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晚,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一辆小米 SU7 标准版与隔离带水泥桩剧烈碰撞后爆燃,车内三名年轻女性不幸罹难。4 月 1 日深夜,小米创始人雷军首次公开回应事件,承诺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并以行动回应社会关切。

据小米官方提交给警方的初步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模式,以 116 公里 / 小时的时速行驶。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改道的路障后,于 22 时 44 分 24 秒发出 “注意障碍” 提示并开始减速。约 1 秒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工操控状态,尝试转向并持续制动,但最终仍以约 97 公里 / 小时的速度撞上隔离带。碰撞导致电池舱受损引发爆燃,车门因撞击变形无法开启,酿成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车辆并非由车主本人驾驶。小米专项小组在事故后第一时间联系车主,并配合警方调取了完整的行驶数据与系统日志。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涉事车辆尚未移交小米技术团队。

面对舆论压力,雷军在声明中直言:“三位年轻女孩的离世,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 他代表小米表达深切哀悼,并承诺将全力协助家属善后。针对外界质疑,雷军强调:“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进展,尽最大努力回应社会关切。”
针对部分网友 “为何不及时联系家属” 的质疑,小米汽车在官方回应中解释,公司在事故次日即赶赴铜陵,并在警方指导下尝试与家属会面。截至发稿,仍在等待家属的正式沟通通知。关于车辆起火原因,小米初步推测系撞击导致系统严重受损,而非网传的 “自燃”,但具体结论需待专业鉴定。

事故曝光后,小米集团股价当日下跌超 5%,市值蒸发逾 700 亿港元。与此同时,美的集团清仓小米股票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尽管美的方面称系 “正常投资操作”,但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事件对小米品牌形象及汽车业务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争议再度成为焦点。此次事故中,NOA 系统虽检测到障碍物并减速,但未能完全避免碰撞。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将成为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雷军在声明中承诺 “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这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生者的责任。随着调查深入,公众期待小米以更开放的姿态公开信息,用技术改进与制度完善筑牢安全防线。唯有如此,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 “铠甲”,而非刺痛人心的 “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