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了,马航370失联事件依然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无数人的心间。那架于2014年3月8日凌晨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中国北京的MH370航班客机,载着239条鲜活生命,在起飞后不久离奇失联,从此音信全无,成为航空史上最神秘、最揪心的空难谜团之一。

据马来西亚媒体4月3日报道,马交通部长陆兆福表示,水下探测公司“海洋无限”在印度洋南部搜寻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工作因天气原因再度暂停。陆兆福在2日出席活动答记者问时说,马来西亚政府已经与“海洋无限”签署协议,恢复对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的搜寻工作。但由于现场天气状况等原因,搜寻工作暂时停止并将于年底重启。

这一消息让关注马航370的人们再度揪心。本以为此次搜寻能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没想到又因为天气原因被迫中断。自马航370失联以来,类似这样的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时刻已经上演了太多次。

2014年3月8日,那是一个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日子。马航370在飞行途中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客机上的239人命运未卜。这一事件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际大搜救。中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迅速行动起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茫茫大海上展开地毯式搜索。

起初,搜索范围集中在马来西亚与越南之间的南海海域,但一无所获。随着调查的深入,根据卫星数据和相关分析,搜索区域逐渐转移到南印度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国动用了飞机、船只、水下探测器等各种先进设备,对广袤的南印度洋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的搜索。然而,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除了在留尼汪岛、毛里求斯和坦桑尼亚发现几块疑似机翼碎片外,始终没有找到有关飞机下落的确凿证据。

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该航班客机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人员遇难。但搜寻工作并没有因此完全停止,人们对真相的渴望依然强烈。

2018年1月,马来西亚政府与“海洋无限”达成协议,重启搜寻工作。“海洋无限”对11.2万平方千米的海床进行了搜索和图像搜集,然而最终还是未有结果,于5月底停止了搜寻工作。

今年3月,马来西亚内阁正式批准与“海洋无限”签署服务协议,授权其在印度洋南部开展搜寻马航370航班客机残骸的工作。据马来西亚当地媒体报道,“海洋无限”曾于3月25日至28日展开搜寻工作,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因为天气原因再度中断。

“海洋无限”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科技公司,旨在通过创新寻找新型海上作业方式,主营业务为使用机器人进行水下探测、海上作业。该公司拥有一支由500多名技术和数据专家组成的团队,成员主要位于美国和英国 。

“海洋无限”在水下探测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业绩。2018年,它在南大西洋成功找到失踪的阿根廷潜艇“ARA San Juan”号,其残骸被定位在水下907米深处;2019年,找到1968年失踪的法国潜艇“Minerve”,该潜艇位于水下2370米;2022年,该公司的最新型水下机器人在南极洲韦德尔海发现了1914年被困于冰下的“坚忍号” 。

此次,“海洋无限”肩负着搜寻马航370残骸的重任,采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案。根据协议条款,只有搜寻到实质性残骸,“海洋无限”才能获得7000万美元报酬,而且这些残骸“不能只是一些碎片” 。这也给此次搜寻增加了更多的压力和期待。

马航370失联事件,最痛苦的莫过于机上乘客的家属。11年来,他们从未放弃对亲人的寻找,始终在等待一个真相。他们四处奔走、呼吁,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加大搜寻力度,还他们一个交代。

中国家属协会代表张美萍的哽咽,法籍工程师妻子丹妮尔的坚持,英国工程师家属自制的3D海床模型……这些具象的伤痛,让国际社会无法将马航370标记为“冷案”。32国遇难者家属联名致信联合国,成为促成此次搜索的关键推力。

马航370失联事件也引发了全球对航空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事件暴露了航空监控系统的致命缺陷,促使国际民航组织出台新的规定,要求全球客机强制安装实时传输数据的“天穹系统”,彻底终结“飞机凭空消失”的可能性。

如今,马航370搜救中断,人们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年底的重启。我们衷心希望,当搜寻工作再次开启时,能够在这片茫茫深海中找到真相的曙光,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迟来的交代,让逝者得以安息。这不仅是对239个生命的尊重,也是人类对真相和正义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