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1937年1月27日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如是说: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
并举例说:江西的长冈乡福建的才溪乡这两个地方做得好。
为什么呢?
因为长冈乡有一个贫苦农民被火烧掉了一间半房子,乡政府就发动群众捐钱帮助他。有三个人没有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就马上捐米救济他们。去年夏荒,乡政府从二百多里的公略县注办了米来救济群众。
长冈乡的领导,切切实实解决农民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所以就能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主席认为只有在切切实实解决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后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那么这和晴雯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贾母就是这样对待晴雯的。
晴雯本是赖尚荣家的丫鬟,因为长得很好看,口齿伶俐,人又聪明,所以被孝敬给赖嬷嬷做丫鬟。
跟着赖嬷嬷进贾府后,又因为得到贾母的喜爱,被赖嬷嬷送给了贾母。因此被很多人称其为奴才的奴才。
然而就这么一个身份低微的小丫头,贾母是如何对她的呢?
晴雯身份低微,贾母就给她二等丫鬟的身份,帮她抬高在贾府的身价。
晴雯没有银钱傍身,贾母给她二等丫鬟的月例,贾府丫鬟们吃喝用度也是包圆了的。免去晴雯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晴雯只是个小奴隶,什么也没有。贾母给她学习做绣活的机会,让她成为技术高超的绣娘。
晴雯没有家,没有家人做依靠。贾母就帮她寻找家人,后来实在找不到嫡亲的,找到一个嫡亲的姑舅表哥,一样收进贾府来,给他工作帮他娶媳妇,让他安稳度日。
正是因为贾母切切实实帮晴雯解决了她生活中的所有难点,才得到了晴雯所有的忠诚。当贾母把晴雯安排到贾宝玉房里之后,晴雯才会急贾宝玉之所急,想贾宝玉之所想。
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
晴雯的忠诚,是对贾母的,之后延续到贾宝玉身上。

仔细看,晴雯对小丫鬟所有的恶劣态度,都源于她们没有做到好好完成本职工作,或者背叛抹黑了怡红院的名声。
经典如小丫鬟们在贾宝玉临时赶工读书时候打瞌睡,晴雯不高兴怒骂。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平时丫鬟们可以经常玩闹不工作的基础上。
书中不止一次描述,当贾宝玉不在家的时候,这些丫鬟们怎么玩闹,怎么不工作。
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鬟们都越发恣意的顽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瓜子皮。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瞧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鬟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 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等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大家把沟堵了,水积在院内,把些绿头鸭,花ぎく,彩鸳鸯,捉的捉,赶的赶,缝了翅膀,放在院内顽耍,将院门关了。袭人等都在游廊上嘻笑。 因先回至怡红院中.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无人,有几个老婆子与小丫头们在回廊下取便乘凉, 也有睡卧的,也有坐着打盹的.宝玉也不去惊动. 只有四儿看见,连忙上前来打帘子.将掀起时,只见芳官自内带笑跑出,几乎与宝玉撞个满怀. 一见宝玉,方含笑站住,说道:“你怎么来了?你快与我拦住晴雯,他要打我呢. "一语未了,只听得屋内嘻ウ哗喇的乱响,不知是何物撒了一地.随后晴雯赶来骂道:“我看你这小蹄子往那里去,输了不叫打.宝玉不在家,我看你有谁来救你。”
而怡红院的各种工资待遇福利又是公认最好的,平时做活也是最轻松的。
晴雯的内在逻辑是,平时怎么偷懒都可以,关键时刻你得顶上,得能扛事。
晴雯因骂道:“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
怡红院并不是天天加班的,平时都是累了就睡,醒了就玩。那现在就这么一次加班,能不能坚持一下?
包括对林小红的黑脸也是。你工作完成了吗。如果没完成怎么可以出来玩?哦,原来现在是想要离开怡红院了,那你对得起谁呢?
对坠儿更不用说了吧,既有你怎么这样丢我们打工人脸的心态,也有你怎么辜负这个地方的心理。
当你以打工人的心态去理解她,是会觉得这个人咋咋呼呼,别人都不管,就她管。
但当你以报恩的心态去看待她,就很容易理解这个人。
换到现代,其实也可以理解。
如果你的老板可以让你,做四休三,早十晚五,这四天里每天工作时间两小时。有客人赖着不走除外,临时项目紧急除外。加班有加班费,老板出差记得给你们带免税化妆品面霜包包,他屋里的高奢物品只要你开口,他都会想办法给到你。
然后有一天他有个临时项目,需要你加一晚上的班,你加不加?
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或者有人会死抠细节说贾宝玉踢过袭人,但反过来想,袭人即使被踢了为什么都不肯走呢?是贾府不让吗,是贾宝玉真的有能力阻拦她不走吗,是花家不愿意替她赎身吗?贾宝玉如果动不动就拿门闩照着袭人的脸上打,袭人还愿意留在他身边吗?
贾宝玉对丫鬟下人们的管理方式一定不好,甚至很烂。
但贾宝玉给自己屋里的福利待遇,一定是非常好的。以至于贾家所有丫鬟最开始的目标都是到怡红院当差。
《红楼梦》有个经典问题,晴雯在得知王夫人想要撵她走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求贾母。
其实答案很简单。
当王夫人说:我要回了老太太撵你。
如果贾母真的同意让晴雯走。
那就代表,贾母给与晴雯的恩情,晴雯可以不必报了。恩已经报完了,她可以走了。
晴雯被撵后,贾宝玉去看她。
晴雯没有一句说:求求你贾宝玉,你去和太太说,你去和老太太说,让我回去吧,让我留在怡红院留在贾家吧!
她没有。
晴雯说的是,撵人就撵人,怎么还说我是狐狸精?早知道要担这个污名,那我悔不当初。
晴雯恨的不是被撵,而是名声被毁。
她也没想到王夫人先斩后奏,先撵她再告诉贾母。
事实上,贾母对晴雯也是高度认可。
王夫人说晴雯不好,懒、又病了,让她下去吧!
贾母说,晴雯怎么不好了?我看她很好。
王夫人说,她命不好,得痨病了,叫不回来了。痨病在古代就是绝症,活不了了。所以我选了袭人,巴拉巴拉。
贾母说,哦,那袭人也别提拔了,就含糊着吧!
贾母没有坚持让晴雯回来的基础是,王夫人两次重申晴雯得了痨病。

最后:
如果不是王夫人在大冷天把病重的晴雯拖起来,让她病上加病。
如果不是王夫人非要给晴雯安上一个狐狸精的名声,让她含冤莫白。
如果不是这位姑舅表哥太混账,对这位表妹不闻不问。
事实上,如果晴雯身体健康,名声没有被毁,多浑虫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仅凭一手绣活,晴雯也饿不死。
题外:
贾母和王夫人两代人对下人的态度,真的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无论是对鸳鸯还是对晴雯,贾母都做到了真正体贴关怀,切切实实帮她们解决生活中的难点,换来的当然是她们的忠心。
而在王夫人眼中,所有的丫鬟晚辈都是可以甩锅的对象。别人只能帮她解决问题,替她顶锅,而她绝无可能替旁人着想,解决她们实实在在的难处。于是在她的领导之下,奴婢们离心离德,贾家分崩离析。
贾母≈某东来
王夫人≈某辉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