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所好,老子的家族传承,道法修真的本义

践行的瑜 2024-04-16 02:22:17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曾阅读过,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立鸿的一篇论文,说的是著写《道德经》的老子是彭祖族人的论证。

由此我联想到庄子在《刻意》篇中那段文字内容,“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文中提到了“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与文始道法中的“抟气至柔、熊经鸟申”同出一源,或就是出自家族传承❗

关尹子,老子西出函谷关之际为其写出了经典的,被世人称为《道德经》的一个名士;后追随老子左右为传承老子思想文化而创立文始道。

文始道法就是老子的家族传承❗

在道法实修践行中阅读老子《道德经》,对其“修身”“知道”主题内容的参悟体验过程中,或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知;对“微希夷”章节的文字描绘,就是实修中“以声波引气”“以意念引气”所导致的内景❗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据之而弗得,名之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诘,故捆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悠,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

黄老道学崇尚的是“天人合一”,看这天地间的空空荡荡,圣人则把这“人格”化的比拟联想到了“虚怀若谷”❗那么你能从中看到还是听到,再者是触摸到了这“虚怀若谷”❓

这或就是文中所写“三者不可至洁,故捆而为一”的本意景象。

面对现实景色,我们可能会产生联想;唯有文学艺术会更进一步的文学修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中,把视觉、听觉、触觉等诸多感觉,揉合在了一起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样举例是否能加深你的理解呢❗

这“微希夷”是什么样的景色描述呢?老子用了句“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把叙述拉回到了修炼本体。

这就是体现“天人合一”的实体,道法修行中类似于阳光、月光在人体内的运行感觉❗

这就是后来南宗始祖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描绘实修中的景色“近来透体金光现”❗

☞悟真篇——张伯端

敲竹唤龟吞玉芝,鼓琴招凤饮刀圭。

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

2 阅读:133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1:05

    老子是周朝王族 国立图书馆馆长

  • 2024-06-13 18:50

    那道家走的是唯物主义哲学真理科学路线,那道教是伪装道家进行江湖诈骗的,走的是唯心主义胡编乱造

  • 2024-05-14 11:52

    那你想表达的是你的认知坡度,不是别人的认知坡度。那么问题来了?有意义么?大音希声,大道无形。认知而已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