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如何看待港股?

紫丝扬扬杨 2025-03-02 03:46:02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摘自中金研报《外资如何看待本轮反弹?新加坡路演见闻》。

https://mp.weixin.qq.com/s/srH2xDJLdKxaaehPVpO6qw

一、谁在买入港股?

内地的南下资金是主力,海外被动资金(散户为主,用ETF交易更为便捷)和交易性资金(对冲基金)有明显流入,长线外资(long only,一般是买入持有型资金,与频繁交易且多空之间可以很快转换的交易性资金、以及跟随趋势的散户资金形成鲜明对比)继续流出。

长线外资中亚太地区的投资者应该都已经基本标配甚至小幅超配。有的是在春节后加了仓,有的是在去年底就是标配。如果亚太区的投资者都已经标配甚至小幅超配了,而全球投资者加总起来看依然是低配,那就只能说明欧美投资者这次并没有怎么行动。

二、夺取港股定价权

南向交易占比已经超过30%,成为短期决定港股市场走向的主导。

但也有人担心,南向资金中可能有不少散户或交易性资金,容易受到市场本身走势的影响。新加坡的不少外资客户也很关心南向还有多少买入空间,理论上可以配到多少,是否有定价权,就像国内客户关注外资是否回流一样。

三、亚太外资当前选择持股观望,不加仓也不卖掉。

市场情绪和估值修复已经基本到位,新加坡投资者反馈短期买不下手,在这个位置先选择持股观望。当然,也不至于就此卖掉甚至做空,因为在流动性和情绪驱动的市场下,做空被挤压的风险也非常大。

四、增量资金来自于哪?

短期亚太地区的机构投资者的买入力量已经在放缓,甚至有些对冲基金可能选择暂时卖空,南向资金和个人资金是短期主导。往后看,欧美的长钱还未怎么行动,是一股很大的潜在力量,但期待短期大幅流入还需观察。

23000-24000附近要观望,如果不选择部分获利,去追的性价比也不高。

五、外资的看法

大家的一个共识是,当前AI科技产业趋势对于改善中国资产的预期无疑是积极的,改善到什么程度,存在普遍的观望情绪。

关注的问题聚焦在两点:一是当前AI产业盈利兑现的可见性如何?二是整体宏观经济和宏观总量政策的情况,例如地产的修复前景。不少投资者也会担心近期AI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火热,可能反而导致政策不急于推出增量政策,进而伤害情绪,因此会把两会作为一个重要的验证与观察窗口。

风险提示:

股票和基金都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号主要是梳理一些知识点,以及自己投基之路上的感悟,看做个人笔记就好,公开主要是方便自己查询,也希望对他人产生那么一些帮助,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所提的基金、股票也不作任何推荐。

另外,文章观点也只代表写文时的想法,可能对,也可能错,未来还可能改变

0 阅读:1

紫丝扬扬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