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辉煌一朝倾颓,72%份额流失,英特尔怎么了?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1-11 02:36:30

在科技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英特尔曾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主宰芯片行业长达四十余载。然而,如今的它却深陷泥沼,辉煌不再。探寻英特尔的发展轨迹,剖析其当下困境,展望未来走向,不仅能让我们对这家科技巨头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为整个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辉煌往昔:从草创到PC时代霸主

1968 年,因不满仙童半导体的激进管理方式,戈登・摩尔辞去高薪工作。归家途中,他与正在修剪草坪的老同事罗伯特・诺伊斯相谈甚欢,二人畅聊对工作的不满、半导体行业的新趋势以及未竟梦想。随后,在风险投资人提供的250万起步资金支持下,他们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英特尔最初专注于生产存储器芯片。

1971 年,戏剧性的转折出现。日本公司Busicom找到英特尔,希望为其新款打印计算器开发 12 颗计算芯片。年轻工程师泰德・霍夫提出大胆想法,开发可编程通用处理器,这一决定开启了人类半导体微处理器的新时代。同年10月15日,英特尔推出世界首个商用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尽管性能在如今看来有限,但在当时已能与占据整个房间的电子计算器媲美,泰德・霍夫也因此被誉为 “CPU之父”。

1978年,英特尔推出8086处理器。1981年,IBM选择英特尔的8088处理器作为其首款个人电脑的核心,这一决策奠定了英特尔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此后四十多年,从奔腾到酷睿,英特尔的X86架构几乎垄断全球PC处理器市场,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商业品牌,在微电子学子眼中,更是半导体人的圣殿。2015年,72%的个人电脑使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超80%的数据中心市场采用英特尔志强处理器,年收入达556亿美元,市值一度超2000亿美元,当之无愧的 “芯片之王”。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英特尔却在这场浪潮中迷失方向,彻底错过智能手机发展的黄金时期,ARM架构借此迅速崛起。在传统X86 CPU市场,英特尔也被老对手AMD逆袭超越,如今AMD市值已超过英特尔两倍。

内部危机:企业文化的腐化与变质

英特尔内部企业文化的腐化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英特尔第三任CEO安迪・格罗夫在回忆录《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到,英特尔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应保持偏执狂的态度,追求卓越、直面困难。1994年,新款奔腾CPU出现FDIV浮点除法bug,虽该错误九十亿次运算才出现一次,但安迪・格鲁夫坚持公开问题,向公众道歉并全面召回受影响处理器,代价高达4.75亿美元,却为英特尔赢得了用户的声誉与信任。

反观2023年末至2024年初,英特尔第13代、14代CPU在网络上遭到大量投诉,I7、I9处理器频繁崩溃、蓝屏,部分甚至出现严重缩缸烧缸的永久损伤。英特尔起初拒不承认问题,面对铁证,又将矛头指向主板厂商,称是BIOS设置不当所致,让用户刷最新BIOS。即便用户照做,问题依旧存在,大概率是英特尔芯片工艺问题。最终,英特尔仅延长两年售后,便将问题搁置。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如今英特尔管理层毫无担当、信誉缺失。

从安迪・格罗夫时代的工程师文化,到如今商业型导向的转变,英特尔董事会成员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英特尔更注重短期利益,忽视技术研发与长期发展,衰败成为必然。

技术困境:制程工艺的延误与失策

2010年前后,英特尔站在半导体制程的巅峰。2011年,在22纳米节点率先引入FinFET技术,2014年推出的14纳米工艺近乎完美,性能不断提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独领风骚。然而,2015年开始,10纳米工艺陷入困境,原计划2016年量产一再推迟,直至2019年才勉强实现,且最初良率极低。这导致14纳米产能紧张,市场处理器供货不足,价格飙升,英特尔市场份额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台积电采取务实策略,稳扎稳打推进技术节点,2018年率先实现7纳米量产,2020年开始量产5纳米工艺并试产3纳米工艺。AMD与台积电深度合作,凭借7纳米工艺的锐龙处理器强势崛起,进一步蚕食英特尔在传统CPU市场的份额。英特尔在纳米节点上的失败,与当时CEO布莱恩・科兹洛斯基的错误决策密切相关,如假大空的技术路线、过于追求利润、大量股票回购、对技术预估不足、封闭生态等,最终满盘皆输。

未来何去何从:三种可能性的探讨

(一)效仿格罗方德模式

英特尔或许会参考格罗方德半导体的发展路径。格罗方德从AMD拆分后,与阿联酋以及穆巴达拉集团成立独立半导体制造公司。为实现剥离,穆巴达拉集团近十年损失近200亿美元投资,AMD前期也背负长期金元合作协议,推迟了与台积电的深度合作。据估算,英特尔若要剥离芯片制造业务,需高达500亿美元的资本投入以支持新公司前期运营发展。但目前英特尔设计和产品部门虽受欢迎,高通与英特尔的谈判却因制造部门的巨大资金缺口而受阻。

(二)成立合资集团

英特尔可能与博通、高通、苹果、英伟达等公司成立独立合作公司,打造美国集资版的芯片制造合资集团,并签订长期制造协议,通过锁单锁产能的方式推动芯片制造部门的制程优化。鉴于英特尔芯片制造部门对美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 “美国制造业回流” 的政策背景下,若能推进18A制程,在法律、资金和政治层面都可能获得支持。

(三)技术强行转移

最为激进的一种可能性是,在某些政治势力的运作下,通过立法或行政干预,英特尔从台积电、三星等强行转移3纳米以上先进制程的相关技术,包括关键的EDA数据、验证IP库以及制程工程师人才。虽然这种方式看似极端,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也并非毫无可能。

英特尔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三种可能性各有利弊,究竟哪条道路能让英特尔走出困境,重焕生机,亦或英特尔将彻底沉沦,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但无论结果如何,英特尔的兴衰历程都将为科技产业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供后人借鉴与思考 。

文本来源@白呀白Talk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