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陆还书诫之日: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幼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油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必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作者简介
马援(公元前14一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著名军事家。曾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顺刘秀,任陇西太守,后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

译文:
我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笑谈论别人,而且都轻慢侠士,我先前在交肚(郡名,辖境在今越南北部),写信告诚他们说:
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时,好傀听到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于见,但嘴里不能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胡乱评论国家的政令法律
这此都是我最痛恨厌恶的,我宁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特别厌恶这种行为,所以我一再强调,就像女儿出嫁时,父母-再告诚的一样,我想让你们不要忘记。
老伯高这个人厚道、周密、谨慎,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让节位,公道又威严。我爱护他尊重他,希望你们效法他。杜季良这个人豪爽侠义爱做好事,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清浊都没有过错,父亲去世时,几个郡的宾客都一定到。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愿意你们效法他。学习龙伯高而学习不到,还可以成为恭谨谦虚的人,正是所谓“刻天鹅不成还能像家鸭”;而一旦学习杜季良而学习不到,就会成为纨练之人,正是所谓“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了。到现在杜季良还不知道会怎么样,郡守到任总是愤怒至极,州郡把他的行为作为口实,我常常为他感到害怕,这就是我不原意子孙学习他的质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