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生轩辕,春浴日,女儿节10首古人写三月三的唯美诗词共赏!

隐书读 2025-04-01 11:58:42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诗的开篇点明三月三的时节与地点,描绘出长安水边众多丽人出游的场景,通过对丽人们服饰、体态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她们的奢华与高贵,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同时,诗中也暗示了杨氏兄妹的骄奢淫逸,具有一定的讽喻意味。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的三月三日,当时杨贵妃得宠,其兄杨国忠专权。杜甫通过描写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在曲江边游春宴乐的情景,对统治阶层的腐败进行了含蓄的批判。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上片描绘了三月三九曲池边的热闹景象,柳丝摇曳,香尘扑马,展现出春日的明媚与繁华。下片则由景及情,通过苦笋鲥鱼的乡味,引发对江南的思念,结尾以阊门烟水、落帆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此词可能是他在远离家乡的北方,于三月三这一天触景生情,回忆起江南的故乡,从而写下了这首词,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月三日

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这首诗描写了三月三上巳节人们在画堂中宴饮、观舞的情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描绘出节日的欢乐氛围,如柳絮扑窗、燕子拂檐、柘枝舞等,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与人们的闲适。

从内容来看,这应是白居易年轻时参加上巳曲江宴乐时的作品。当时的上巳节有临水宴饮、观看歌舞等习俗,此诗正是对这一节日场景的生动写照。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诗的首句回忆当年与白居易在花前共醉的美好时光,次句回到现实,写自己如今在花前抱病消磨时光。后两句通过描写独自倚帘怅望的情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元稹与白居易是好友,二人常以诗唱和。此诗是元稹在收到白居易三月三日寄来的诗后所作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在春日里的孤独与惆怅,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草树连容卫,山河对冕旒。画旗揺浦溆,春服满汀洲。仙乐龙媒下,神皋凤跸留。从今亿万岁,天宝纪春秋。

这是一首应制诗,描绘了皇帝在三月三上巳节亲临曲江祭祀、宴游的盛大场景。诗中通过对皇家仪仗、自然风光、歌舞音乐等的描写,展现出皇家的威严与奢华,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歌颂与祝福。

此诗是天宝改元时王维为皇帝在曲江宴游所作,当时唐玄宗在三月三这一天会带领群臣到曲江进行祓禊等活动,王维作为臣子,奉命作诗以纪其事。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张说

凤凰楼下对天泉,鹦鹉洲中匝管弦。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

诗中描绘了三月三在定昆池宫庄举行宴会的热闹场景,凤凰楼、天泉、鹦鹉洲等景象烘托出宴会的豪华,“舟将水动”“幕共林横”等句展现出宴会的盛大与欢乐,最后两句则通过对美人歌舞的描写,增添了宴会的浪漫氛围。

定昆池是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所建的园林,此诗可能是张说在参加定昆池宫庄的三月三宴会时所作,以赞美宴会的盛大和景色的优美。

浣溪沙·三月三日

刘辰翁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缃桃定有踏青鞋。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人间安得酒如淮。

这首词通过描写三月三雨后的景色,如小篱、翠街、缃桃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同时,词中也表达了词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以及对饮酒作乐的向往。

刘辰翁经历了宋末元初的动荡,此词可能是他在隐居或闲适生活中所作,借三月三的春日景色,抒发自己对宁静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由的渴望。

春词

陈允平

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三月三春天的美景,杨柳依依,春风拂面,画桥边芳草萋萋。后两句通过燕子归来和红楼卷绣帘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闲适、优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闺中的女子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陈允平的词多写闺情,此诗可能是他以闺中女子的视角,描写三月三春日里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女子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上巳感怀

仇远

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

诗的首句写自己整个春天都没有心情游山玩水,次句点明虽然自己无心赏景,但三月三的风景依然美丽。后两句通过描写十里杨花如雪的景色,以及马蹄无法踏入江南的无奈,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仇远生活在宋末元初,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此诗可能是他在春日里触景生情,想起了江南的故乡和过去的时光,抒发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身世的感慨。

上巳燕至

汤显祖

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

诗的首句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憔悴之情,次句则通过不记兰亭三月三,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忘却。后两句以花自无言、春自老,衬托出归燕的呢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的无奈。

汤显祖一生坎坷,此诗可能是他在经历了一些人生变故后所作,借三月三的时节和归燕的意象,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文 隐溪书社

素材 唐诗宋词集

图 由AI生成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