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素戈儿
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夙愿。
徐子健倾尽心力将女儿徐静蕾塑造成才女。
没想到,在徐静蕾长大后,却完全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样子生活,反而还一直离经叛道。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被规划好的才女养成路·】——
1974年,徐静蕾在北京出生。
她的父亲徐子健,出身平凡的工人家庭,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路打拼成为了霓虹灯厂老板。
徐子健打心底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满心对成功的向往,都化作了对女儿徐静蕾的军事化教育。
从徐静蕾两岁起,她的生活就被父亲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天刚蒙蒙亮,别的小朋友还在睡梦中,小徐静蕾就得爬起来背诵古诗。
清晨的房间里,只有她稚嫩的背诵声在回荡。接着就是定时练书法,一笔一划都得写得规规矩矩,稍有不对,父亲就会严肃纠正。
饮食被严格控制,什么能吃、吃多少,都有定数。
社交也被限制得死死的,很少有机会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甚至穿什么衣服,都得经过父亲点头同意。
徐子健有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徐静蕾的学习计划。
按照计划,徐静蕾六岁就得完成小学三年级的课程。
别的孩子在课间嬉笑打闹时,她却要穿梭在少年宫的书法课和绘画班之间。这双重压力,让小小的她几乎没有自由的时间。
童年的周末,别的小朋友在公园嬉戏,徐静蕾却只能在书桌前埋头苦练。
不过,这种高压教育短期内效果显著。徐静蕾的书法作品被制成“方正静蕾简体”,成了中国首个个人书法字库。
在学业上,她凭借优异成绩被保送重点中学,最终还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私生活混乱·】——
在大众眼中,徐静蕾一直顶着光鲜亮丽的“才女”标签,可鲜有人知,这背后藏着她对父权的无声反抗。
她曾回忆起那段灰暗时光,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狭小笼子里的鸟,连呼吸都得按照父亲规定的节奏来,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终于,进入大学后,长久以来积累的压抑如决堤的洪水般彻底爆发。
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乖乖女”瞬间消失不见,她穿上了满是铆钉的皮衣,带着一股叛逆劲儿。
逃课去泡酒吧,沉浸在嘈杂的音乐和热闹的氛围中,还一头扎进了摇滚的世界,仿佛要在这疯狂的节奏里找回真正的自己。
而她与已婚的“京圈大佬”王朔的高调恋爱,更是成为了她人生的关键转折点。
那时年仅19岁的徐静蕾,年轻气盛,毫无顾忌地公然挑衅王朔的原配沈旭佳。
她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直白地表达着自己对王朔的占有欲,一句“你把他让给我”,瞬间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局面,也让这段三角关系被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下。
最终,这段复杂的情感纠葛以王朔和沈旭佳离婚收场。
此后,徐静蕾的情感轨迹就像脱缰的野马,愈发“离经叛道”。
她与音乐人三宝陷入热恋,在那段炽热的感情里,她全身心投入,可没想到这段感情却走向了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她甚至为此经历了堕胎的痛苦。
但这并没有让她停下追逐爱情的脚步,很快,她又介入了张亚东与高圆圆的感情。
之后,她又与黄觉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同居生活。
在这五年里,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有甜蜜也有争吵,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分手的命运。
直到遇见黄立行,两人开始了一段长达13年的恋情,但是却一直不结婚。
——【·传统期待与自我实现的博弈·】——
徐静蕾说,其实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
徐静蕾小时候的生活并不幸福,家里环境不好,爸爸经常动手打人,妈妈只能忍气吞声。
妈妈曾经对年幼的徐静蕾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这句话让徐静蕾心里很受伤,也让她对婚姻产生了恐惧。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徐静蕾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她不想重复妈妈的悲剧,希望能找到一种让自己更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
她觉得安全感不是靠婚姻得来的,而是要自己掌控。因此,她在公开场合表示,不相信婚姻能带来幸福,只想自己掌控人生。
徐静蕾的爸爸徐子健,看到女儿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他看来,女儿应该有个幸福的家庭,过上传统意义上的好日子。但徐静蕾却拒绝了婚姻,甚至公开表示不愿意做“贤妻良母”。
这在传统观念中,无疑是种颠覆。
然而,徐静蕾的选择并非单纯为了反叛,她更是在追求自我价值。
她不想被定义为“贤妻良母”,而是在更宽广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她转型做导演,凭借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国际大奖,成为票房过亿的女导演,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
徐静蕾还在其他领域不断尝试,开发字库、创办杂志,甚至涉足科技行业,拓展自己的边界。
她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女性只能在家庭中找到价值的传统观念,展示了女性价值的多样性。
徐静蕾与父亲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价值观的冲突。
徐子健希望女儿遵循传统,而徐静蕾追求自由和独立。
她曾在微博上写道:“人生只有一次,我只想按自己的方式活。”
这句话表达了她对自由的坚持,对传统束缚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