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男子高血糖并发症去世,医生警告:长期吃降糖药,避免这几事

宇典的趣事 2024-11-27 08:22: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好的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医生,我爸爸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挺好,怎么突然就......"陈女士站在重症监护室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她父亲平日饮食起居都格外注意,每天按时服用降糖药,可谁能想到,这场噩耗来得如此措手不及。

这位77岁的老人名叫张守诚,十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退休前是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教书育人40余载,桃李满天下。生活中的他极其自律,每天清晨五点准时起床,从不懈怠。得知自己患病后,他更是积极配合治疗,每天准时吃药,定期复查。在家人眼中,他就是个对待疾病特别认真的"模范病人"。

"张老先生确实很配合治疗,可惜忽视了一个致命问题......"主治医师叹了口气,翻开病历本。原来,张老先生虽然按时服药,却过分依赖降糖药,忽视了运动和饮食管理的重要性。他的病历显示,近两年来,空腹血糖维持在7-8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5%左右,这个数值虽不算太高,却也不够理想。

回想起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的场景,陈女士心如刀绞。那是个寒冷的冬夜,父亲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点药就躺下休息。谁知半夜突发心梗,送医时已经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医生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管病变,再加上天气寒冷,诱发了急性心肌梗死。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按时吃药就万事大吉。"刘医生接诊过太多类似的病例。作为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从医30年来,他目睹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死离别。"降糖药确实能帮助控制血糖,可长期服用也会带来不少隐患。这就像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是救命药,用得不当反倒害了自己。"

刘医生详细解释道,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长期服用会导致胰腺负担加重,甚至引发胰腺功能衰竭。另外,一些降糖药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临床研究表明,某些磺脲类降糖药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张守诚生前最后一次体检报告触目惊心: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血糖12.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血压145/90mmHg,总胆固醇6.2mmol/L。除了血糖偏高,他还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与长期服用降糖药不无关系。

"记得第一次接诊张老先生时,他刚退休不久。"刘医生回忆道,"那时他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就是血糖略高。我建议他从生活方式入手,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可惜他觉得吃药更方便,运动太麻烦......"

回顾张老先生的病例,刘医生深感惋惜。如果能坚持运动,控制饮食,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研究显示,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

"我经常建议患者,用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刘医生强调,"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检查同样重要。药物治疗要遵医嘱,不能随意加减剂量。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全面管理。"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1%,每年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的患者数以万计。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当导致的。

针对长期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刘医生特别提醒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监测血糖指标。每天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一般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7.5%较为适宜。

科学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不擅自改变剂量。有研究表明,约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一旦发现药物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定期评估用药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合理膳食计划。每日总热量应根据体重、活动量来确定。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45-60%。多选择全谷物、豆类、新鲜蔬菜水果。张老先生生前就没有严格控制饮食,常常因为贪嘴而打破医嘱。

建立运动习惯。循序渐进,从轻度运动开始。散步、太极拳、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研究显示,规律运动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达40%。

定期体检筛查。除了常规血糖监测,还要关注血压、血脂、肾功能等指标。每年进行眼底检查、足部检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

关注低血糖预防。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可能导致意识障碍甚至死亡。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处理。老年患者更要警惕夜间低血糖。

重视心理调适。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长期治疗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保持乐观心态,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加强并发症预防。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延缓病情进展。张老先生最终因心梗离世,就是并发症防控不力的典型案例。

"如果能早点意识到这些问题......"陈女士握着父亲的遗照,泣不成声。她决定把父亲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唤醒更多糖尿病患者的警觉。

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我深感责任重大。糖尿病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通力合作。每位患者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摒弃"只靠药物"的片面认识。

生命诚可贵,健康更珍贵。对于糖尿病这个慢性病,切莫存在侥幸心理。科学用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缺一不可。让我们以张老先生的故事为戒,共同呼吁重视糖尿病全面管理,避免悲剧重演。

愿天下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能收获健康,享受幸福晚年。这不仅是医者的期望,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手并进,为糖尿病防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11 阅读:1891

宇典的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