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评估,小行星2024YR4撞击风险骤降至0.28%

煎蛋 2025-02-21 12:20:47

最新数据显示,小行星2024 YR4撞地球概率降至0.28%,科学家持续追踪其轨迹。这颗直径约40-90米的天体虽具破坏力,但威胁已大幅减小。

去年12月,位于智利的ATLAS系统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被自动命名为2024 YR4。太阳系里漂浮着无数小行星,从沙粒大小到行星级别不等,NASA一直在尽力追踪它们的动向,确保它们乖乖待在自己的轨道上,不来打扰地球。可没过几周,2024 YR4就让科学家皱起了眉头——它在2032年12月22日的未来近距离飞掠中,竟然显示出微小但不容忽视的撞击风险。

这几天,风险评估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就在两天前,NASA记录到它的撞击概率一度飙升至3.1%,创下同等大小小行星的最高纪录。可今天,NASA宣布,过去两晚的新观测数据让这个数字骤降到0.28%。随着更多数据涌入,科学家们有信心,这个概率还会继续缩小。尽管如此,两天前的3.1%已经足以触发自动警报,全球机构迅速行动,密切关注这位“不速之客”。

这颗小行星有多危险?

目前,科学家估计2024 YR4的直径在130到300英尺之间,也就是40到90米。如果它真撞上地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70万吨TNT,堪比1962年在圣诞岛投放的Bighorn核弹。这让我想起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那次撞击夷平了树林,炸飞了驯鹿,但幸运的是没伤人命。换句话说,地球挨过这样的“拳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当然,这家伙远算不上“灭世凶器”。可别小看它,真要直击一座城市,后果不堪设想。不过想想看,通古斯事件可是人类记录的最大小行星撞击,却偏偏砸在了无人区。地球70%以上的表面是海洋,大部分陆地也人烟稀少,这种“运气”或许会再次眷顾我们。现在,2024 YR4撞地球的概率是0.28%,也就是说,99.72%的可能性是它会擦肩而过。这赌注,我猜大多数人都会愿意下。

小行星2024 YR 4的轨道周期性地使它接近地球,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更远的地方。

我们如何追踪它?

地面望远镜还能继续追踪这颗小行星,直到今年4月。之后,它会逐渐淡出视线,直到2028年再次靠近。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已经争取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的观测时间。这台太空“大眼睛”不仅精度惊人,还能捕捉红外线信号,对研究小行星尤为关键。

你看,小行星又小又暗,不像月亮或行星那样爱“反光”。目前为止,2024 YR4只被可见光仪器观察过,科学家搞不清它是块大而黯淡的石头,还是个小而闪亮的家伙。红外线观测能帮上大忙,因为小行星本身会发出红外光,这能让科学家更准确地判断它的大小。3月初,首批观测就会启动。到了5月,他们还会再看一眼。从首次发现到它消失,这五个月的追踪能为计算它的轨道提供更长的基准线,路径也会越来越清晰。5月的观测还能揭示它温度的变化,透露出它可能由什么构成。

想知道最新进展?Sentry网页会随时更新它的撞击概率和威力估算。

万一真撞了怎么办?

NASA早就在为这种局面做准备。2022年9月,DART任务成功撞击小行星Dimorphos,验证了用直接撞击改变轨道的方法可行。实验室里,激光偏转技术也显示出潜力。甚至有人提出用核武器,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直接炸碎——就像电影里那样“粉碎成渣”。至于2024 YR4用哪招最有效,还得看接下来的观测结果。不过,至少我们知道,解决方案不是没得选。

挑战与希望并存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Dawn Graninger是DART任务的联合研究者。她告诉我,这颗小行星的尺寸加上预警时间短,让应对措施的选择变得棘手。如果它偏大,偏转需要的推力就得更大;如果偏小,一个不小心可能会把它撞碎成碎片。现在概率已经大幅下降,后续数据估计还会继续削减风险。可万一真需要出手,时间是最大的敌人。

Graninger说:“如果要派侦察任务或采取行动,我们得尽快造出飞船。”距离可能的撞击还有8年,但现在能观测它的窗口只有几个月。错过了,就得等到2028年再获取新信息,到时候恐怕就得火急火燎了。她还提到,偏转小行星需要时间让微小的速度变化累积效应,确保它彻底偏离轨道。如果时间不够,唯一的办法可能是把它炸成小块。可现实里,这种壮举还没人干过。太空任务通常要筹划十几年,但真到了生死攸关时,各大机构肯定会拼尽全力。

说到底,这颗小行星最可能的结局还是与地球擦肩而过,啥事没有。如果你还是有点慌,最近就先别重温《世界末日》了!

本文译自 astronomy,由BALI编辑发布。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