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一次在一个偏僻的小街巷里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有一户人家的门缝里传出了一丝光亮,贫寒之家还有孩子半夜在坚持读书?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安徽省盱眙县三界市(今明光市三界镇老三界行政村)县学生员(秀才)二十二岁吴棠参加江南乡试,中试第六十二名举人。此后,吴棠五次赴京参加会试,三次得到了房师荐卷(将优秀试卷推荐给主考官定夺),但最终未能进士及第。于是,吴棠决定不再参加会试,而是申请参加挑试,选择做官。
挑试是清代选官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举人三科会试落第后,可以申请参加吏部组织的挑试。挑试举人抽签分组,十二人一组,由王公大臣组成的评定小组综合评出一等二名,作知县用;二等五名,作学正、教谕用;余下五名落选,可以下次再申请参加挑试。
道光二十四年,吴棠挑试一等,作知县用,分发苏北运河边上候补。候补期间,多承担一些临时性事务。尽管吴棠是七品候补知县,但候补时开始被安排到睢宁县县城下邳镇担任巡检,这是一个九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巡检司的职责主要是巡逻地方,盘查过往行人,缉捕盗贼,盘诘奸伪,维护地方治安。巡检司专设交通要冲处,重点盘查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逃犯、盗贼及面生可疑之人。
当时下邳巡检司办公地点在县城的西大街,公署房舍多已倾圮,只有大堂整齐完好。吴棠每天都来到大堂办公,每晚都安排手下到大堂执勤,并排班上街巡查。吴棠一向实心任事,事必躬亲,办事勤能,跟属下一样,值班和上街巡查。
一个寒冷的冬夜,吴棠带人巡查县城各大街巷。偶然一次在一个偏僻的小街巷里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有一户人家的门缝里传出了一丝光亮,贫寒之家还有孩子半夜在坚持读书?吴棠非常奇怪,顿时产生了浓厚兴趣。
吴棠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家中贫穷,每每借雪光、明月苦读,经常漏下三鼓犹自读,最后才得中举人。于是吴棠决定看个究竟,就推门进去。原来房内正间有两个十多岁的男童正伏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温习功课。衣服有些单薄破旧,但很整洁。虽然外面天寒地冻,屋却内没有生火,看样子,家徒四壁,非常贫寒,严冬寒夜,坚持苦读,实在难得。
两位男童见有人进来,没有一丝胆怯,不慌不忙,起身让座,恭敬有加,有礼有节,应对自如。吴棠询问了他们的学习课程,查看了他们两人的作业文章,遣词造句,颇为贴切流畅;议论虽过于稚嫩,但平易质朴,具有一定见地。足见他们学习基础之牢,勤奋用功之深,具备可造之资。两位男童虽蜗居寒门,但目光坚毅,胸有成竹,苍天不负苦读人,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吴棠当时给予了表扬与鼓励。因非常赏识兄弟两人,就询问了他们姓名,得知兄曰魏邦汉,弟叫魏邦庆。
魏邦汉、魏邦庆兄弟非常聪明,善于察言观色。见吴棠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知识渊博,功底深厚,精通儒家要义,谈吐不凡,说话引经据典,居高临下,举手投足很有风度,为人和蔼友善,就战战兢兢的询问先生大名。没等吴棠回复,吴棠随从当即告知,这是吴大人,举人出身,候补知县。
魏氏兄弟一听,扑通跪倒在地,长揖不起,乞求拜吴棠为师。吴棠打心眼里赏识这两个寒门苦读之子,就爽快答应,为他们讲解私塾先生授课之外内容。此后每当吴棠在巡检司大堂值夜,魏氏兄弟都前去聆听吴棠剖析经义,在吴棠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下,魏氏兄弟俩学业遂大有长进。
道光二十九年,吴棠补上江苏桃源县(今泗阳县)知县。县内有淮滨书院,吴棠闲暇时经常前往书院讲学,并痛知魏氏兄弟前来听讲。魏氏兄弟坚持苦学,最终双双考取县学生员,后来又考中拔贡,进入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具备了参加会试和当官从政的资格。
吴棠于咸丰元年(1851年)调任清河知县,此后补徐州知府,迁淮徐道员,继擢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除江苏巡抚,升闵浙总督,授钦差大臣,调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加都察院都御史、兵部尚书衔,一路扶摇直上。
吴棠任四川总督时,魏邦庆被朝廷发往四川候补,进一步受到吴棠的赏识,在吴棠关注和提携下,由知县升至四川同川府知府。魏邦汉则进入吴棠四川总督府做幕僚,深受吴棠器重,直到吴棠辞官还乡才随吴棠返回故里。
魏氏兄弟得贵人吴棠知遇。由寒门子弟,受到吴棠赏识,仰仗吴棠而成名,都是人生奇遇之故。
2024年7月21日下午于家中
作者简介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作协、评协会员,省民协理事。曾任明光市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六级职员,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协常务副主席等职。出版有散文集《故园乡愁》、诗集《轻描淡写》、文艺评论集《管见孔识》、文史随笔《明光史话》《史林拾荒》等书二十四部约650万字。作品入选百度题库、全国性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教材及《2010我最喜爱的散文》、《中国诗歌年编》等三十余部作品集。获省社科通俗优秀读物奖、省金穗文学奖及明光市政府文学奖等奖项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