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赵匡胤与后周皇族柴家

莺莺聊历史 2023-03-02 06:12:07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取代时,上一个朝代的君王以及其家族大都没有好下场,毕竟卧薪尝胆十年不晚的道理,会在国家被覆灭的那一刻激发出来。

但是,有这么一个家族,却在国家覆灭后仍可以在下一个朝代中好好生活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就是后周皇族柴家。可这究竟是为什么?

柴家是怎么样发展走上皇族的身份?又是为何被兵变取代的?

被取代的结果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究竟是如何的?

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光,一起回到那段动荡的时代,查询柴家的发家人是谁?

郭威:开国后周先祖,黄袍加身第一人,柴荣真正的提携者

要讲到柴家的发家史,必然是从后周的第二代皇帝柴荣讲起,但其实,有趣的是,后周的开国皇帝是被迫上位的郭威。

唉!这里就有人好奇了,这开国皇帝不是姓郭吗?怎么会传位给一个姓柴的呢?

这就得从这郭威的发家史中探寻了。

郭威出生为将门世家,从小就在家里的将领氛围下养成了对待事物嫉恶如仇的性情,是一个爱打抱不平的热血青年,个人性格粗犷但对于人事物有着自我正善的判断。

在一次奇遇中,因为当时郭威遇到了一个黑心屠夫,在商街上称王称霸,嚣张跋扈,周围的乡民们都害怕他,他便借此欺压百姓。

郭威看不下去了,在借着酒精的作用下,面对屠夫的辱骂下,屠夫挑衅他说,有本事就朝他刺一刀,于是郭威二话不说就拿起刀,向他刺了过去。

最后,恶人有恶报,屠夫当场死去,郭威也因此被关进大牢。

但是,他的这个故事被一个招兵的官员得知,便很佩服他的英勇气派,将他从牢房中放出来,邀请进了军队做将领。

进入军队的郭威便开启了他的人生高光时刻,英勇作战,辅助着后汉皇帝治理国家,

尤其是在老皇帝刘知远命不久矣时,便将他交给了自己的继承者刘承祐,安排郭威拥护刘承祐为后汉新一代的皇帝。

后来,如愿而至,刘承祐成为了后汉的隐帝,郭威也升官加职,任命为枢密使,掌管着全国的军权。

但是,了解历史的人大都知道,军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控制着不好便很容易引火上身,权力越大,危机越大。

于是,过了不久,刘承祐便对郭威产生了不安的猜忌。

一是郭威的名气与威严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的人在郭威的身边听从他的命令;

二是郭威掌管着全天下的军权,拥有着切实的势力,只要他有任何叛乱的思想,便可以轻而易举得夺取皇帝的地位。

所以刘承祐一直处于这种内心的忧患中,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不信任郭威,不了解郭威,便走入了一种极端的解决方式,将郭威的父亲和儿子都杀了。

当郭威面对父亲与儿子的死讯,他已经没有办法后退了,他其实没有任何反对刘承祐地位的想法,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揭竿而起,应对刘承祐的攻击。

毕竟是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军,所以他很轻易的获得了胜利,但是他一点都不想坐上这个皇位,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这个本事。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件恰好的事阴差阳错地促成了他成为了后周的皇帝。

当时的国家时不时还得面对边境外族人的侵略,这时契丹人突然靠近边境地区,为了保护国家安全,郭威想都没想便自告奋勇去迎击契丹人。

而这一切都被郭威手下的人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在众人的簇拥下,手下人拿来了黄袍为郭威披上,这也是历史上黄袍加身第一人。

后面的赵匡胤也只是模仿他的第二人罢了。

柴荣:异姓登上皇位,是靠人脉还是实力超群,可惜薄命难抗

在后来郭威建立后周,成为后周的开国皇帝,在治理了国家的几年后,年纪渐大的郭威也是时候考虑自己的继承人了,但是在当时,他却没有一个真正的拥有自己血脉的后人,他陷入了立储的难题之中。

因为在经历了刘承祐对郭威家人的残害,不仅杀死了郭威的父亲还有郭威的儿子及其家族中的其他人,导致现在郭威陷入了没有后人接班的境遇。

于是就在郭威思索接班人的时候,他其实也有考虑到家族中同姓的相隔几代的族人,

可为什么最后郭威选择了柴荣作为他的继位人呢?柴荣的身份是什么呢?与郭威有何种关系?

