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泰山——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

莺莺聊历史 2023-03-03 02:13:15

如果说“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是古代武将的最高理想,那么“泰山封禅”则是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皇帝的最高荣誉。

古代的封禅大典,登封报天,降禅除地。

也就是指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昭示着古代帝王已经建立了受天下人认可的丰功伟业以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绩。

按照古代的说法,只有功德卓著而且将天下实现盛世局面的皇帝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向上天报告自己的功绩以此来表示皇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总之泰山封禅对于古代历代帝王来讲,是一件十分梦寐以求、十分向往的事情。

这是因为通过泰山封禅,不仅可以让他们享受盛世之下的美好,而且通过封禅大典还可以使这些帝王扬名立万,留芳青史。

尤其是泰山作为古代的“天下第一山”,天下的帝王只有去泰山封禅才可以表示自己受命于天。

但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资格前去泰山封禅,封禅的门槛很高。

要求皇帝在执政期间建立过伟大的功绩,而且天下也要是一片河清海晏的盛世局面,完成这些要求之后,皇帝才拥有了泰山封禅的资格。

许多进行过泰山封禅的皇帝均为明君,但是其中有一位皇帝非但没有功绩,还进行了泰山封禅,导致他在后世骂声一片。

秦皇汉武,归封禅泰山

秦始皇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位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

这一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就将秦始皇的赫赫战功以及伟大功绩展露无遗。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着崇高的地位。

秦始皇不仅率领秦军横扫了六国,而且执政期间还实行了许多意义非凡的重大政治举措。

他统一文字以及度量衡,为天下的文化统一奠定了基础;实行郡县制,影响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的行政区域划分;还修筑长城,完成千年功业。

尽管天下已然一统,但他的皇位仍然不够稳固,亟需一个方法可以使天下归心,也让自己足够威严。

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绩超越三皇五帝,故自称曰“皇帝”。

在上古时期的先民们就常常祭祀山神,上古七十二王也曾封禅泰山,因此秦始皇决定前往封禅泰山,以此来使自己扬名立万,也使自己统治更加稳固。

秦始皇自己重新修建山道,率领浩浩荡荡的封禅随从从泰山之阳登山,在山上举行了封禅大典并立石颂德,宣扬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后于泰山之阴下山结束封禅。

秦始皇举行封禅大典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继秦始皇之后,与秦始皇并驾齐驱的汉武帝也进行了第二次封禅泰山。

汉武帝执政期间一改汉朝往日卑躬屈膝的形象,重用奴隶出身的卫青以及年少有为的霍去病两人组成“帝国双璧”北击匈奴,将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最强外患打的远遁漠北。

他还南征百越,东并朝鲜基本上奠定了后世中原王朝的版图。

他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巩固了中央的统治地位。

武帝还西通西域,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因此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汉武帝也进行了泰山封禅,而且在他执政的五十四年间一共进行了八次泰山封禅,但从他的功绩来衡量也算是实至名归。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后也进行了泰山封禅。

这是因为汉光武帝在王莽乱世中群雄逐鹿中胜出,而且即位之后的他励精图治,开创了一个“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光武中兴”,拯救汉朝于水火之中,因此汉光武帝也具备了可以举行泰山封禅的资格。

光武帝之后,唐朝的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相继进行了泰山封禅。

唐高宗李治虽然并没有什么闪光点,但是在继承“贞观之治”的雄厚资本下也让唐朝的版图达到了极盛,还开创了“永徽之治”,进行封禅大典也说得过去。

唐玄宗李隆基尽管执政后期逐渐疲惫,怠于朝政导致唐朝走向灭亡,但是他前期开创的“开元盛世”实在是过于耀眼,

倘若唐玄宗驾崩的早,兴许功绩还能超过唐太宗,因此他进行的泰山封禅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但没想到接下来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口碑竟然与前几位截然不同。

北宋真宗强行封禅,贪图虚名淫祀渎天

宋朝建立在唐末五代十国乱世的基础上,经过宋太祖与宋太宗两位皇帝的征战之下,基本上确立了宋朝的版图,

但是原来属于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燕云十六州仍在辽人手中无法夺回。

宋太宗赵光义进行了多次战役都无法将其收复,这让宋朝如鲠在喉。

宋真宗继位之后,并没有他父亲宋太宗与他大伯宋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面对已经转为战略进攻的契丹辽国一心只想避战逃跑。

