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萧克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还是一位党史研究的专家,他晚年致力于军事学、党史的研究,在党史教学中强调历史事实是最大的权威。今天帝哥就来说说萧克在党史研究中敢说真话的一些故事。
萧克
1966年“运动”爆发后,有人为了拍林彪的马屁,说井冈山会师的主角是毛泽东和他,萧克听说这一消息后默然。后来有人找萧克调查井冈山会师的情况,萧克只说是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只字不提林彪。家人提醒萧克,会师的领导人还有林彪,他却说:“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但不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那时像林彪这一级干部多得很。”
当时萧克已经在军队里“靠边站”了,而林彪是如日中天的“副统帅”,他采取这样“不合作”的态度,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这样的胆识确实令人敬佩。
1973年,中央在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时,有人说林彪在南昌起义时还是见习排长,萧克认为这样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他说:“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蒋先云同志牺牲后,干部调整时,林彪即升为连长了。”
萧克进行发言
当时林彪已经成为国人皆曰可杀的“林贼”,一些人躲避都来不及,萧克为了澄清历史事实,居然主动往上靠。萧克专门给曾和林彪一起共事过的开国少将覃士冕打电话求证,覃士冕证实了他记忆。最终萧克特意要求从事党史教学的同志在讲课时对这一错误进行纠正。
1981年,萧克在纪念中共建党60周年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说:
由于个人崇拜的影响,林彪和“四人帮”垄断了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解释权,将毛泽东神化了,从而形成了在党史研究的领域中,存在许多不良倾向:党史只宣传毛泽东一个人,把其他领导人加以歪曲和丑化,影响很坏;“唯上”、“唯权”论,“唯定论”;在党史研究中设了许多禁区,有些历史问题某些权威人士讲了,或有了决定就不能再研究;不认真调查研究,不占有历史或有了资料不认真分析,这样就不能根据历史情况作出正确结论。
毛泽东和萧克
关于陈独秀的研究问题,萧克也说了公道话:
陈独秀问题,过去是禁区,现在是半禁区……这个问题要不要全面研究呢?我看要。毛泽东同志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周恩来同志也说:“陈独秀创党有功。”我想,对于这样光辉时代的“总司令”和创造了党的有功人物,即便他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及开除出党后搞了托陈取消派,也应该全面研究。
最后萧克在讲到研究党史的正确态度时说:“千言万语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求实存真。”
在萧克的推动下,党史研究中某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问题得到了纠正。
1989年,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后,因为种种原因,报刊对于这位对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领导人,一直缄口不言。1994年,在胡耀邦逝世5周年之际,《炎黄春秋》杂志在封二发表了一首悼念他的白话诗,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这一突然自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他们要求《炎黄春秋》杂志社停发这一期杂志。
杂志社编辑部的同志没有办法,只好向萧克报告了这一情况,萧克对有关方面抹杀历史真相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他鼓励编辑部的同志说:“杂志做得对,不要惊慌,如果有人怪罪下来,就说是我萧克的主意;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让他们给我打电话。”
晚年的萧克
萧克那种淡定和从容的神态,使编辑部的同志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同时,也让他们深深体会到这位文人将军捍卫“求实存真”这一原则的胆识!
萧克文武双全,是我党我军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