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前首富尹明善,47岁创业打造力帆帝国,如今为何要住进养老院

审配说过去 2023-09-19 08:21:00

2023年8月29日,重庆前首富、力帆集团创始人,85岁的尹明善住进了在重庆某养老院。

有的人认为像尹明善这样的名人,应该有较为优越的晚年生活,不妨配备生活秘书和保姆等等,不必去住养老院。因为大多数老人认为:“养老院养老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有的还担心养老院不利于养老。

但尹明善却说:“自己适合养老院的生活,而且不用再操心做饭等日常琐事。入园之后,会继续保持自己有规律的生活,有节制的饮食;每天坚持阅读、写作、弹琴、唱歌、散步。他还有个小心愿,就是想在入住养老院后继续学习弹钢琴。

作为一代富豪尹明善有怎样的经历?他为什么要坚持去养老院度过晚年呢?

一、涪陵区的小货郎,困境中坚持读书

尹明善1938年出生于重庆市涪陵区, 小时候,他家境极为贫寒,一间茅草房里,一床破被、几个碗盆,除此就是家徒四壁。

土改时期,由于尹明善出生于地主家庭,他和 50 多岁的母亲一起被发配到郊区的山上居住。

生活虽然艰苦,但母亲却告诉他不读书则无为。 12岁的尹明善懂得了这个道理,为此他发奋读书,嗜书成癖。

但是,随着日子的艰难,四顾无援的尹明善不得不弃学从商。他背着针头线脑,往于重庆至涪陵的乡村之间。不管刮风下雨,他都起早贪黑去做生意。

尹明善通过卖针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一年下来,小生意从5毛钱做到几十块钱, 而且盈利到十几元,这对尹明善来讲已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他把钱都交给了母亲,还得继续学业。于是,尹明善独自到重庆求学,考上了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助学金。成了学校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

学习成绩扶摇直上的尹明善,高一第一学期就学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题;高一下半学期自修完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高中二年级,解答出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难题,成为学校的第一才子和传奇人物。

正当尹明善得意之时,厄运来临。1958年春天,读高三的尹明善,被同学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学校开除;1961年上升为“反革命”,又被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

在工厂劳动期间,喜欢读书的尹明善千方百计搜索各种书籍,古今中外,文史政经等都广泛涉猎,他每晚苦读,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经商天才的第一桶金、从编辑到书商

1979年,历史发生转折,历经20多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尹明善被落实了政策。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尹明善凭借深厚的知识积累,当了重庆电视大学的英语教师。

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他前往应聘,又成为一名编辑。两年之后,重庆外办下属一个涉外公司出现亏损,数十万元的窟窿想找个能人去填上。

重庆市外办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看尹明善平时交谈头头是道,认定他是经商之才,把他调去出任法人代表。尹明善没有辜负他,一年多之后,亏损填平,账上赢利数十万。就在公司正准备大发展时,尹明善却递了辞职报告。

1985年底,47岁的尹明善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他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成为最早的民营二渠道书商。

半年之后,尹明善编辑发行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大关,尹明善一炮而红,而且红遍了大江南北。

到 1989 年,尹明善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这时,他却开始反思:认为这个行业尽管在全国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但也已是一眼见底,它注定将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他决定关门,退出书刊发行行业。

当时很多人对尹明善的举动表示不解,但事实上,他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放弃所有,进行二次创业放弃是如此的容易,也如此之快,以至于整整一仓库的存书没有卖掉,便干脆用了几大卡车,将其拉到废品收购站,书当废纸卖。

尹明善从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拿得起放得下,做事超出别人的想像,该退就退,决不拖泥带水,决不磨磨蹭蹭。

在退出书刊发行业后,尹明善花了两年半时间,怀揣自己的商业梦想,南下北上,东西考察,去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能令自己成长发展的商机。终于,尹明善发现了家乡重庆山城独有的一个重大商机:摩托车!

三、1992年,已经55 岁的尹明善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上世纪90 年代的山城重庆以摩托车闻名,行业老大“嘉陵”和老二“建设”都齐集于此。因而,也带动了一大批生产销售摩托车及配件的民营企业,人称“摩托帮”。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当时,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大老虎拦路,更有数不清的同行在虎视眈眈,没有相当的实力,要一头扎进这个行业,风险也是不小的。

尹明善义无反顾地注册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启动资金 20 万元。带着跟随他的9个人。在租来的不足40平米的生产场地上开始工作了。

尹明善没有重复其他小企业为大厂做边角料的老路,一开始就直指摩托车的“心脏”发动机的生产。

因为他看到,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发动机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 50 毫升和 70 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外地去购买高价的国产发动机。

尹明善的判断是:做摩托车尽管市场空间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无限大。第一步发展战略确认后,尹明善便将实施战略的战术突破口,选在了当时是摩托车界巨人的“中国重庆建设集团”的发动机环节上。

尹明善发现:可以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主要配件买过来,由自己装配成发动机再整机卖出去,成本仅1400 元,而卖价可高达 1998 元。这是一条当时重庆市场上无人走过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自然浑然不觉,其他民营摩托小厂商们则想都不敢想自己能装配发动机。