甚至面对南下侵略的辽军,北宋朝廷很多大臣以及皇帝宋真宗都想要躲避锋芒南迁,但是当时的宰相可是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寇准。

在寇准的大力劝谏支持之下,宋真宗最终妥协于寇准。

而且还在寇准不断的建议之下心不甘情不愿的进行了御驾亲征。

没想到宋真宗站在城楼上督战之时,在城下激战的士兵眼见皇帝都来到战场之上振奋人心,这让宋军士气大振一举击败了侵略的辽军。

辽军本就是千里远征,后勤保障根本就吃不消,与宋军僵持下去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辽太后遣使去北宋要与宋真宗议和停止战端。

宋真宗胸无大志,一心只想维持和平不起战乱,因此在面对辽太后的议和时欣喜若狂。

但是寇准与大将杨延昭纷纷表示此时的辽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宋军乘胜追击一定会一举拿下战争的胜利,甚至燕云十六州也有被收复的希望。

但宋真宗并不管这些,他并不想留在这个战乱之地,因此在宋真宗坚持之下,辽宋最终开始了议和。

辽宋两国在澶渊展开议和,并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

签订之后,辽宋两国就此互为兄弟,以白沟河为两国边界,还陆陆续续开始了边境的贸易。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宋朝必须每年给辽国递交10万两银子以及20万匹绸缎,成为了北宋屈辱的开始。

总的来说,宋真宗虽然为两国停止了战乱,但很明显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安定,并没有为后世帝王所着想。

燕云十六州没有被收复,成为了辽国要挟北宋的资本。

以至于在宋仁宗时期,辽军趁机南下,逼迫北宋将岁币增加到30万两,由此可见宋真宗罪在千秋。

宋真宗认为自己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为天下百姓停止了战乱,迎来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就能够与古代的那些贤明圣君相提并论,以至于宋真宗竟然想要泰山封禅。

而且宋真宗为了让自己泰山封禅师出有名,竟然疯狂的让大臣为他伪造祥瑞,最终在天下人非议之下,宋真宗成功举行了封禅大典,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泰山封禅的皇帝。

真宗封禅骂声一片,后世君王再无封禅

宋真宗泰山封禅的行为,让天下以及后世人深以为耻。

以至于后世人都评价满足宋真宗封禅私欲的满朝大臣均为“魑魅魍魉”,宋真宗本人也是淫祀渎天、沽名钓誉之辈。

宋真宗沉沦在自己想象中的“盛世”之中,认为自己也成为了“千古一帝”。

殊不知,在后世中他的名声堪比亡国之君,备受诟骂,宋真宗所谓的“泰山封禅”也成为了后人口中的笑话。

这是因为他的“泰山封禅”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就是对于国家而言,宋真宗前前后后为了泰山封禅一共花费了2000两白银,几乎掏空了国家所有的财政存储。

而且封禅过后在国库本就不充盈的情况下,宋真宗大修道馆。

当国家财政赤字以后,只能依靠搜刮民脂民膏来获取钱财,导致北宋原本比较安定的社会开始酝酿起矛盾,为后来爆发的几次农民起义奠定了基础。

而且自古以来皇帝们都是在泰山封禅以此来得到上天的认可,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可没想到宋真宗竟然在泰山之上封神仙官职,导致泰山的地位大大降低。

宋真宗强行泰山封禅的行为也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以至于宋真宗之后尽管也有许多功名盖世的皇帝,但却没有选择进行封禅大典。

尤其是清朝被誉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却没想到他直接拒绝了泰山封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北宋宋真宗强行举行封禅的行为令后世帝王所不耻,以至于后世帝王深以为戒。

而且宋真宗给神仙封官职的行为将泰山的耀眼光环一把扯掉,泰山封禅也就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与神圣性,导致后世君王再无一人进行泰山封禅,宋真宗也因此被骂千年。

可见,神圣的泰山封禅不是随便一个皇帝就可以进行的,宋真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