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比天大”的戏骨吴京安用半生诠释何为演员风骨

娱乐的风向球 2025-03-29 15:28:42

当《天下粮田》中刘统勋在朝堂怒斥贪腐时,观众席有位老者突然起身高喊“演得解气!”这位让耄耋老人忘记身在剧场的演员,正是国家一级演员吴京安。

从《红旗谱》里嫉恶如仇的朱老忠到《初心》中躬耕田亩的甘祖昌,这位塑造过百余经典角色却鲜为人知的老戏骨,用四十年演艺生涯书写着“戏比天大”的信仰。

1976年的西安中学篮球场,18岁的吴京安不会想到,那声“快传球”的呐喊竟成了命运的转折。兰州军区话剧团领导循声而来,这个身高一米八、嗓音洪亮的少年让他们如获至宝。

经历七次普通话朗诵考核,从未接触过表演的愣头青穿上军装,却在首次登台时紧张得忘了词。导演罚他拉幕布三个月,每天透过缝隙偷师学艺的他,竟在《万水千山》复排时凭观察自创出炊事班长揉面细节,让老演员都竖起大拇指。

这份执着源于军人世家的传承。父亲44岁得子,却坚持让幼子通读《资治通鉴》白话本;母亲16岁入党,行军途中扫盲识字终成设计院副院长。双亲的言传身教,铸就了他“戏要扎根土地”的信念。

为演活《红旗谱》里的农民朱老忠,他提前半年住进河北农村,每天凌晨四点跟老乡下地,硬是把拿锄头的手磨出三层茧子。剧组杀青时,村里老人拉着他不放:“你这后生比咱庄稼人还像庄稼人!”

2003年话剧《白鹿原》后台,刚摘得梅花奖的吴京安正对着镜子调整白嘉轩的烟袋角度。这个细节他琢磨了三个月——烟锅磕鞋底的力度暗示族长权威,吞吐烟雾的节奏暗合时代变迁。这种较真让他在2014年遭遇车祸后,躺在ICU仍念叨着耽误拍摄进度。肋骨断裂三根、脾脏破裂的他,出院首件事竟是向剧组鞠躬致歉:“对不住大伙,咱们抓紧补拍!”

如今仍保持军艺时期的作息,清晨五点半准时晨跑。路过人民大会堂时,常被游客错认成退休老干部——没人想到这个身姿挺拔的“老农”,正是荧幕上那些深入人心的公仆形象本尊。当流量明星争抢热搜时,他默默资助着甘肃山区剧团,箱底珍藏的却是父亲手书:“戏要演给老百姓看,奖要颁给老百姓选。”

0 阅读:1

娱乐的风向球

简介:娱乐圈的风向标,及时捕捉娱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