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清明时节桃李盛开的生机勃勃与野田荒冢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黄庭坚一生坎坷,多次被贬。他在看到清明时节自然界的变化和荒冢的景象后,触景生情,感慨世事无常,从而写下此诗。
清明——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人生动地描绘出郊野扫墓的情景,纸灰如白蝶,泪水似杜鹃,形象而凄美。同时通过对比日暮时坟地的凄凉与儿女夜归灯前的欢笑,感慨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
高翥生活在南宋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他看到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的场景,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从而有了这样的感慨,写下此诗。
清明日出游——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诗人描绘了清明节人们出游的欢乐场景,马在杨柳间嘶鸣,人在秋千上欢笑,展现出清明时节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人们享受春光的愉悦心情。
王磐生活在明朝,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清明时节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这首词,展现了当时清明出游的热闹景象。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诗文情并茂地展现了一幅生动迷人的游春画卷,通过写游人寻春、日暮笙歌散去后万株杨柳间流莺啼鸣的景象,构织出一派自然天成的和谐春光图。
南宋后期,西湖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吴惟信在清明时节看到苏堤上的热闹景象和傍晚后的清幽景色,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诗中描绘了寒食清明时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乌啼鹊噪、纸钱飞舞、古墓累累,烘托出浓厚的哀伤氛围,表现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当时寒食清明扫墓之风盛行。他看到人们在墓前祭祀的场景,心生感慨,写下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描绘了人们在清明时节踏青游玩的情景,既有追逐落花的稚趣,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珍惜春光、珍惜友情的情感。
程颢是北宋理学家,他注重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在一个清明时节,他外出郊游,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此诗,记录下当时的所见所感。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这是诗人被贬到泷洲后,次年春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所作的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借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宋之问因政治原因被贬,在途中恰逢寒食节,看到沿途的景色,想起自己的遭遇和远方的亲友,心中充满了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于是写下此诗。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前两句描绘长安城里落花飞舞、御柳摇曳的迷人春景,后两句写寒食节禁火,而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寓意深远。
此诗具体作年不详,如果作于唐玄宗时,“五侯”当指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于安史之乱后,则是指唐代宗以来权势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团。韩翃见到皇家恩泽只惠及上层,于是在诗中微露出讽谏之意。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柳永
原文(节选):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描绘了清明时节桐花烂漫、杏花艳丽、缃桃遍野的美景,以及人们倾城而出到郊外踏青的热闹场景,展现出清明时节生机勃勃、欢乐祥和的氛围。
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善于描绘城市生活和自然景色。在清明时节,他看到城市内外的美景和人们的游乐场景,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以展现当时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临江仙·清明
辛弃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与杜牧的《清明》相似,以“雨纷纷”和“欲断魂”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壮志未酬。他在清明时节触景生情,或许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命运,写下这首词,抒发内心的愁苦和对亲人、故土的思念。
清明日独酌
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诗题点明诗意、诗境,透露出诗人的谪宦之苦。诗人以乐景写哀情,用燕子、黄鹂的鸣叫和柳絮、树荚的飞扬衬托自己的愁绪,最后通过脱衣换酒、笑吟《离骚》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在清明时节,他身处闲职,看到春天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心中充满了闲恨闲愁,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在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的心境。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通过描写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等景物,展现出清明时节的清新美好。下片写东邻女伴在采桑径里相遇、斗草的情景,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少女们的欢乐心情。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词人,他生活优裕,词多写富贵闲适生活。在清明时节,他看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少女们的活动,便将这些情景写入词中,展现出当时清明时节的生活场景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上片描写了寒食节时吴地青年赛龙舟、游女荡秋千、人们在芳洲拾翠、秀野踏青的热闹场景,下片则通过行云、遥山、笙歌、池院、月色、杨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动静对比,别具韵味。
张先在吴兴度过了一段闲适的时光,在乙卯年的寒食节,他看到当地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和夜晚的清幽景色,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记录下当时的节日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顾太清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根。绿云蔽日树轮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词的上片写海棠花即将开放,移种到古寺朱门旁,点明了时间是清明前一日。下片通过描写海棠的细干柔条,寓意着生命的成长和希望,最后希望海棠成阴结子后能记住种花人,表达了词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期许。
顾太清是清代著名女词人,她在清明前一日种海棠,看到海棠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望,于是写下这首词,以海棠为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行人悲伤愁苦的画面。前两句奠定了凄清的氛围,后两句通过与牧童的对话,开拓出想象空间,意境悠远。
公元846年,杜牧被贬为池州刺史,清明这天,他本该回乡祭祖,却独自徘徊在异乡郊野,于是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漂泊之叹和满腹愁绪。

文 隐溪书社
素材 中华古典文学集
图 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