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点出现,李嘉诚罕见踩刹车,集团发布新公告,官方3部门发声

渡啊 2025-04-02 05:32:38

2025年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一纸审查通知,让一场涉及228亿美元的“世纪交易”骤然停滞。

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原定于4月初完成的全球港口资产出售计划,因涉及巴拿马运河战略港口的控制权转移,引发中国官方罕见介入。

这场交易为何牵动中美战略博弈的神经?长和集团随后发布的“暂缓交易”公告背后,是迫于压力的权宜之计,还是更深层的商业布局?

3月4日,长和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以228亿美元出售旗下分布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的90%股权。

这一交易若完成,长和将获得税后净收益约190亿美元,但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6%海运贸易的咽喉要道,其战略意义远超商业价值。

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中国商船占该巴拿马运河货运量的21.4%,其运营权易主可能直接影响中国供应链安全。

长和原计划在4月2日前完成交割,操作流程紧凑,甚至未公开披露巴拿马港口的详细交易条款。

3月17日起,中国官方机构连续五次对交易发出警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体直言:“商人若无祖国,终将沦为被欺凌的对象”。

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表态称“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外交部则多次以“商业霸凌”暗指美方意图。

3月28日,国家市监总局宣布启动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冻结交易进程。

此举被视为对长和“暂缓而非终止”公告的直接回应——此前长和仅承诺“4月2日前不签约”,未明确放弃交易。

审查的核心在于,港口控制权转移是否威胁中国海外贸易命脉,以及美资是否借机强化地缘政治优势。

面对审查压力,长和集团于3月31日发布另一则公告,表示董事会未有就公司全球电讯业务有关之任何交易作出决定,目前并不确定是否将会进行任何交易

长和集团该业务主要市场位于欧洲六国,与港口资产的“西移”形成呼应。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掌控的盈科拓展集团,被外界视为电信业务的潜在接盘方。

与此同时,李泽楷频繁现身北京高层论坛,释放“亲近大陆”信号,与港口交易的“亲美”倾向形成微妙对冲。

3月18日至3月21日,长和系四大上市公司市值蒸发超781亿港元,长实集团单日跌幅达6.39%。

投资者担忧的不仅是地缘风险,更是李嘉诚家族“两头下注”策略的可持续性。

美国智库将此次交易视为“对华竞争的重大胜利”,而巴拿马政府则紧急表态,强调运河主权归属,并批评美方“政治讹诈”。

这场风波的本质,是全球化资本逻辑与主权国家战略需求的冲突。

李嘉诚的商业决策,从囤地套现到资产西移,始终以家族利益最大化为核心,但如今,这一模式在中美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遭遇挑战。

李嘉诚曾因在成都囤地16年、仅“表演式施工”而遭地方政府拉黑,凸显其“商业利益优先”的一贯风格。

作为中西桥梁的香港,其企业若无法平衡本土与全球利益,恐将失去特殊地位。

4月1日,国家市监总局的审查程序正式启动,交易命运悬于政策与资本较量的天平之上。

当“在商言商”遭遇“国之大者”,如何重构商业伦理与国家认同,将成为所有跨国企业无法回避的命题。

0 阅读:0

渡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