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并非汉文帝结发妻,而且她一开始还不愿意前往代国,所以她能够成为皇后,完全是因为阴差阳错。
后来窦漪房因病失明,汉文帝对她宠爱也日渐衰减,尤其是慎夫人和尹姬入宫之后,汉文帝对窦漪房的宠爱所剩无几。
当时汉文帝对慎夫人的宠爱,已经超出了对一般宠妃的情分,他们情投意合:汉文帝崇尚节俭,慎夫人衣不曳地;慎夫人弹瑟,汉文帝合曲而歌。
在皇宫中,慎夫人甚至经常和窦漪房同坐一席,可以说,已经移情别恋的汉文帝为了宠妃,完全可以废后,那他为何不这样做呢?
一、太子是刘启,废后动摇国本废黜窦漪房对汉文帝来说有没有难度呢?按理说没有,因为窦漪房没有可以倚靠的强大娘家,不像后来卫、霍家族在朝堂根深蒂固,影响到大汉的方方面面。
窦漪房只有两个弟弟,而且这两个弟弟与姐姐的感情并不深厚。
早年,窦漪房离家后,和自己的兄弟再也没有往来,甚至在窦漪房被封为皇后时,她的弟弟窦广国还在别人家当仆役。
如果汉文帝铁了心想要废黜窦漪房,窦漪房本人反抗的余地很小,她唯一能拿出的筹码就是身为太子的儿子刘启。
在西汉,废后之事并不罕见,而且大多是因为子嗣问题而被废,汉景帝的薄皇后,因无子被废,汉武帝的陈皇后,也是因为无子被废。
可窦漪房不同,她为汉文帝生育有两子一女,并且长子刘启还是太子,如果废黜窦漪房,肯定会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导致流言蜚语四起。
比如,汉文帝是不是有废太子的打算。
要知道,汉文帝对刘启这位太子颇为满意,根本没有废太子的理由,而且汉文帝在世的儿子也没有几个了。
汉文帝还是代王时,原配王后所生四个儿子皆离奇病死,往下就是窦漪房所生两子,刘启和刘武,刘参的生母地位低微,连姓名都没留下,他本人也并不得宠。
汉文帝倒是很宠爱小儿子梁王刘揖,还让贾谊担任他的太傅,奈何年龄太小,且在王位上仅十年,便坠马而死。
所以,汉文帝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为了废后,而动摇太子刘启的地位,甚至更换太子,对大汉朝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幸事。
二、宠妃无子且识趣汉武帝后期最宠爱的妃子莫过于慎夫人,在汉文帝的纵容下,慎夫人在宫中的待遇甚至直追皇后窦漪房。
宫中多是捧高踩低的小人,见到窦漪房因病失明且失宠,肯定会想方设法讨好慎夫人,因此也就有了慎夫人与窦漪房同席而坐的事情发生。
但是,在袁盎的提醒下,慎夫人也明白了自己处境,她不敢和窦漪房争。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汉文帝带着窦漪房、慎夫人等人到上林苑巡游,在宴席安排座位的时候,郎署长依照宫中惯例,将慎夫人的坐席安排在窦漪房旁边。
袁盎看到后却将慎夫人的席位往后撤了一点,慎夫人到后十分生气,不肯入席就座,汉文帝得知此事后也颇为恼怒。
在汉文帝看来,袁盎不给自己的宠妃慎夫人面子,就是不给自己面子,袁盎是在打自己这个皇帝的脸,于是起身回宫,宴席只能作罢。
回到宫中后,袁盎找到汉文帝解释说:慎夫人只是妾,怎么能和皇后平起平坐呢?这是乱了尊卑,而且陛下难道没有听说人彘吗?
人彘是吕后为了报复刘邦宠妃戚夫人所发明出来的酷刑,受刑之人的下场十分凄惨,汉文帝自然知道戚夫人之事,他这才明白袁盎的苦心。
之后,汉文帝将袁盎的话转述给慎夫人,慎夫人也是聪明人,意识到袁盎说的对,便出手赏赐袁盎金五十斤。
慎夫人很识趣,窦漪房现在是皇后,未来是太后,自己将来的命运全部掌握在窦漪房手中,如果有儿子还能与窦漪房争一争,奈何她没有。
所以此后,慎夫人对待窦漪房更加尊敬,不再想着和窦漪房一较高下。
三、多年夫妻情分还在窦漪房当初以良家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后,称为窦姬,后来吕后准备释放一批宫女出宫,并将她们赏赐给诸侯王,窦漪房也在其中。
按照窦漪房的想法,她想前往离家乡比较近的赵国,为此她还特意请求负责此事的宦官,但不知为何,宦官将她安排在了去代国的队伍中。
窦漪房不想去代国,奈何有诏令在,她只能不情不愿前往代国,谁知前往代国后,在同行五人中,代王刘恒唯独宠幸窦漪房,这便是缘分。
后来窦漪房相继为代王生下女儿刘嫖、儿子刘启以及刘武,除了原代王后外,就属窦漪房生的孩子多,可见汉文帝早期对窦漪房有多宠爱。
汉文帝即位后,在百官的建议下册封窦漪房长子刘启为太子,随后又立窦漪房为皇后,并且在立后之时,还下令赏赐天下鳏寡孤独以及孩童老人布匹绢帛、粮食和肉类。
窦漪房找回失散的兄弟后,汉文帝不仅赏赐其兄弟田地财物,还选择品德高尚的长者担任老师,负责教导他们。
虽说,随着窦漪房年老色衰,且因病失明,汉文帝移情别恋,对窦漪房不再像年轻时那么上心,但毕竟多年夫妻情分还在,汉文帝不至于废后。
再说了,汉武帝如果因为宠妃废后,那他还要不要名声了,史书上又该如何评价他,皇帝没有不在乎名声的,汉文帝肯定不允许因为废后影响千秋史册对自己的评价。
综上来看,废黜窦漪房不仅对汉文帝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给自身惹上很多麻烦,那么汉文帝有什么理由要废后呢?您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