于是,尹明善的小企业,开始了悄悄采购摩托零配件的“游击战”:今天去买1号到10号的零件、明天去买11号到20号的零件,总之,要买齐配件,但同时却不能让对方感到面临竞争。然后,便组装好一台台供不应求的高质量的摩托车发动机从公司里卖出去,丰厚的利润则不断地回报进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尹明善当然知道,这样的日子长不了,一旦形成气候,建设集团肯定“卡脖子”。

尹明善想:哪些配件以后可能被卡呢?当然是建设集团生产的部分。于是,尹明善从开始组装发动机的第一天,就积极联系配件厂,设计自己需要的零配件。大概四个月后,几个关键零件被开发出来。此后,当建设集团一夜醒悟,下令一个零件也不许卖给尹明善的公司时,摇篮里的婴儿却已能自己走路了。

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重庆市摩托车业重新洗牌,到 2001 年,尹明善的重庆力帆集团公司以产销发动机 18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8.5亿、纳税1.136 亿元的骄人业绩,超过嘉陵、建设两大老牌摩托车企业,成为重庆摩托车业的龙头老大。而且,发动机产销量、出口创汇量、专利拥有量、产销综合值四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攀上中国摩托车行业高峰的梦想成真之后,尹明善虽已是年过花甲,但他仍是壮心不已。

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在越南,尹明善的力帆摩托车更是占有绝对优势。

2001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2.02 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先后被外贸部评为中国进出口500 强、全国自营出口企业 23 名。力帆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

2003年,尹明善一举拿下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权,并将其更名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此时,尹明善的事业已达到巅峰,但随之也开始走下坡路。

2006年,力帆推出旗下第一款从头到尾都由力帆独立设计制作的汽车——力帆520。尹明善本以为能通过这款车在公众心中打造出力帆的特色,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各种投诉,各种质量问题接踵而至,一下就把力帆从高层到基层的所有员工都搞蒙了。

这时候尹明善开始不安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外国汽车,在“有节制”地模仿宝马MINI之后再推出了另一款汽车——力帆320,终于撬翻了先前力帆520造成的尴尬局面。

尝到甜头的尹明善从此在模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长期的模仿让力帆丧失了自主设计生产的能力。随着,买外国车的人越来越多,力帆汽车因过分依赖模仿外国车型而逐渐被人们所抛弃,被贴上“抄袭”的标签,真相令尹明善颇为头疼。

由于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力帆开始负债累累,公司也处于风雨飘摇中。此时,71岁的尹明善不得不思考由谁来接管这个公司?

想来想去,尹明善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来接棒。不料儿子对公司、对事业毫无兴趣。沉重的负债,尹明善心情异常复杂。

当时,重庆政府想方设法地救力帆于水火之中。向其放下一些无息贷款,想方设法地为力帆引进资金,然而,政府的搭救也没有没有让力帆起死回生。

2017年后,尹明善开始退居幕后,而力帆集团的债务也越欠越多。最高一年的亏损达到了26.8亿元人民币。

如今的力帆集团已经欠下了200多亿的债务,已经85岁的尹明善感叹岁月无情,人终将老去。经过思考尹明善决定不再操公司的心。

自己年岁大了,是请保姆还是去养老机构。

尹明善曾经反复斟酌,他认为:“保姆要洗衣、做饭、收拾屋子乃至日常就医,不分昼夜,十分辛苦,相对而言这种照护又不够专业。而养老机构有细致和专业的分工,工作人员专业,所以我认为养老机构比保姆的‘大包干’要做得更好一些。”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养老院,尹明善说:“我儿女双全,房子也很大,有钱居家养老,什么都不愁。但80岁后,我慢慢改变了我的养老观念。”

结束语:去养老院。不给儿女添麻烦

就我国目前老年群体来看,大众对养老院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比如:今年,北京市民政局对居住在城六区以及昌平、通州、门头沟、大兴等区的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截至5月17日,已累计完成12.5万份调查问卷。

调研报告显示,近9成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仅有11.8%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在如何选择养老机构的问题上,老年人最关注的依次是:医疗设施是否完善(35%),地理位置(29.6%),价格高低(22.9%)。

而在选择养老机构时,超八成老年人优先选择离家近的养老机构。其中,45.3%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本街道辖区内的养老照料中心或者其他养老机构,35.4%愿意选择本区内的小型养老机构。费用方面,79.8%老年人期望床位费控制在每月5000元以下,可接受1万元以上床位费的老年人仅占2.6%。

那么,有些老人为何会选择养老院呢?

在一份调查中入住养老机构的400位老人近9成都是自愿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家,来到养老院安享晚年,无人照顾是入住养老院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老人自愿到机构养老,被子女送到养老机构的占比仅为2.5%,无依靠、不得不来的占9.2%,其他原因占0.5%。当问到老人们入住养老院的原因时,因为在家没人照顾的占63.5%;减轻子女负担占47.8%;能享受专业机构人员照顾服务占33.8%;和同龄人居住在一块儿,容易沟通交流占27%。

在调查的56家养老院中,入住的7685位老人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人数最多,占41.4%;60岁以下的人数最少,占3.4%。

就像尹明善说的:“不靠儿女养老,少给子女添麻烦首先,我不能‘养儿防老’,子女是养来爱的,生儿育女是我们爱的需要。我认为不能靠我的儿女养老,无论多大年纪,我都要爱我的子女,少给子女添麻烦,甚至不给他们添麻烦。”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