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与众这台车免不了有人会问:“这个价位,宋L不更香吗?”这事儿如果放在配置表上确实成立,宋L在这个价位确实是典型的“满配型选手”:大屏、多模智驾、大电池、高功率、外观拉满,属于一眼就能看见“堆得满满当当”的那类产品。而ID. 与众给人的第一印象明显“冷静”很多,没那么多好看的存在,但其实也没少什么核心配置。区别在哪?答案其实不在表格,而在你开过之后的感受。宋L的产品逻辑非常清晰,它是一个典型“从消费者需求反推产品组合”的思路。你要大空间、它比你想的还大;你要智能化、它默认就给全套;你要性能、它也可以给你5秒级加速。这是比亚迪最擅长的“多面手策略”,属于靠组合拳打出性价比。而ID. 与众明显不是这么设计的——它没有那么强调“我要打动你”,而是更像在讲“如果你关注结构、底盘和驾控,它能做到一个完整度比较高的状态”。比如底盘,宋L更多靠结构本身提供支撑,调性相对轻快;而与众用了CDC,在不同驾驶模式下能调整阻尼,配合50:50配重和混合胎宽,是更偏向操控均衡的设定。宋L的加速来得更直接,动力输出更饱满,但与众整体更线性、容易掌控。两者没有绝对优劣。如果你是更关注“配置密度”、家庭空间感、或在城市通勤中追求绝对性价比,宋L会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但如果你偏好驾驶一致性,对动态性能有要求,习惯从底盘和结构去判断车,那与众给出的组合,会更让人觉得和你的契合度更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