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父母最朴素的期待。
为了能够实现这个期待,家长都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上心,生怕孩子跟不上节奏,被甩到最后。因此总是各种勉励,希望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而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少家庭的亲子矛盾被激化,甚至出现了不少孩子自残、自杀的极端事件,让人心痛。没想到,就在看着新闻,惋惜别人家事情的时候,我和15岁女儿的关系,也急转直下。
你同学知道你在家这么邋遢懒散不上进么?说你你也不听啊!”女儿气急败坏地冲我喊道:“对!我就不听,知道我不会听你还说你还说!”一场对话又以吵架告终,不欢而散。已经记不清已经多少次了,不管我好说、歹说,女儿对我的话都是充耳不闻,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敌对情绪,仿佛站在她面前的不是妈妈而是仇人,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妈妈,回家说吧,回家你再说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放学时间,周围都是女儿的同学和来接孩子的家长。一想到女儿平时在家小霸王一样的状态,再联想到她很爱面子的表现,我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个想法:
于是,我有意提高了音量:“天天在家不学习就知道玩手机,说你你还顶嘴,现在成绩出来了,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考成这样还有心思让我给你买头绳!赶紧回家学习去!”说罢,我一扬手,把女儿的卷子扔给了她。
周围的同学纷纷回头围观,女儿紧紧咬着嘴唇,一言不发,顺从地跟我回了家。到了家,她先下车,等我停好车再找她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老公喊回来四处寻找。听了前因后果,老公气急败坏地冲我吼道:青春期的孩子,你跟她较什么劲啊!直到后半夜,才在公园的湖边找女儿,但她却不肯跟我说话,扑到她爸爸怀里失声痛哭。这场突发事件,导致女儿变得不爱去学校、更加厌学,也把我吓得魂飞魄散。也是在这次事件之后,我才开始和老公学习一些家庭教育课程,也看了很多教育类的专业书籍,开始寻找和青春期女儿和谐相处的方法!
但是比起孩子的自尊心,管教孩子没有那么刻不容缓。你觉得你当众批评孩子是为她好,让她长记性,但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当众的责骂,是在碾碎她的自尊、她的面子。15岁的孩子正值“危险的”青春期,自尊心极强,内心敏感脆弱。青春期的孩子有两大特点:1、自我意识强,
每件事都希望自己做主,而不是父母做主;2、青春期的孩子,行为极易冲动,容易做出过激行为。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女儿“爱面子”只是青春期的正常特征,我应该做的,是保护好的自尊心,而不是利用这个弱点去教训她。
1、多一点糊涂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在青春期到来的瞬间,从“好宝宝”滑向“炸药包”。变化都是在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中产生的。甚至可以说,从孩子刚刚学会说话、与人交流时,你和她的沟通方法,就在渐渐打造青春期的她。我想到了自己跟女儿的“较劲”。
一直以来,我都以能戳穿女儿的潜台词而沾沾自喜。这种时候,我总会毫不留情地揭穿她,立马训斥她,而从没多花点时间想想、问问她,为什么撒谎、逃避,害怕?女儿看起来有许多青春期常见的“问题行为”:顶嘴、撒谎、叛逆......现在我明白,正是我苛刻的沟通方式,才让女儿越来越拒绝跟我沟通,无法听进去我的建议,不断强化不良行为。
我开始改变,变得不再那么“火眼金睛”。女儿想要偷懒半天,由她去吧,找借口跟我说,证明她还没有破罐子破摔;想要买新的头饰,说之前的丢了,那也满足她,几十块钱就能换来她的好心情,我何乐而不为呢?当一个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她就不用偷偷摸摸地达到目的。我的“糊涂”与接纳,换来的是女儿的自省和理解。那些经年累月的教养过程中,用否定、训斥埋下的隐患也逐渐被化解了。
对孩子说“滚出去”,失去理智、夺门而出的孩子,可能会做出让父母后悔一生的举动。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悲剧,其实就是因为家长少了一些尊重,有意无意地用暴力语言去激化矛盾,把孩子越推越远。如果父母可以给孩子多一些尊重,随之而来的也会是另一个故事。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父母的尊重中,获得自尊感和归属感。
女儿听的眼神亮晶晶的,看得出,这些场景对她很有吸引力,具象化的描述仿佛让她身临其境,提前感受到了成绩提升的快乐。当我用尊重、鼓励的态度,帮助女儿把她憧憬的理想状态在内心建造起来时,我发现,她开始心甘情愿地为了目标去努力。而一旦孩子体会到了自己奋斗带来的结果,她会很有成就感,对提高成绩充满信心,自然而然地继续加油、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