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3:组织在上升期和稳定期,应该采取怎么的策略治理?

颖山行者 2024-03-01 06:37:06

知古鉴今

听重山读历史,看现在、想未来。

体悟职场生存、晋升之道。

故事:《资治通鉴》第十章·董仲舒对策: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臣子年幼时就学习知识,成年后就给他官位以磨砺他的才能,颁给爵位俸禄以培养他的品德,实施刑罚以威慑他的罪恶念头,所以,百姓才能通晓礼义,以冲犯君主为耻。

周武王奉行天下大义,推翻了独夫民贼,周公制作了礼和乐来修饰周政;到了成王、康王的大治时期,没有人犯罪,监狱空虚长达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的浸润和仁义的流布,而不仅仅是伤残皮肉的刑罚的成效。

到秦代就不是这样了。秦尊奉申不害、商鞅的法令,实行韩非的法家学说,憎恶圣明帝王的治世之道,提倡贪求财利的风俗,只看虚名而不注重实际,做好事的人不一定能幸免惩罚,而做坏事的人也不一定能受到惩罚。

笔记:

从周秦之变看职场治理之道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却又各有其独特的韵味。

周朝的成康之治与秦朝的迅速崛起,再到其速亡,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模式与经验。

在深入探讨这两段历史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职场中的单位治理,又该如何借鉴这些古人的智慧?

周武王推翻暴政,周公随后制礼作乐,为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治理,强调的是教化和仁义。人们被教育要知礼义,以冲犯君主为耻。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成王、康王时期达到了大治,监狱空虚四十余年。这其中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刑罚的威严,更在于教化对于人心的引导和浸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朝的治理模式。秦朝尊奉法家,提倡重利轻义,注重的是短期内的效果与利益。在这样的治理下,秦朝确实迅速崛起,统一了六国。然而,其速亡也同样迅速。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秦朝过于依赖严苛的法令和刑罚,而忽视了教化和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回到我们的职场话题,单位的治理同样需要借鉴这些历史经验。当单位处于发展期、上升期时,确实需要以利益、结果为导向。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单位需要迅速积累资本、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此时,过于强调教化和制度可能会束缚住手脚,使得单位错失发展的良机。

然而,当单位进入稳定期后,治理的方式就需要有所转变。此时,单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规模,不再需要像初创期那样冒险和激进。相反,单位需要的是稳定、持续的发展。这时,就需要靠礼仪、制度来治理。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单位的运作更加规范、有序。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使得单位的发展更加有后劲。

综和讲,单位的治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发展期、上升期以利益、结果为导向;在稳定期则靠礼仪、制度治理。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需要。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治理策略,才能使得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你觉得呢?

0 阅读:0

颖山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