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上初二,宝贵的初中时光已经过了一大半,他却还是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不爱学习,厌学情绪浓,到了晚上九点多就说困,想睡觉。作业不是应付,就是频繁出错,只惦记着看手机。成绩直线下滑,刚上初中还属于中等偏上,如今已经一降再降,是班级里靠后的学生了!我看在眼里,万分焦虑,恨不得跟在他屁股后头叮嘱,
把那些道理装进他的脑子里!好好学习,自觉自律,都是一个学生的本分,他怎么就那么费劲?!可我一说,儿子就嫌烦,一脸的不耐:知道了,天天这么几句话,你烦不烦啊!行了别说了,废话真多。
说不了几句,母子俩总要在激烈争吵中收场。他越不听,我越管;我越管,他越厌烦,弄得我心烦气躁,又无计可施。
他面色平静,看我的眼神,充满恨意和报复的快感。我一时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我抬起手,想狠狠甩他一个耳光,让他给我清醒点,别说这些无知忤逆的话。可儿子的神情,又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最终只能无力的放下了手。那天之后,儿子就彻底躺平了。
虽然还继续上学,但就是混日子,放飞自我。老师投诉他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看小说,作业更是一个字都不写。让我跟孩子好好交流,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可面对我的眼泪,责骂甚至央求,儿子都不为所动。那段时间,我焦虑到神经都出了问题。
白天恍惚,晚上难以入睡,做梦都是哀求儿子好好学习。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才会养出这样叛逆的孩子?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的学业该怎么办?
因为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不是家长管出来的,而是成长
出来的。常见的厌学休学,躺平摆烂等问题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喜欢管制、高压的家长。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用心学习,不让孩子脱轨,几乎天天盯着孩子,包办指导孩子的大小事情——学习时间要管,穿着发型要管,去找同学要管,成绩要管,姿势习惯要管......但家长越是这样,孩子反而越容易出问题。
对家长来说,这是为了孩子好;但对孩子来说,这是无时无刻的“精神压迫”。青春期的孩子自主心理增强,他们渴望自己能做主,自己说了算。如果家长没有及时顺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孩子要么在叛逆中爆发,要么在抑郁中沉默。结果,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才激发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想到学习都是负面的情绪。可以说,儿子的躺平摆烂,跟我不科学的管教方式密不可分。事已至此,该怎么做,才能救回躺平的儿子,重新激发他的热情和动力?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父母能够做到两个“放下”,孩子的问题就会明显改观。
过度控制,是指父母严格地管控孩子,要求孩子的行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沿着父母规划的路径,不要出现意外。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是不现实的。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自主心理增强,想做真实的自己时,失控就产生了。这时,家长严厉禁止,可以暂时管住孩子的行为,但却无法压
制孩子的想法。相反,越是禁止,管制,孩子被压抑的心理就越强烈,想做一件事的渴望也越强烈。最终,要么抑郁,在内心攻击自己;要么逆反,跟父母处处对着干。通过学习,我才明白,我总在有意无意的控制孩子,要
求他按我的要求学习,按我的喜好做事,按我的期望成长。儿子的躺平摆烂,就是用行动告诉我,他不愿意按我的期望活。我决心放下控制,把自主权还给儿子。
你可以考虑一下,选择使用多少个小时。这些时间,你是要每天平均分配,还是集中一天全用完,妈妈不管,由你自己决定。但是超出时间之外,妈妈希望你能把手机收好,正常学习。儿子有些意外,因为过去,我从来不跟他商量,征求他的意见,而是直接提要求,下命令。他想了一会儿,说一周10个小时吧,应该可以。在那之后,
不管儿子看多久,是不是在吃饭时看,我都不管,给他充分的空间和信任。我发现,当儿子意识到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玩手机时,那种对手机的渴望,反而没那么强了。他对我的态度,也逐渐缓和,愿意跟我交流了,亲子关系日渐融洽。放下控制,把做主的权利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在愉悦中适应规则,在规则中形成自律。
做到最好时,就等于给孩子设置了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一次又一次负面的反馈中,孩子不断经历挫败体验,自信心备受打击。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也是躺平摆烂的心理基础。
儿子的心情,从自豪到挫败,热情和积极性备受打击。通过学习,我才意识到,父母应该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眼前这个真实、不完美的孩子。包容孩子的失误,就是告诉他——把一件事做到70分,也是足够好的,
不一定事事追求100分。接受孩子的主见,就是告诉他——不听话也没关系,他是另一个人,我也不一定对。即使我觉得对,对他来说也不一定对。
就好像我跟儿子吵过很多次,放假了先写作
业,再去玩,他一直都不听,总要在最后一点时间去赶工。现在我知道,其实这也是孩子独有的学习模式,他就是要在这种紧迫的状态下,才能灵感迸发,专心致志,只要他能够完成,早点晚点有什么区别呢?当我开始调整认知,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孩子也在这份接纳里,找到自己的节奏。
看到老师对你的认可,妈妈太高兴了,不过你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目前的状态已经很好了。不管你怎么做,都是妈妈最爱的儿子。
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了儿子的回复:谢谢妈妈,我后来自己也看了一下,有两道题也不该错的。(还附上了三个拥抱和红心的表情。)
我明白,儿子心中那颗上进的种子,正在悄悄萌发。我也发现,当我放下了控制,放下了高期待,孩子其实并没有更加放飞自我,反而从躺平摆烂的泥沼中,挣扎出来,开始学会为自己负责。他摆脱了束缚自己生命能量的枷锁,从容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探索自己的节奏。
陪伴儿子走过这段躺平之路,我深深体会到,为人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想要更加优秀,可惜不是每个父母,都掌握了科学引导的教育方法。家庭,是孩子的起点,更是能决定孩子未来的终点。希望我们都能保持成长,给孩子需要的指引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