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字王羲之父子都练过,汉朝小孩都要学,现在却没几个人写得好

一笑聊知 2018-12-19 08:49:48

你以为早期草书写成那个鬼样没人管吗?

最先看不下去的就是朝廷了。

你呈上来的公文都是“自由发挥”,好看不好看倒在其次,上司看不懂你的字或者理会错意思了咋办?

所以就有必要对早期草书进行规范。

正如篆书有李斯、隶书有程邈,对早期草书的规范也出了一个代表性人物,叫史游。

这里要插一句:从学术上来说,章草和早期草书的区隔并不明显。

《章草大典》中还把章草划为7种类型:原始型、简章型、标准型、章今型、今章型、正章型以及章篆型。其中原始型就囊括了早期草书的汉简。

《历代章草精选》、《章草全集》等书籍里面,也把居延汉简等早期草书作品选入收录。

——好吧,你们开心就好。

实际上,当我们沉下心来,仔细追溯章草的名称来源,就会发现章草的起源时间还是挺清楚的。

“史游作《急就章》成章草”就是诸多说法中,把章草起源年代定得最早的一种。

《章草大典》

史游,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也找不到多少史料记载,只知道他做过汉元帝的黄门令(类似大内管事),约在公元前40年作了《急就章》。

《急就章》就是汉代儿童学习文化常识的教材,类似以后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把儿童需要了解的姓氏人名、衣食住行、植物动物、器物建筑、医药丧葬、官职法律等,编成三字、四字或七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不过,由于是西汉教材,所以很多字按照现在的读音并不押韵了,而且好多内容,尤其是一些专有名词,普通人估计也很难看懂。不信试看几句:

郁金半见缃白䋤,缥綟绿纨皂紫硟。烝栗绢绀缙红繎,青绮绫縠靡润鲜。

——汉代的娃娃也不容易啊!

因为这本教材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必要的知识,所以命名为“急就”,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速成”。

同时《急就章》还要起到书法教程的作用,而且这种书法要求在日常使用,所以史游没有采用写起来较慢的篆书、隶书,而是能快速书写的章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所谓章书者,正因游作是书,以所变草法之,后人以其出于急就章,遂名章草者。”

——这里一笑再插一句:别以为做宦官很容易,光秦汉时期就在宦官中出了两位书法家,除了这儿说的史游,之前的赵高你还记得么?人家也是出了书法教材的!

急就,认识吗?

再说回章草,它是从汉隶变化而来,简化了隶书结构,笔画中为了速度还出现了连笔。

不过它还没像后来的草书那样字字相连,每个字还是相对独立,还存在明显的波挑,字形也是以扁方为主。

可惜的是,史游的《急就章》只留下了文字内容,墨迹已无处可寻。

幸好《急就章》是普及性的教材,所以之后有名的书法家都临习过,像吴国皇象、魏国钟繇、晋代卫夫人、王羲之、索靖等人都有写本,其中最接近史游《急就章》的,当属皇象写的版本。

皇象的《急就章》用楷、章草两种字体写就,楷书端正沉稳,章草灵动规范、暗含隶意。

其中世人临习得更多的是章草部分。

别看皇象这人在三国游戏和文学作品中存在感很弱,但他在三国时期的书法史上却如同庞统、荀攸一样耀眼。

他的章草与曹不兴的绘画,严武的围棋,菰城郑妪的算相,吴范的善候风气,赵达的算术,宋寿的解梦,刘敦的天文并称“八绝”。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里把皇象誉为“一代绝手”。

唐代张怀瓘《书断》评皇象的章草为神品,并把他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称“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皇象字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皇象《急就章》目前也只剩了刻本,而且这个刻本还是根据宋人的摹本刻的,又是一个翻版的翻版,不过还是能体现汉代章草的特点的。

皇象《急就章》拓本01

皇象《急就章》拓本02

皇象《急就章》拓本03

皇象除了《急就章》,留到今天的作品还有章草《文武帖》、《顽暗帖》以及很像藏文的悬针篆《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

总的说来,章草只是隶书尚未定型时的一种过渡性字体,仅兴盛于汉魏时期。晋代以后,练习章草的人就少了。

除了皇象的《急就章》,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章草精品还有西晋索靖的《出师颂》、《月仪帖》、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豹奴帖》、王献之《江东帖》以及明代宋克的《急就章》等。

索靖《出师颂》

索靖的《月仪帖》

陆机《平复帖》

王羲之《豹奴帖》

王献之《江东帖》

宋克《急就章》(局部)

到了现代,章草大家更是寥寥无几(请注意我说的是“大家”),数来数去也只有沈从文(写《边城》的)、kang生(搞文G的)、王蘧常等几位。

也正是因为练的人少,所以这次一笑破例一篇把章草部分讲完,作为入门基础知识,大家了解这么多也就够了。

(未完待续,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加关注可看之前文章以及及时获得更新提示。每天1分钟,通晓书法史。)

1 阅读: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