其实郭威可以算是柴荣的姑父,柴荣是郭威妻子柴氏的侄子,所以与郭威的关系还算是亲密。

对于郭威为何将柴荣作为接班人,与他的妻子柴氏有一定的关系。

当时郭威的年岁已经比较大了,再生几个后代的几率也比较小了,加上自己的结发妻子与自己一路上颠沛流离,

但从来没有抛弃过他,一起与他面对生活的种种,这些郭威都一直记在心中,所以重用柴荣也有对于柴皇后的尊重与补偿吧。

当然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柴荣自身能力的优越,这与柴荣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柴荣年轻弟弟时候便随着商队在民间卖茶,看见了实际的真正的人间百态,

了解到了百姓现实的需求,知道了现今国家发展的诟病,所以对于国家的治理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可以精准地发现事情的根本问题,心怀天下,自然是把百姓放在心中的良君。

所以郭威很放心将天下交给柴荣,而柴荣为了感激郭威的心怀,便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郭姓,但是后人仍是以柴荣称呼他。

当柴荣登上了帝王的位置,拥有雄心昊志的他便立下了一个很广大的目标,用十年的时间拓宽国土,即收复被外族人占领的土地;

用十年时间养育天下的百姓,让百姓有饭吃;

再用十年的时间,使得天下太平和谐,走上幸福和平的生活道路。

柴荣这三个十年的目标有很广大的志向,也有很明确的方向,再加上他自身对于国家的责任心,说不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一部分的愿望。

所以,后人对于柴荣的评价都为是个贤良的君王。

但令人可惜的是,在柴荣还没有治理国家几年后,便因病突然离世,年仅三十九岁。

对于柴荣的突然离世,后周王朝没有来得及做如何准备,而柴荣也只有一个年仅七岁的儿子继承皇位。

这个七岁的孩子自然是还没有如何作为君王的能力,所以就在这时,一个朝代终将被另一个朝代夺取。

赵匡胤:下令后世子孙谁都不可以伤害柴氏一族!是保命符吗?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从一个贫穷百姓翻身起义,黄袍加身成为了新一代的君王,建立了宋朝,其前提是因为当时后周的柴荣突然离世,没有实际掌控国家的人。

其实赵匡胤与郭威的经历很相似,赵匡胤在年少时投奔郭威,成为了郭威的手下,在郭威成为了后周的皇帝时,赵匡胤也被升为大将军的身份地位,当柴荣称帝时,他已经是军中最高的统帅了。

所以他也拥有了很重要的军权力量,在手下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在陈桥兵变中,再次上演了黄袍加身的戏码,

被拥护成为了新一代的皇帝,并回到了京城后逼迫年仅七岁的柴宗训退位,正式成为了新一个朝代的君王。

但赵匡胤作为皇帝,与之前历代的皇帝有所不同,在面对旧朝的皇族,他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是下令后世子孙不得伤害柴氏一族,

即使是反乱的罪名也不可以公之于众的罪责。

这对于外面的人看来,赵匡胤对于柴氏一族是极其的尊重与仁心,

这其实算是一种君王为了统治天下,安顿民心的计谋,展现了君王宽厚的心胸,百姓对于新一代君王将会更加放心和信任,君王也可以稳定朝中之前旧臣,控制住政权的把握能力。

赵匡胤将柴宗训命为一地之王,封为“郑王”的称号,并且是由柴氏一脉相承,即使是在宋高宗时期,政局发生动乱,

但是皇帝对于柴氏一族仍是关心其家族人员,并且寻找柴氏一族继续继承其爵位称号,世袭“崇义公”的爵位。

话说后代的柴家就没有一个人想要夺回皇位的人吗?

其实这个心理想法应该是有的,但是赵匡胤怎么可能让这个机会成为可能呢。

其实从一开始,柴氏一族便不可能再有复出的机会,虽然下令后人不可以伤害柴家人,但是皇族也没有让柴家进入政权的领域,

一直都只是在自己的封地中生活,没有真正的权力,只有号称的荣誉,使得对帝王地位没有实质上的威胁。

柴家一族也在社会动荡,战争的纷乱中,不断破碎分离,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所以,在两宋时期的柴氏一族,虽然拥有了安适的生活,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权力,也只能依附着赵氏皇族生存,

看似光鲜亮丽的身份地位,其核心终究是令人唏嘘的悲哀,一个家族的兴衰不能只靠一个的能力,还需要各方面的能力。

资料:

《细说宋朝》虞云国

《柴荣传奇》杨新防

《新五代史》欧阳修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