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秃鹰曾濒临灭绝,如今数量激增,新泽西近300巢穴见证奇迹。禁 DDT、护栖息地等措施奏效,昔日稀客变常见。
秃鹰,这个差点从美国消失的传奇物种,如今迎来了令人振奋的复兴。作为国家的骄傲象征,这种猛禽不仅数量回升,连文化地位也在升温。去年12月,时任总统 Joe Biden 签了法案,正式把秃鹰定为国鸟——很多人还以为它早就是了呢。最近,新泽西更是把它从濒危物种名单上划掉,这标志着秃鹰重生的又一座里程碑。
回想起来,秃鹰的复苏真是个罕见的环境胜利案例,展现了保护工作和政策调整的巨大力量。20世纪80年代,新泽西只剩一对筑巢的秃鹰,可如今,全州竟有近300个活跃巢穴。放眼全国,秃鹰能东山再起,多亏了保护措施、栖息地维护和禁用有害农药的努力。
这一切的转折点,得追溯到 DDT 的禁用。这个杀虫剂曾在上世纪让秃鹰蛋壳变脆,导致种群崩溃。1972年,DDT 被叫停,秃鹰的救赎之路才算铺开。保育专家们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把蛋从巢里取出人工孵化,再从稳定种群中引入幼鹰。这些巧妙的办法,硬是把秃鹰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现在,你能在各种地方看到秃鹰的身影,从郊区住宅到沿海湿地,都有它们翱翔的天空。在新泽西,从北部的 Bergen County 到南边的海岸线,它们无处不在。不过,威胁还没散去。栖息地破坏、污染,还有禽流感,都让保育人员不敢掉以轻心。
聊到这件事,Alaska 的 American Bald Eagle Foundation 科学主任 Maia Edwards 跟美联社说:“它们是咱们大陆上少有的、差点灭绝又救回来的动物。这故事得让大家知道,也得从中吸取经验。” 新泽西濒危与非游戏物种项目的负责人 Kathy Clark 则感叹:“这些鸟能在人类这么密集的环境里生存,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它们真是新泽西的鸟,得有点脾气才行,对吧?”
对于观鸟爱好者和自然迷来说,见到秃鹰依然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新泽西居民兼狂热鸟友 Dan Day 回忆,小时候能瞅见一只秃鹰有多难得:“光是看到一只的那种兴奋劲儿,很多人一辈子都没体验过。看到秃鹰,感觉一天都亮了。”
尽管秃鹰不再濒危,保育工作远没到松懈的时候。持续监测、保护栖息地、普及教育,都是确保它们继续繁荣的关键。现在禽流感的爆发也让人捏把汗,毕竟这对秃鹰来说是个新挑战。未来会怎样?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本文译自 Newsweek,由BALI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