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于洪式二十年对原元朝纳哈出的征降,是他完成大一统的最后一战。
也正是这场战役,加速了北元的灭亡,莫定了明朝对东能的统治,使全国得到了统一,浦灭了北元箱以复碎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北方边防。
可是在活捉纳哈出之后,朱元璋为何又将他放走了?
纳哈出,或称纳克楚,是元朝重臣木华黎、穆呼哩的后裔,曾任太平路万户。
朱元璋起兵第三年,即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破元太平路,捉获纳哈出,并“待之至厚”。
可几个月的时间里,纳哈出一直闷闷不乐。
朱元璋知其心中不忘元,遂以名臣后为由,召之日“为人臣者各为其主,况尔有父母妻子乎!”放其北归,并予以资助。
纳哈出北归后,一直忠于元政权,官至太尉。
元顺帝北逃后,纳哈出聚兵马人畜于金山、辽阳等地,与大明对抗。
此时纳哈出已是残元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引起朱元璋的重视与注意。朱元璋曾数次派使招降,都无结果,“帝遣使招谕之,终不报”。
并且纳哈出数次派兵侵犯辽东。洪武五年(1372),“纳哈出寇辽东,劫掠牛家庄,烧仓粮十万余石,军士陷没者五千余人”。
洪武七年(1374),纳哈出率军犯辽东盖州、金州等地,被明军击败。
在此之前,朱元璋曾对辽东都司指示日“今天寒结,敌必乘时入寇,宜坚壁清野以待之,慎勿与战,使其进无可得,退有后虑。伏兵险阻,扼其归路,可坐而致也。”
辽东都指挥使马云、叶旺等正确执行了朱元璋的指示,坚守勿战,并设伏兵,使纳哈出大败,失掉人马辐重无数,裨将乃刺吾被俘,纳哈出仅以身免。
此后的十几年中,纳哈出虽受到明军的打击,却拒不降服于明。
特别是洪武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后,元朝的军事实力不断受到打击,元政权已远逃漠北,事实上也已构不成对大明的威胁,只剩纳哈出是代表元朝的重要力量了。
朱元璋既要灭元统一中国,就不能容许纳哈出这支元军事实力的存在。
而此时朱元璋也有能力解决东北地区的元军,做好征伐纳哈出的准备了。纳哈出在金山拥众数十万,屡次袭扰辽东,成为辽东边害。
征服纳哈出,东北就完全纳入大明版图,既统一南北,又有效地扼制北元复辟的企图,此举对大明朝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年(1387)正月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赵庸、王弼、胡海、郭英、常茂等诸将以下二十万大军北征纳哈出。
出征前,朱元璋对冯胜等人说:“纳哈出诡诈,未易得其虚实。尔等驻师通州,遣人规其出没,若彼在庆州,宜以轻骑掩其不备。既克庆州,则以全师径祷金山,出纳哈出不意,必可擒矣。”
同时又派十数年前纳哈出侵扰辽东时被摘的裨将乃刺吾带着朱元璋的书信还北,对纳哈出劝降。
很快,冯胜大军到达通州,并由右礴将军蓝玉率轻骑袭占庆州(今内蒙昭盟巴林右旗白塔子),杀元平章果来,擒其子不兰奚,缴获大批人马物品,打通了直趋金山的通道。
洪武二十年(1387)三月,冯胜大军出松亭关,分筑大宁、会州、宽河、富裕四城,并在大宁驻兵,完成了北征纳哈出的第一步计划。
三个月后,冯住大军除留驻大宁的五万人马外,全数直趋金山。
明军在辽河东摘获纳哈马屯卒三百少、获马匹四百余,遂之人马进驻金山西。
此时,纳哈出弃金山巢穴,营于新泰州,“纳哈出分兵为三营,旧榆林深处(吉林愉树县、扶余县东部),一日养鹅庄,一日龙安秃河。’躲开了明朝大军的正锋。
朱元璋派出的使者乃刺吾也已到达松花河,见到了纳哈出。
当乃刺吾说明朱元璋谕降之意并劝纳哈出降明之时,纳哈出虽喜,但也有优,犹豫不决。
既不甘心臣服于明,又惧明朝大兵压境,因此对明的谕降采取拖延敷衍方式,一方面徽次向明军献马纳款,表示降意,另一方面分兵几路,远避明军。
据明史记载,献马纳款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乃刺吾北归告之纳哈出其被明政权放回之意后,纳哈出即派其左垂探马刺、参政张德裕到明军狂地献马,以表谢意。
但其主要目地是探察明军兵势。
第二次是明军统帅冯胜率大军压境,派部下马指挥去劝降之后,纳哈出派人到冯胜营地纳教,`阳为纳款.而更靓兵势”。
明军不为其所动,大军继续不断深入,越过金山,直到女直若屯,纳哈出部将全国公观童投降明军。
在明军魔大军威压力下,纳哈出部下多有降意。纳冶出思量无法抵抗明军,便派乃刺吾作为代表向明军请降。
