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班长被陈锡联提拔为八路军排长,后成开国少将,官至正国级

朕侃过去 2025-03-20 02:57:36

1360位开国少将中仅有3人官至正国级,他们分别是李德生、汪东兴、刘华清,这其中李德生、刘华清两授将军衔,一次是在55年授少将,另一次则在88年授上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德生在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前夕竟仅担任班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李德生早在1930年就参加了红军,此时李德生年仅14岁,先后担任过通信员、传令兵。

1932年升任红32团交通排班长,两年后调往红10师交通队担任班长,陈锡联当时在红10师任副师长,后调往红11师任政委,直到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才又调回红10师任师长,而李德生则一直待在红10师。

李德生不怕牺牲,作战勇敢,在八庙垭战斗中,左胸不幸被打穿,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那为何直到红军主力改编八路军前夕仅任班长呢?原来是因为李德生反对张国焘,而备受打压,连党籍都被开除了,直到抵达陕北后才恢复党籍。

陈锡联、李德生虽说一位是师长,一位是班长,但李德生仅比陈锡联小一岁,李德生因是在红10师师部的交通队工作,自然与师领导相识,而陈锡联实际上也早就开始关注李德生了,知道他有能力,但对于李德生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他也无能为力。

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李德生所在的红10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干部们基本上都是降级使用,比如陈锡联就从师长降级为团长。

但陈锡联在担任团长后不久,就力排众议直接将李德生提拔为通信排排长,陈锡联慧眼识珠,李德生成长得很快,在担任排长仅半年多就升任特务连连长,4个月后又升任副营长。

抗战时期李德生常常身先士卒,曾与一位日军指挥官一对一肉搏,当时鬼子军官使用军刀,李德生则使用鬼头大刀,鬼子军官哪里晓得,八路军的这位干部看着年轻,实际上在战场上已经使用了好几年的大刀了。

鬼子军官根本就不是李德生的对手,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落荒而逃,后被活捉。后来李德生曾谈起这段经历,说这是他唯一一次和鬼子军官面对面耍大刀片子。

1943年李德生晋升为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第30团团长,后又调往第769团担任团长,提拔他的陈锡联是769团的首任团长,而他则是769团最后一任团长,769团历任团长中仅有两位上将,一位是陈锡联,另一位则是李德生,只不过陈锡联是55年授上将,李德生是88年授上将。

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在王近山麾下担任旅长,王近山打起仗来非常拼命,大家都叫他“王疯子”,而李德生担任旅长的17旅,是王近山担任司令员的中野六纵的最强悍的一支部队,李德生则是他最为倚重的一位旅长。

襄樊战役中,李德生指挥17旅“刀劈三关”,一举破城,活捉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第十五绥靖区中将司令长官康泽,被记大功一次。抗美援朝时期,李德生担任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指挥第12军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击退了美军数百次猛烈的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1961年时任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的李德生,在第12军某部2连蹲点,以改革教学训练法的问题,著名的“郭兴福训练法”就此诞生,并推广至全军。

1968年的一次会议上在宣布分组名单时,毛主席听到“李德生”这个名字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原来毛主席曾使用过“李德胜”这个化名,两个名字正好谐音,毛主席顿时有了兴趣,并亲自会见了李德生。

此次会见,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德生这个名字也就此被毛主席记住。由于李德生工作能力突出,同时在一众革命老干部中年纪也比较轻(时年53岁),后来毛主席便把他调到中央工作。

李德生先后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后又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到了1973年更是出任中央副主席,1988年李德生第二次参加授衔,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