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第一卷《智伯之亡》
《资治通鉴》第一卷今天,我来记录一下第二天的读书笔记吧。
第一卷《智伯之亡》
原文: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奸诈与真诚从来都不是对人整体的评价。每一个词语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而存在的。奸诈固然不是好词语,但如果放在双方战争中,为了最终的利益结果,奸诈何不称之为智谋呢?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他不也是耍无赖,占着荆州不还吗?要不是他,周瑜何至于英年早逝呢?
释义:如果想让对方快速败亡,可以先姑且辅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如果要想夺取他的利益,必先姑且给他一些利益。
这句原文的释义可以如此解释,但只是解释的字面意思,如果读起来,我却觉得并不绝对。面对苟延残喘,破败不堪的对方,何须给予好处呢?就像是腐朽的晚清政府,在摇摇欲坠间,八国联军何曾给予利益呢?
不过这句话是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智伯之亡是可以对应这句话的。这与智伯当时的实力和自身的性格有关系。原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智宣子是晋国的王,他立智瑶为继承者,智宣子死后,智瑶顺利的做了晋国的王,是为智襄子。
智瑶做了一国之君后,并不思安抚臣下,关爱百姓,反而骄傲自满,喜欢嘲笑臣下。虽有智国劝告,却仍不知危险。不仅言语上爱奚落人,而且好随便向诸侯索要领地。其中韩康子、魏桓子两位诸侯都顺从了智瑶。智瑶在向晋阳赵襄子索要领地时,赵襄子不予。智瑶率领韩康子、魏桓子二位诸侯出兵晋阳,韩康子、魏桓子想到赵襄子若被消灭,下一个灭亡的就是他们两个了,因此不仅不竭力帮助智瑶,反而反叛,联合赵襄子消灭了智瑶。
总结:
常言道:“胜不骄,败不馁。”要以平常心看待每件事情的成败。但以常人之心而评,我们很难做到胜不骄。如果胜利和产业来自于拼搏和奋斗,想必我们还会珍惜。如果胜利和财富来的过于轻松,人就会狂妄自大。自信来自于不断地成功,这话不假。但过大的成功或者过于轻松的成功会导致我们骄傲,骄傲是失败的前兆。就像郭德纲说的,人在将死之时,势必会狂妄自大。也像我的一位朋友说的:“不是凭本事得来的财富,一定会凭本事失去它。”因此,最珍贵的品德是谦虚,但谦虚必需要真谦虚,而不是虚而不谦。我想大多数时候在别人夸奖的时候,嘴上会说:“谬赞了。”“没你说的那么好。”“你这是骂我吧?”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心里会想,我就是努力了,对于这方面而言,我是优秀的,我配得这样的赞赏。
华而不实的赞赏,不如真真实实的结果。优秀或许是现实,能力或许真的高强,但千万不要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就会成为隐患和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