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为了盘活“城市房地产”,就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以前,在农村,说起“谁家在县城买了房子”,人们都会说:“你看人家多有出息,都在城市有一席之地了”,如今,在农村,说起“在县城买的房子”,人们会说:“真不知道有啥好,房贷要还到老,一个月没收入都心慌,还是住在农村自建房里踏实。”
为什么,在农村,人们关于“进城买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第一:以前的农村,进城买房是家庭实力的象征,人人羡慕,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多数在农村拥有不错的经济实力,进城买房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
第二:现在的农村,进城买房是为了孩子读书、儿子娶亲,却不是真正想要在城市生活定居,买房可以通过首付+贷款的方式,“进城买房”不再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也并没有提高生活品质,反倒是被房贷影响到“捉襟见肘”。
第三:为了攀比选择“进城买房”的农村家庭,如今都因为非刚需的购房,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20~30年的房贷听上去不多,可一旦真正开始还贷款,就会发现“压力山大”。
如此,在农村,人们关于“进城买房”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实事求是地讲:农民到底该不该进城买房?笔者认为,农民不应该进城买房,但是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
第一: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学校越来越少,更多的农村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去教育资源更优质、师资力量更强大、各方面教育环境更好的城市学校。
但是所谓的“学区房”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孩子要进城市里的学校,就必须在学区内有房子,没有房子就报不了名,不能顺利入学;当然也可以通过缴纳所谓“借读费”的方式入学,但从此要长期租房、孩子幼升小、小升初,免不了“各种折腾”(懂的自然懂)。
如此,为了一劳永逸,农村家长只能咬牙买房,一方面可以依照学区房顺利入学,一方面家长陪读不需要长期租房。
第二:不买房的单身青年缺少婚恋竞争力。
不知道从何时起,没房没车的农村单身青年就失去了婚恋竞争力,在男多女少、竞争激烈的农村婚恋“市场”,在县城没有座房子,连媒人都会觉得“为难”。
咋办?当父母的,明知道买房子的意义不大也不是刚需,可是不买儿子的婚事怎么办?咬咬牙,县城里的房子说买就买了,至于能不能帮助儿子顺利娶亲,起码先具备了婚恋竞争,提高了婚配的成功率。
买了房,娶了亲,全家努力还贷款,经济压力和矛盾重重,不知是喜还是忧......
以上两个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民不得不“进城买房”,但除此之外,农民到底该不该进城买房呢?
相信,抛开为了孩子读书和结婚这两个客观前提的存在,会有大多数人选择“不买房”,原因如下:
第一:农村宅基地自建房,建成装修入住后,除了水电,几乎没有使用成本,面积够大、足够省钱、没有所谓“七十年产权”的说法,住起来舒心又自由。
第二:农村宅基地自建房,建设成本低,不存在长期的“房贷绑定关系”,经济压力小,生活质量自然能够提高,即便是失业或失去经济来源,只要有粮食,起码不会陷入绝境。
第三:农村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发展确实不如城市,但近年来农村发展势头旺盛,乡村振兴,农村各方面资源都在不断进步和优化,未来农村广阔天地更有作为。
第四:农村是农民的家,是农民人生落叶归根的最后退路,城市里买的叫“房子”,农村的才是“家”。
第五:即使年轻人可以选择外出打工,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依靠土地养老谋生,农民离不开农村,最终要回到“农村”。
如此,实事求是地讲,笔者认为农民不应该进城买房,或者说除了孩子读书和结婚的刚需“指标”以外,没必要进城买房,您觉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