青喜欢晚上工作,因此每天总是上午九、十点钟才起床,随后是吃早餐,看半个小时的文件,随后出去散步。但是,隔离后就没有需要她做的工作了,电话也没有了。另外,晚上休息之前吃的安眠药也没有了。
江青有失眠的毛病,也有其他一些病症。因此一天之中或者晚上休息之前都要吃药。但是,江青的规矩和毛病很多,吃药也有严格的规定时间。多年后马晓先说:“比如说你给她送药吃,要求时间是1点钟吃这个药,她一看表,我们的表都要跟她对,不能说跟电视台的对。”
换言之,每天给她送药必须严格按照她规定的时间。有时候护士提前去了,到她那一看,还差一分钟,她就“啪”地吐出来不吃了。然后护士只能走开。但这一走一回,吃药的时间又过了,过了也不行。这往往是江青情绪不好很难伺候的时候。后来护士们有了经验,就按时按点地去送,她也就认可了,有时候也不看表,拿来就吃。要是她心情不好护士们就自认倒霉。
另外比如她还“怕风、怕光、怕声音”,每天出门工作人员都要看风向。江青的住处楼顶上挂了一面旗子,但即便如此,有时候风向未必看得准,风总不是朝一个方向刮的,江青要是感到风向不对就批评人。后来马晓先等人想了办法,不看旗子,在外面点了香,看烟飘散的方向来定风向。再比如拉窗帘,江青要求严丝合缝,不能透光,因此窗帘即便有一条缝都不行。
总之,江青的毛病很多。
但是隔离后,任何送给她吃的药片都没有了。也没有人给她看风向,没有人给她拉窗帘了。
江青的生活依旧,她的身体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
这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江青虽然有点小毛病,但并没有达到必须吃药的地步。她所谓的“怕风、怕光”,也应该是她的一个生活习惯或者“心理暗示”,并没有严重到如此防范的地步。
江青在适应,在改变。
马晓先说,比如说擦桌子,过去都由工作人员安排好,但江青也开始擦桌子了,因为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替她做。另外比如洗衣服,往常都是由工作人员替她洗,隔离后她需要自己洗衣服了。
但是马晓先发现:
江青竟然不会使用洗衣粉!
青年时期的马晓先(中)与同事
对于马晓先来说,江青以前对生活常识不了解,还情有可原,毕竟那时候她的位置摆在那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需要她去做。但是隔离后不同了,江青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马晓先虽然陪伴她隔离,但不能代替江青去做。她也没有这个义务。她只能教给江青生活常识,比如怎样洗衣服,怎样叠被子。
可以说,当时相关部门安排马晓先在别墅里陪伴江青,考虑是很周全的。一方面马晓先是护士,有医疗经验,另一方面,作为女人,马晓先方便教给江青生活经验。
那时候在别墅外看守江青的都是一些男警卫。
有一次马晓先对江青说:“在别墅外看守的那些人都是些男孩子,他们不懂。”
言外之意是,男警卫们只负责看守,人家不会管理你生活方面的事情,你自己的生活必须自己处理。对于这些,江青未免向马晓先提出疑问,但马晓先也没法应对她。多年后她说:
很难弄,很难弄……
那时候马晓先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尴尬”。过去她是江青的工作人员,对江青可以说是服服帖帖,但是隔离后,她与江青之间已经不是隶属关系,只能说是一个“陪伴”。江青不能命令马晓先,马晓先也没有义务替江青做事。这个身份的转化不能不让二人感到尴尬。
马晓先明显感受到江青的变化了。
她开始变得沉默,除了日常生活要学着处理外,更多的时间江青是在写东西。多年后马晓先说:
她可以随便地怎么写,其实这段日子,革职审查,自己反省,有什么让她想,让她写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精神上是放松了。但是因为有好多环境变了,从她来讲,肯定觉得我也变了。
比如马晓先在与江青说话的口气上,可能不像以前那么温顺、柔和了。换言之,江青变了,她也觉得马晓先与以前不一样了。但起码的一点是,江青身边有一个熟悉人,心里是踏实的。
多年后有人问马晓先:江青在隔离时哭过吗?
马晓先说:
她没有哭。很沉默,就是自己写点东西,也看看书,然后自己慢慢做点日常的东西,叠叠被子,应该说她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
当时她们监护居住的别墅条件还是不错的。江青的房间里有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扶手沙发椅,卫生间里有坐式马桶、浴缸、立式脸盆,地板上还铺着地毯。吃的东西方面,江青喜欢吃洋葱头,也喜欢吃苹果。有时候她也向警卫提出吃点粗粮,或者吃点含纤维的蔬菜。
马晓先陪伴江青近8个月时间,后来相关部门对江青进行审查、宣判,再后来江青被关押在秦城监狱。
马晓先回顾这个过程时说:“如果没有女同志陪伴她,可能就不方便。”马晓先回来后,江青的女儿李讷来看望她,李讷比马晓先大4岁,两人是朋友。其实马晓先给江青当护士,与李讷也有关系。
03作为江青护士的马晓先1974年3月,马晓先到江青那里当护士。
一开始她不愿意去,因为知道江青难伺候,那时候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厨师、司机、秘书、警卫员,没有愿意在江青那里工作的。马晓先也不例外,当时她爱人得了急性黄疸肝炎,马晓先便以这个理由拒绝了汪东兴。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理由,汪东兴说别的问题可以不管,这个情况必须考虑清楚。马晓先以为这件事过去了,可谁想十几天后,汪东兴再次找到马晓先。
马晓先表示:去朱老总甚至其他老帅那里去都可以,就是不愿意到江青那里去。汪东兴朝她拍了桌子,质问马晓先道:组织上分配你的工作难道你不服从?马晓先愣住了,说道:“如果非得这样的话,那我只是组织上服从,思想上想不通。”汪东兴说:“你只要组织上服从就行了。”
就这样,马晓先成了江青的护士。
其实,马晓先去江青那里之前,还负责过江青女儿李讷的工作。李讷的工作也不好做,当时她挑了好多护士都不行,最后还是选了马晓先。当李讷知道马晓先要到江青那里工作时,说道:“你可以,你在我妈那里可以。”因为有这个经验,马晓先去江青那里当护士,心中还是有数的。
青年时期的马晓先
在她看来,江青的脾气再大她也不怕,她来当护士是组织上派来的,如果江青对她脾气不好,她就不吭声。与别的护士相比她并不战战兢兢。马晓先记得,当时有一个卫生员在江青那里工作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最后还是被江青赶走了。
但马晓先该做好的工作还是做好,尽量不让江青挑出毛病来。如果她已经做好了本职工作,江青还是不满意,那她该走就走,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马晓先后来又担任彭真的护士,彭真给马晓先题词,对她的工作表示认可
正是秉持这种坦荡的工作态度,江青没有格外难为马晓先,与对待别人不同。
总结在江青被隔离的近8个月时间里,护士马晓先陪伴她,亲眼目睹了江青的变化。在她看来,江青确实有野心,但她的能力与知识水平与她的野心不匹配,最终走到历史与人民的对立面,结局可悲。
江青曾经对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张玉凤说:“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无独有偶,在马晓先给江青当护士后,她也说过这样的话:“小马,你到我这里来工作,要有个思想准备……”
马晓先当时并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后来江青被隔离审查才明白,原来江青对自己的结局早有预料。
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历史有大叙事,也有小叙事。从江青身边工作人员的角度,可以探查历史之细节,补正史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