明军统帅冯胜得知纳哈出投降的消息非常高兴,派右将军永昌侯蓝工带领郑国公常茂等数十嘴到纳哈出营地之-一秃河受降。
蓝玉在自己的大帐中见到纳哈出带数百人马来投降,兴奋异常,便置酒招待纳哈出。
在酒席上,纳哈出斟酒请蓝玉喝,蓝玉在高兴之余脱下自己的故袍要给纳哈出穿上,纳哈出不肯穿,盆玉也不肯喝,相持时间较长,纳哈出有些不耐烦,使将斟给蓝玉的酒倒在地上,与带来的部下说了几旬本民族语,要离开此地。
一个能听悦这种语言的常茂部下便将纳哈出之愈告诉了常茂。常茂上前来抓纳哈出。
纳哈出吃惊起身要土马逃走,常茂拔刀砍价其特,使纳哈出被捉住送往冯胜大营。
后纳哈比被送至京城,朱元璋封其为海西侯.纳哈出这支元朝残涂力盈遂被平服。
匀于纳哈出被砍伤其臂后披捉,其妻子部下闻讯后惊溃,使征纳哈出的冯胜大军遭遇到很大的麻烦,同时也受到一些报失。
首先,纳哈出且被捉,但其妻子部下等还有数十万人马驻扎石松花河,由于怀疑明军的招降而四处溃散。
冯肚扳降将观童到松花河等笼纳哈出妻子部下驻地去劝降,并采取折弓矢于地的方式立誓,给以保证,才使纳哈出部下二十余万归降,南还,牛马羊驼描重绵延百余里。
其次,由于纳哈出执下的惊溃,使得一部分部下深恨明乳当他们得知明军带领降众共同南还之时,便设伏予砚军归途,截住并消灭,翅挥督璞英率领的三千殿后明骑兵,使明军在征伐纳哈出之役中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
朱元璋用人得当,征虏大将军冯胜指挥有方,使明军在洪武二十年(1387)九月征服了纳哈出。
此举对明政权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加速了北元的灭亡。
明军降服纳哈出后,北元残存的最大一股割据势力被消灭了,明军可以直接北上打击北元最后的残余势力。
降服纳哈出的第二年,即洪武二十一年(1388),朱元璋就派止札蓝玉率军十五万由大宁、庆州北上,追击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一带的元帝嫡系脱古思帖木儿。
四月,蓝玉在浦鱼儿海大败脱古思帖木儿,迫其逃至上刺河畔。
脱古思帖木儿及其子太子天保奴被瓦刺人袭杀,元帝嫡系至此灭绝,北元垂死挣扎十八年而亡
奠定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扩大了明政府的地域版图,使全得到统一。
明军在向东北进军过程中,通过降服纳哈出之战,使故元残余势力受到很大打击和震动,故元将领相续降明。
洪武二十一年(1388)十一月,“故元辽王阿扎失里、会宁王塔宾帖木儿等来降。”
第二年,“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于兀良哈之地以居降明即。
随着北元残余势力的不断降服,明朝的统治进一步巩固,明政府的地域版图不断的扩大。
明朝对东北的占领和统治是采取占据辽东、辽西,建立辽东都司、大宁都司两个根据地,然后由南向北推进。
打败盘据在辽河以北的纳哈出势力后,又派军向北远征。
洪武二十五年(1392),为了“搜捕残胡,以饵绝边患”,派北平都指挥使周兴为总兵官,远邀塞北。
征伐纳哈出之战及以后的几次军事远征,奠定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为明朝进一步经营黑龙江中下游,接收元朝奴儿干、骨鬼(牢页岛)等地区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降服纳哈出也扩大了明政府的地域版图,使明政府在东北的实际控制地区由辽东、辽西开始,向北直到辽河流域、松花江流域。
随着东北故元残佘势力的平定和招抚女真的进行,黑龙江下游、图们江流域以及长白山一带女真各部先后降明,东北全境归属明朝。
这就使明政权实际版图由中国的最南端直到中国的最北端充起来,达到了统一全国的目的地,完成了元末农民起义和朱元璋起兵统一全国的愿望。
降服纳哈出,使明政权消灭了北元赖以复辟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巩固北方边防,建起了遏制故元残佘势力的屏障。
失乡次的元政权北逃后,其残兵利用明政权不巩固之机,以蒙古沙漠为基地,利用骑兵,屡屡进犯明政权统治的地区。
纳哈出往降服后,故元之地只剩下大漠,而少于水草丰盛之地。
明政权可以利用纳哈出的地域,以大宁为基地,随时侦测北元残余的情势,随时可以出兵打击故元的遗兵,可以采取主动出击,以进为守的战略,巩固明朝的边防,遏止北元残部的侵扰和复辟。
其后朱元璋派其数子镇守北边,不断地打击北元的残余,终使其再也无力侵扰明政权统治地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