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留下的众多遗产中,美元霸权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凭借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得以轻松 “制造” 财富 —— 通过印钞就能购买全球商品,享受着 “铸币税” 带来的红利。
但这种特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美国逐渐荒废了实体工业,导致国家综合实力受损,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从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当货币从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为价值支撑的本位制,转向以某个国家主权信用为担保的纯粹信用货币时,如何约束货币发行国的滥发冲动就成了难题。回顾历史,大多数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滥用了这种权力。
表现差的国家,其货币完全丧失信用;即便表现较好的国家,货币也在长期贬值。究其原因,纯粹信用货币的发行实在太过容易,而其后果却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这正是美国如今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全球化贸易客观上需要国际货币的存在。如今,美国的所作所为已经显示出其德不配位,甚至在主动摧毁自己的货币霸权。这不禁让人思考:世界会退回到贵金属本位制的时代吗?未来谁能接管国际货币地位?又该如何防止新的货币主导者滥用权力?
1492 年 10 月 12 日,哥伦布船队抵达圣萨尔瓦多岛,这一事件不仅开启了殖民时代,也带来了一场重要的金融变革。美洲丰富的金银资源通过西班牙殖民者大量涌入欧洲和亚洲,彻底改变了当时贵金属稀缺的局面。
100 多年后,西班牙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在西班牙,除了银子,一切都很珍贵。” 大量金银的涌入导致西班牙发生通货膨胀,金银货币的价值大幅下降。

从金融角度看,当时的西班牙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掌握着铸币权,充当着世界的中央银行,开启了长达 200 年的 “大放水”。尽管贵金属的供应量通常受储量和冶炼技术限制,但像西班牙殖民美洲这样的事件,依然会导致 “货币通胀”。
西班牙也因此患上了 “金融病”。由于掠夺金银利润丰厚,大量西班牙人投身其中,国内劳动力极度缺乏。同时,海量金银并未给西班牙经济带来活力 —— 毕竟,没有哪个行业的利润能比得上直接掠夺金银。随着金银涌入,西班牙物价飞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活与经营成本大幅提高,许多人破产沦为乞丐。
国内经济衰退的西班牙,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日用品和奢侈品,反而刺激了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工商业发展。而英国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坚实的工商业基础,取代了西班牙的地位。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生产能力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根基。

在贵金属货币时代,人们将黄金白银本身视为财富,大量积攒甚至用于陪葬,这导致古代世界经常面临通缩危机,货币供应量不足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而现代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但问题就出在 “适当” 二字上,失去外在约束后,人性的贪婪往往会突破自我约束的底线,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1971 年 8 月 15 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标志着全球货币体系彻底摆脱了贵金属的硬约束,从此人类货币的信用几乎全靠各国自律来维持。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各国的表现总体上并不理想。
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成员国年度财政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 3%,但 2023 年欧元区国家平均财政赤字率达到 3.6%,法国为 5.5%,意大利更是高达 7.4%;美国作为拥有美元霸权的国家,这一数字也达到了 6.7%。
政府发钱会使货币总量增加,但社会优质资产的增长速度往往跟不上货币供应,这就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而社会上的优质资产大多被富裕阶层占有,因此他们并不排斥政府向穷人发钱,反而十分欢迎 —— 因为在信用货币时代,钱不再是稀缺的贵金属,政府可以凭空印钱。

美国凭借美元霸权,有全世界作为美元的 “蓄水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风险。但美国也像曾经的西班牙一样,患上了 “金融病”—— 除了金融业和少数高端产业,其他低利润率行业在美国已无利可图。

回顾过去 50 多年的历史,在纯粹信用货币时代,政府过度举债往往是由全社会的精英和民众共同促成的。精英们手握优质资产,受益于通货膨胀;民众渴望政府发钱以提高消费能力。
在精英和民众的共同推动下,政府债务很容易失去控制。这不仅是美元霸权走向崩溃的底层原因,也是纯粹信用货币时代难以避免的弊端,其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和短视。对于拥有货币霸权的美国来说,通胀后果可以由全世界分担,这更助长了美国政府滥用金融手段的动机。
可以预见,特朗普不仅无法实现削减政府开支的目标,美国国债规模在他的第二任期还会大幅飙升。他折腾美国经济的目的之一,很可能是迫使民主党同意暂停美债上限,以便在任期内随意花钱。一旦这个口子打开,美元通胀将进一步失控,构建新的货币体系就变得迫在眉睫。

但中国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从来都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逐渐的开放,而不是一蹴而就。而就在关税战的这个契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终于迈出了更大一步。
4月11日,中国央行公告:东盟与中日韩13国通过清迈倡议人民币出资协议,东亚跨境融资从此绕开美元。2024年是CIPS系统交易额一年暴涨43%、人民币跨境支付覆盖185国家。
在特朗普加码关税壁垒、单边主义搅动全球经济秩序的当下,欧盟 27 国正逐步走出困局。他们意识到,唯有打破零和博弈思维,寻求更平衡的国际合作,才能在动荡中站稳脚跟。
而中国,凭借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与持续开放的姿态,正成为欧盟突围的关键伙伴。

从法国总统马克龙率庞大经贸团访华,到德国总理朔尔茨重启中德高层对话,再到荷兰外长访华探讨半导体合作,欧洲多国用实际行动释放 “靠拢中国” 的强烈信号。
对此,我们应保持战略定力,持续优化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吸引力与可信度。
文章来源:棱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