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色情教材、歪曲历史,78岁的易中天重返讲台,网友:祸害人

素戈儿 2025-03-27 16:59:53

文、编辑|素戈儿

作为文学教授,十年前,只要易中天讲课,整个教室必定是座无虚席,甚至是一座难求。

然而2025年3月,有网友晒出了一张78岁的易中天在大学讲台上讲课的照片。

但是意外的是,讲台下不但没有什么学生,甚至网友们还纷纷的指责他,称他是在祸害人。

那么从央视《百家讲坛》的顶流学者,再到现在的“三流教授”,易中天究竟经历了什么?

本文图片、描述源于网络,旨在弘扬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若涉版权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即刻删除。内容信息可靠,部分情节为提升可读性或有虚构,仅供参考,望理智阅读

——【·“学术超男”的崛起之路·】——

2005年,易中天首次登上央视的《百家讲坛》,在节目里,他彻底打破了传统历史教授正襟危坐、刻板严肃的讲法。

讲《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时,他不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词汇,而是操着一口现代语言,把历史人物和事件讲得绘声绘色。

他大大咧咧地称曹操为“可爱的奸雄”,瞬间就把那个复杂多面的曹操形象鲜活地摆在了观众眼前,让人忍不住琢磨曹操到底有多“可爱”。

提到诸葛亮,他一句“帅哥”,直接拉近了这位智慧化身与大家的距离,仿佛诸葛亮不再只是书本里遥不可及的人物。

这般的独特讲述方式,一下子就把历史从高冷的象牙塔里拽了出来,让人们觉得更加的生动形象。

节目播出后,效果简直炸裂。收视率就像坐了火箭一样,一路蹭蹭往上涨。

很快,易中天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了万人追捧的“学术超男”。

而且那时候,他还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教授。

爆火之后,只要是他的历史课堂,学生们就跟抢宝贝似的,早早跑去占座,每次都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座无虚席。

——【·毒教材风波·】——

2022年,“毒教材”事件席卷全国。多家出版社的儿童读物被批得体无完肤,原因是插图和内容各种不当,人们认为是“荼毒青少年”。

这时候,易中天主编的《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丛书也被无情地卷入这场风波。

这套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块。

他把历史人物低俗化,刘邦在书里被描绘得简直像个街头混混,说他“除了泡妞泡吧不会别的”,旁边还配着一幅搂抱宫女的插图,这形象和我们印象里的刘邦相差十万八千里。

孟子也没逃过,被画成在接受“泡脚服务”的模样,旁边文字更是让人感觉不适:“老哥,喝完这杯要不也泡个脚?那两个妞不错。”

齐宣王也被塑造成整天沉迷酒色的样子,嘴里还念叨着:“昨晚那妞的小曲是怎么唱的来着?”

再说插画风格,他画的人物造型那叫一个夸张。

部分女性角色衣着暴露得不像话,而且还莫名其妙出现纹身、耳钉等现代元素,这哪像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插画。

家长们都炸锅了,纷纷质疑:“这到底是给孩子的历史书,还是低俗段子合集?”

虽说易中天不是插画作者,但他作为丛书主编,这责任可甩不掉。

舆论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出版社一看这架势,紧急下架了该书。

可这时候,易中天本人却选择了沉默,从那之后,他就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重返讲台·】——

没想到,2023年,厦门大学那一则返聘易中天担任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的消息,简直像一颗重磅炸弹,把舆论场炸了个底朝天。

支持者们义愤填膺,觉得易中天在学术上的贡献那可是实打实的,怎么能因为一些事儿就被全盘否定。

可反对者也不甘示弱,直接抛出灵魂质问:“一个深陷‘毒教材’风波被批得狗血淋头的学者,哪来的资格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这两边吵得是不可开交,热闹非凡。

一直到2025年3月,78岁高龄的易中天真就重返课堂了。照片里的他,瘦得那叫一个皮包骨头,可精气神儿却十足,整个人容光焕发的。

他书房挂着的那副对联“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看着就特带劲,仿佛就是他对那些争议的霸气回应,意思就是宁愿大大方方地接受批评,也绝不虚伪地去迎合谁。

但网友们的评论还是分成了两拨。支持者觉得,易中天解读历史的那一套,简直太牛了,把传统文化变得超级接地气。

就说他那《品三国》,多少人以前对历史没啥兴趣,一听他讲,直接就爱上历史了,这效果,传统教科书可远远比不上。

可反对者呢,立场坚定得很,认为儿童读物那必须得严谨,得尊重历史,要是为了博眼球就把历史低俗化,那简直就是对文化的大不敬,绝对不能忍。

但是易中天自己也挺有趣,曾经自嘲是“三流教授、二流丈夫、一流爸爸”,这自我调侃背后,说不定也藏着他对那些争议的态度。

他可能压根儿就不在乎学术界那些批评的声音,一心就想着怎么能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大家的生活。

如今78岁的易中天又站回了讲台,可争议还是没消停。支持者把他当成打破学术壁垒的大英雄,反对者却还在那儿批评他“误人子弟”。

其实,真正的答案可能就在这两者中间。他确实有大功劳,把历史从高高的象牙塔里拉了出来,让历史成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但他也有问题,有时候太想让历史接地气,结果一不小心就用力过猛,部分内容就有点低俗的嫌疑了。

历史教育,一直都在努力平衡“趣味性”和“严谨性”,易中天的事儿,就像是这矛盾最典型的例子。

信息来源:中国国情——武汉大学领导对易中天说:你走了,是武大的损失,要不你再调回来吧!易中天:我才不会回去

0 阅读:1

素戈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